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歲的劉阿姨,自拆遷款到手財務自由后,就給自己提前退休了,每天遛彎逗鳥打麻將,過得不亦樂乎,有的時候為了組局連飯也不按時吃了。
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劉阿姨卻時常會覺干什麼都很容易出現口渴、沒精神、胸悶心慌、手抖的情況,但劉阿姨只覺得是自己太累了,休息了幾天又到處組局。
一天中午,劉阿姨在和姐妹搓麻將的時候,莫名開始頭暈,直到意識模糊倒在了麻將桌上,被朋友緊急送醫后一查才發現,劉阿姨血糖值只有2.65mmol/L,遠低于標準范圍(3.9-6.1mmol/L),被醫生診斷為低血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一餓就止不住手抖、頭暈、心慌的情況,這到底怎麼回事?小心是這4種疾病找上門!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誤區,覺得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專利,但其實很多正常人也會有低血糖,而且往往因此付出慘痛代價。
正常人一般血糖指數≤2.8mmol/L就有低血糖風險,對于本身就有糖尿病的人而言,血糖不能低于3.9mmol/L,否則就屬于低血糖范疇。
其實低血糖的危害絲毫不亞于高血糖,甚至可能更兇險。輕度低血糖就可以導致人體出現強烈的饑餓感,伴隨手抖、頭昏、出虛汗、乏力等癥狀;嚴重可導致意識模糊、抽搐、昏迷甚至猝死。
不僅如此,老年人患低血糖更容易引起心功能異常,影響大腦功能,誘發老年癡呆等。
如果發現自己有這些癥狀,一定要警惕,畢竟很多疾病也有可能引起低血糖,如肺癌、肝硬化、Addison病等,建議及時就醫確定病因,才能從源頭解決低血糖問題。
除此之外,有些低血糖患者沒有明顯癥狀,一旦發作可能在不知覺間陷入昏迷狀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定要定期進行血糖監測,控制血糖標準。
低血糖患者發作后,如果意識還清醒,可以多吃甜食。如果已經出現意識渙散,喝水嗆咳,應立即送醫救治。特別本身就有糖尿病的患者還要在醫生指導下修改降糖方案。
實際上,不止低血糖才會心悸、手抖、出汗多,如果出現這些癥狀也可能和甲亢有關,但往往很容易被人們忽略。
甲亢是由于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出現機體各環節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的病癥。
患者除了有脖子粗、眼突出的常見癥狀外,還有很多「迷惑性」表現,比如吃的多卻不胖,暴躁易怒,心跳加快,下肢無力,女性還會出現月經不調,男性陽痿的情況,而且這些癥狀是無法很快緩解的。
甲亢帶來的危害也不容小覷,甲狀腺激素升高后會不斷增加心血管負擔、影響胰島素分泌,進而誘發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同時還會影響肝臟功能,給消化系統帶來不良影響,以及視力下降等癥狀。
專家認為導致甲亢的原因,主要和遺傳、飲食作息以及精神壓力等因素有關。至于怎麼治療甲亢,應該從日常生活細節入手,少吃含碘的食物,比如海帶、紫菜,少要喝咖啡、濃茶,戒煙戒酒,營養均衡,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心臟功能下降也是會導致人體出現胸悶氣短、心慌、手抖、無力等癥狀。
當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功能異常情況,意味著心臟泵血功能減弱,就會影響血液循環速度,導致局部血液供應不足,出現肌肉痙攣,比如常見的手抖,一般患者還會出現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呼吸急促等。
那麼,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心肌缺血呢?一般可以靠這些癥狀判斷:
1、一干體力活比如進行[性☆生☆活]、用力排便時,就胸悶、心悸、呼吸急促,但停下來就會緩解;2、吃太飽、受冷或者受到驚嚇出現胸痛、心悸;3、運動完會頭痛、牙痛、腿痛等;5、勞累或精神緊張時,胸骨會出現悶痛,休息后自行緩解;6、睡眠需要高枕臥位,平臥時會胸悶氣短,坐起或站立后可以緩解。
專家建議,心功能異常的人群如果沒有出現無法緩解的征兆一般不用特別治療,但平時要注意飲食和生活的調節,避免過度疲勞,減少劇烈的運動。飲食要注意多攝入低脂低鹽的食物,新鮮的蔬果,增強免疫力。
一餓就容易不自主的心慌手抖,往往也和消化系統健康有關,很多腸胃疾病也有這種現象。
一般和患者的飲食習慣有關,不定時進食,喜歡吃宵夜、食物高油高鹽等長時間飲食不恰當,會導致人體腸胃受損,進而影響自身消化能力。當消化代謝功能不足,人體就無法吸收足夠的營養物質,長期營養不良就心慌手抖,不利于身體健康。
長期不規律飲食的后果,除了容易導致胃脹胃不適、燒心、打嗝脹氣等情況,嚴重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厭食。
除此之外,消化不良,腸胃炎,胃潰瘍、胃食管反流等一些病癥,在饑餓狀態下也容易出現胸悶氣短、心慌的癥狀。
那應該如何緩解呢?醫生建議日常生活最好多做這兩件事:
1、均衡飲食
日常飲食搭配最好以清淡為主,少食多餐,同時避免高糖高油高鹽的食物攝入,盡量買新鮮的食材,補充缺失的營養物質。這樣降低胃腸的壓力的提示也能減少患胃腸病癥的風險。
2、少坐多運動
現在很多人久坐鬧出了很多慢性疾病,歸根結底還是運動量不足,因此建議每天應堅持適度的鍛煉,多排汗,提高身體代謝能力,幫助身體把毒素以及廢棄物排出來,不過不建議過度運動,不然也會造成身體其它器官負擔,會影響身體健康。
其實除了以上幾種可能,一些心理因素也會導致手抖、心跳加速,比如緊張、焦慮等,如果無法自查,可以及時就醫觀察,以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另外日常生活習慣也要適度調節,從細節處預防可能的風險。
參考資料:[1]《心慌手抖未必是心臟病》.人民網.2020-01-10.[2]《低血糖的這些「陷阱」,您踩過嗎?》. 中國社區醫師雜志.2023-08-31.[3]《女子1個月暴瘦十幾斤,一查甲狀腺有問題!出現這10種信號,趕緊看醫生》. 深圳衛健委.2023-06-0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