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劇情中,花芷與顧晏惜之間感情升溫,分分鐘就要官宣的節奏。
可是,當花芷聽完祖父和祖母年輕時的愛情,滿心歡喜地跑到顧晏惜身邊表達自己的好感時,卻從對方口中聽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
顧晏惜說,當花芷是知己。
在一段剛剛萌芽的感情里,無論對方將朋友這個詞說得怎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都抵不上戀人本身帶來的沖擊。
原本,以花芷恬淡不爭的性格,即便她對顧晏惜心生好感,也不太可能在這個時間點說出來,畢竟,花芷大姑娘是要一心搞事業,讓花家重回巔峰的女人啊,在祖父叔伯等花家男人沒回來之前,肯定不會考慮愛情的。
然而,祖母與祖父的故事催生了她內心對愛情的向往,而且有祖母的鼓勵打氣在前,花芷就有了更進一步的想法,于是趁著熱情沒有消散,就抓緊跑到顧晏惜跟前試探他的心意。
花芷的好感都寫在臉上了,顧晏惜只要不傻,就一定能感覺得到,而且心動都是相互的,如果說顧晏惜對花芷無意,就根本不會給她任何機會接近自己,也不會給自己任何機會去接近花芷。
面對突如其來的表白,顧晏惜的大腦里第一時間出現了兩句話。
一句是皇帝的叮囑「好好查一查,看看太后和花家,到底是何種勾連」;另一句則藏著花老夫人的期許「芷兒是個外熱內冷的孩子,望你不要讓她等得太久,更不能騙她」。
兩句看似無關的話,一旦結合起來理解,效果實在有些出人意料。
從表面上看,顧晏惜是迫于皇帝的壓力,既然追查案件,就必須執法公正,不能徇私。皇帝用他任職七宿司,就是看中了他與花家老小甚至滿朝大臣都沒有人情往來,如果他在此刻對花芷表明了心意,那麼消息會第一時間傳到皇帝的耳中,自己官職不保是小事,連累花家婦孺獲罪是大事。
再想想花老夫人的話。皇帝懷疑太后和花家私下通信,另有圖謀,而與太后通信的那個人,正是她年少的閨蜜花老夫人。前一刻,皇帝才派人調查這件事,顧晏惜潛入花宅當武先生一事也鮮有人知;但是后一刻,花老夫人就對眼前這個僅有兩面之緣的少年說出認可的話,還希望他不要讓花芷久等。
如果花老夫人的話說得遲一點,顧晏惜還不會感覺出奇怪,但是他是隱瞞了身份入的花宅。一介白身而已,花老夫人怎會同意自己與花芷交往呢?事出反常必有妖,花老夫人這麼做,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試探他,想通過花芷來套顧晏惜的話。
如果是這一種可能,那麼皇帝的懷疑就具備了合理性,顧晏惜更不能輕易暴露身份,反而得謹慎調查花家與太后了。
其實顧晏惜想太多了,如花老夫人這般,僅通過看臉就認定一個人,并且出嫁之前擁有絕對的自由和瀟灑恣意的人生,這樣的女人,整個大慶朝都屈指可數,這樣的胸襟與氣度,又怎會拘泥于身份和地位呢?她只是想讓花芷過得開心,能掌握幸福的主動權而已。
當然,顧晏惜也沒有欺騙花芷,她的確是他的知己,他只是漏說了前面的「紅顏」二字。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