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的理解,之所以很多人對二次元有偏見,是因為二次元本身就是小眾文化的聚合物,二次元最有名的IP之一的《Fate》,最初就是個R18的作品,為了獲得更大的受眾才去掉了R18的要素。而這樣的原作是R18,改編成全齡向的作品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為什麼說二次元看起來就是一群宅男對著一群「紙片人」發情,因為本來就是如此,禦宅文化發展到後來就變成這樣了,日本80年代就流行「蘿莉控」的說法,90年代就有賣美少女抱枕……於是,21世紀就開始瘋狂輸出美少女卡通。
於是以美少女為主題,甚至沒有什麼明確的故事主線的「日常」類動畫出現並且在21世紀流行。又因為當時流行的動畫都被安排在「深夜檔」,動畫的尺度自然是越做越大,時不時給你露下pants,時不時來一波「襲胸」,這些 lucky sukebe的場面不斷增多,說穿了就是為了滿足阿宅們的期待。到後來甚至可以說是「賣肉成風」,這種風氣從深夜檔動畫滲透到少年漫畫改編的作品中。動畫越來越「肉」,但有一家的動畫,即便刻意嘗試「賣肉」,也賣不出那種味道,它就是美少女動畫巔峰作品《輕音少女》的開創者,京阿尼。
京阿尼的美少女動畫,最初也是聯動KEY社的GALGAME進行改編,是妥妥的深夜檔動畫,但KEY社遊戲走的是溫馨路線,因此改編的動畫也是溫馨、搞笑的日常路線,這種風格繼承到了《輕音少女》,京阿尼的動畫首先就不做賣肉的風格,很少有刻意增加露出度,也基本不在動畫里加「顏色梗」,不露Pants,沒有[[大尺度]]畫面,基本保持清新溫馨的感覺。
直到《甘城光輝遊樂園》,畫面中「肉色」的元素才開始變得多起來。尤其是之後的《無彩限的怪靈世界》增加更多的「賣肉」的因素,但說實話,這些要素都是「中規中矩」,加上劇情本身不出彩也不適合「賣肉」,至少這2部作品的這些「肉色」的要素並沒有扭轉大家對京阿尼動畫的印象。
為什麼京阿尼的作品「賣肉」卻也不「色」?這和京阿尼製作動畫的理念肯定有關係,不靠肉色的內容吸引觀眾應該是主旨;並且京阿尼的運營模式和首都圈製作動畫的公司不太一樣,首都圈的動畫公司,基本是接到什麼做什麼,做動畫如同「打工」,京阿尼早期和別人合作「打工」,後期有底子就開始做自己的版權,雖然原創動畫失敗了,但也開始保持自己的風格,大都是描繪世界的美好面,青春時期的少男少女的故事,並且社內的作畫資源也大都是偏向日常、美少女的,所以京阿尼做的機器人動畫、科幻、打鬥的部分就經常被作畫愛好者吐槽看起來太「軟」。這確實如此,一個公司用的資源都是社內資源,並且方向也確定的話很難跑出其他風格作品,所以即便京阿尼嘗試「賣肉」,也很難像那些畫「肉番」的「老法師」畫出的作品那麼吸引人,至少吸引人的點不是「肉色」本身。
然後也跟京阿尼的作品風格有關係,那就是以堀口悠紀子、池田晶子等京阿尼的人設師為代表的「京阿尼臉」,這種幼圓可愛的臉型,要表達「色氣」就很難。
同樣,京阿尼一貫的小短腿,也很難表現女性身材的那種美感,只會讓人覺得可愛親近,導致京阿尼即便把角色的露出度增加,身材畫得豐滿,也不會顯得「色」。
《小林家的龍女僕》擁有豐碩身材的托爾,我覺得就是典型,包括新角色伊露露應該也會成為代表。
我想沒人看《小林家的龍女僕》的時候也能和那些聯繫起來吧……沒人吧……如果有的話,一定是你不對勁。
所以,一家動畫公司當有了自己的風格,想做出其他風格的作品並且讓喜歡那種風格的觀眾認可,就是很難的了,這和製作理念,社內的作畫資源,導演的風格都有關係。至於哪部京阿尼的作品能讓我聯想翩翩呢?不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