站在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個體會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每個人生階段人們所要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所要迎接的機遇和挑戰都有所不同。心理學家指出超過60歲的人群屬于老年群體。
當個體逐漸進入老年時期,身體的各部分機能會逐漸下降,學習能力越來越弱,記憶力逐漸減退,身體免疫力逐漸降低,各種各樣的疾病會隨之而來。
很多老年人的頭腦會越來越不清晰,甚至很快就會忘記自己剛才所做的事情,對于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來說,最終甚至會忘記自己最親近的家人。
個體的衰老會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方面是生理層面,也就是身體機能的衰老已經容顏的變化,人們的身體適應能力越來越低,免疫能力越來越低,
生命也會在這個過程當中逐漸走向死亡。另外一種則是心理層面的衰老,也是個體真正的衰老。
當人們的身體機能從巔峰狀態開始逐漸下降的時候,個體的流體智力會明顯下降,流體智力主要指的是,基于個體的心理狀態所產生的認知能力。
其中包括個體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記憶力、運算能力、邏輯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決策能力等等。
當個體的流體智力下降時,反應力以及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都會有所下降。這就是老年人無法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的主要原因。
同時,個體的身體也會逐漸發生變化,隨著膠原蛋白的流失,容顏和身材都會走樣,皮膚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皺紋,長出星星點點的老年斑。
很多人為了能夠延緩自己的衰老會使用各類保健品,但是人類的生老病死是不受主觀因素影響的,也無法避免,這是一種自然發生的過程。
然而衰老雖然無法避免但卻可以被延緩,心理學家指出延緩衰老最有效的方式并不是昂貴的保健品,而是積極向上,健康年輕的心態。
這項研究結果指出,在進入老年階段,個體若是能夠維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那麼就能夠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以及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維持良好的狀態,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延緩衰老。
心理學家為了能夠得到確切的結論,隨機選取了325名60歲到80歲之間的老人,并且在此后的五年當中進行了跟蹤調查,階段性地評估老人們的心理狀態以及身體健康狀態。
經過長達五年的數據總結以及分析后心理學家得出以下兩個重要的結論。
一、在晚年依舊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并且樂于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文娛活動,并且有自己興趣愛好和人際交往圈子的老年人,比那些對衰老充滿恐懼和焦慮的老年人具有更年輕的心理年齡。
二、個體的心理認知狀態以及身體健康,狀態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換言之,老人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時,能夠有效地延緩衰老,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疾病的侵擾,有效地減少患病次數。
老年人若是對于衰老沒有正確的認知,甚至有負面或是恐懼的情緒,那麼他們內心所積壓的負面情緒會驟然上升,心態以及情緒難以達到平衡的狀態。
這樣的心理狀態會使老年人產生嚴重的心理疾病,他們無法用積極的心態,甚至是平常的心態去面對老年生活,腦海當中總是不斷出現許多消極和負面的情緒,
這樣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更容易被疾病侵襲。
長期維持負面的心理狀態,還會導致老年人內心產生強烈的衰老感,
認為自身已經不存在任何價值,產生自我否定,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導致老年人對生活徹底失去希望,變成一具行尸走肉。
老年人應該正確的認識衰老,并且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老年生活,畢竟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沒有人能夠逃避或是改變,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
不要對未知的未來充滿擔憂和恐懼,不要畏懼衰老和死亡,適應生存法則積極面對,利用晚年的閑暇時光去追求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而能夠有效地延緩衰老。
綜上所述,人們在晚年時期應該享受生活,而不是戰戰兢兢的恐懼衰老和死亡,這樣既能夠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又能夠有效的延緩衰老,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