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一生中,大概只跪過兩個人。第一個,是他的妻子呂雉;第二個,則是他的好友周昌。
呂雉是劉邦的正妃,劉邦對她可以說是順從有加。而周昌,不過是個口吃的小卒,劉邦為何也會對他俯首帖耳?這其中,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周昌與周苛二人,都是劉邦的老鄉,秦末時都擔任沛縣泗水亭的小卒。
公元前230年,沛縣富豪呂文遷居于此,劉邦前去祝賀,意外受到呂文款待。呂文二女呂雉長得美麗大方,呂文就把呂雉許配給了三十多歲還未成家的劉邦。
一向交好的劉邦及周昌、周苛兄弟兩人聊起此事,劉邦高興不已,連聲稱贊呂雉美貌高才。周昌和周苛也由衷為劉邦高興,主動提出為劉邦操辦婚禮。劉邦欣然應允,周昌周苛二人更加賣力,四處籌備禮品、布置會場。
周昌周苛雖不如劉邦富有,但家境也過的去。兩兄弟湊錢湊力,買來禮盒禮品,又在自己家附近的一處空地搭起棚子,布置長桌椅凳,甚是熱鬧喜慶。
終于在一個艷陽天氣,劉邦正式迎娶呂雉回家。周昌、周苛更是忙前忙后,先是備好酒菜迎接新人,然后一左一右陪同劉邦和呂雉在婚禮現場巡視。兩兄弟還時不時講些吉利話,逗的新人和賓客們哈哈大笑,把氣氛弄得好不熱鬧。
劉邦也十分高興,一邊摟著美貌的呂雉,一邊和周昌周苛碰杯暢飲。三人喝了個痛快,劉邦滿面紅光,連聲夸獎周兄弟倆今天操辦的婚禮盛大熱烈,超出想象。
美景不長,就在劉邦新婚之夜,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消息傳來。消息稱,陳勝已自稱張楚大王,率領起義軍占領蘄、鉅野等多個縣城。聽聞消息,劉邦暗自盤算,這遙遠的楚地大好機會似乎來了。
次日黎明,劉邦便安排呂雉回娘家避難,自己則連夜集結了周昌、周苛等十多個親信,商量對策。劉邦提出,此事關乎天下蒼生,自己有責任起而響應,在陳勝大軍進攻沛縣時,他們必須先下手為強。
眾人聽完,默默點頭表示贊同。第二天,眾人便在劉邦帶領下,悄悄來到縣衙,劉邦親自一箭射死了縣令。周昌和周苛二人放火燒掉了縣衙門樓,沛縣很快陷入混亂。劉邦趁機登上高台,自稱沛公,呼吁民眾加入起義軍。
當天,數千人響應劉邦的號召加入起義軍。劉邦即刻舉行了隆重的部隊組建儀式,任命周昌為自己的旗手,周苛為賓客。兩人受命后毫不猶豫接受了任命,誓要追隨劉邦左右,出生入死。
隨后,劉邦率領起義軍出城南下,一路聲勢浩大。周昌和周苛日夜跟隨在劉邦左右,擔任警衛和策劃任務,為劉邦建立威名出謀劃策。
幾年后,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周昌和周苛的功勞也得到了嘉獎,周苛為御史大夫,周昌為中尉。兩人得志后仍然謹小慎微,言談舉止如故,對劉邦始終尊崇有加。
公元前196年,劉邦有了新的寵妃戚夫人。戚夫人生下劉邦的幼子劉如意,劉邦看重劉如意,想廢長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劉如意。
這個消息一出,立即在朝野掀起波瀾。太子劉盈是皇后呂雉所生,廢長立幼未免太不妥當。何況,劉盈木訥穩重,劉如意年紀尚幼,尚不可知會成何等君主。眾臣紛紛勸諫,但劉邦不為所動,似乎心意已決。
一日,劉邦又在朝堂上說起要廢太子的事。周昌忍不住激動勸諫,他語重心長地分析說,劉如意雖聰明,但年紀太小,不能擔當大任;而劉盈雖然過于木訥,但可以通過學習幫助而成長。
況且,廢長子立幼子,必將使天下人心惶惶,對大漢帝國信心打擊極大。希望陛下三思。
劉邦大怒周昌屢次強勸,隨即下令懲罰周昌。周昌性格剛烈,又有口吃,一急之下語無倫次,說不清話來。
劉邦見周昌如此激動,知他是出于忠心,心中不忍加以處罰,當場收回了要懲治周昌的話,也暫時收回了廢太子的想法。
偷聽的呂后內心十分感激周昌的勇氣和忠誠。她明白,若非周昌挺身而出,以劉邦的個性,只怕太子之位就真的不保了。
朝會結束,周昌正色退下,剛走出殿外,呂后突然從暗處快步走出,跪倒在周昌面前。
這是呂后頭一次向別人下跪。她忍不住流下感激的眼淚,說:「多虧了周公,太子才保住了位置。
微妾感激不盡!」
周昌見呂后俯身下跪,急忙扶起,說自己不過是盡了一個臣子應盡的責任,陛下能暫緩此事,自己也僅是有幸獻計。
呂后再三道謝,囑咐周昌日后有任何需要盡管開口。她知道,若非周昌愛才之心,以劉邦的個性,只怕太子之位就真的不保了。她發自內心地感謝周昌的勇氣。
前195年,劉邦去世,呂后臨朝稱制,想除去潛在威脅,欲誅殺年僅8歲的趙王劉如意。
消息一出,朝野再次嘩然。劉如意還是個孩子,就要被殺,太不人道也太無理。但群臣面對呂后都不敢直言,只有周昌再次挺身而出,請求呂后三思。
他直言此舉太過殘忍,劉如意尚年幼,不應被牽連。況且,劉如意并未做過任何傷天害理之事,只因有才能便遭誅殺,天理難容。請呂后寬恕劉如意,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呂后對周昌言詞懇切,久久無法決斷。她明白周昌所言非虛,但殺心一起便難收拾。終因周昌數次抗命,呂后只得暫時放過了劉如意。
劉如意幸免一劫,周昌也因此右目失明。但他對呂后并無怨言,只說這是自己責無旁貸。
周昌一生忠心耿耿,兩次挺身勸諫,都成就了劉邦的寬宏大量。正是有了周昌這位朋友,劉邦的為人才不至于完全墜入深淵。
劉邦與周昌,一生的友誼實在讓人動容。或許,君王若能廣納忠言,便不會誤國誤民至此。人之交友,忠誠為先,方能扶持君王,濟世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