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少時看小說、評書、戲曲,對于呼、楊、高、鄭四家將門,耳熟能詳。一般小說評書皆突出呼家、楊家,故有「金呼家」、「銀楊家」之說。至于高、鄭二家,似乎無足輕重。其實,歷史上高家,有河北懷來高家,安徽蒙城高家,在歷史上皆大名鼎鼎,比之呼家、楊家有過之,無不及。
至于小說之中,高家自高思繼、高行周、高懷德、高懷亮、高瓊(高君寶)一脈相承。其實高懷德之弟高懷亮為小說虛構人物,高懷德之子高瓊(高君寶)其實出自安徽蒙城,與河北懷來高家,風馬無關。

高思繼
高思繼是河北懷來人,軍伍世家,世代戍守媯州懷來軍,兄弟三人雄豪有武干,聲馳朔塞。初為幽州戍將,后歸順李克用,拜中軍都將。
兄弟三人分掌燕郡兵馬,勢傾一方。為李克用嫌忌,恐為燕患,將高思繼兄弟悉數誅殺。

高行周
高行周是高思繼之子,早年隸屬幽州節度使劉仁恭魔下,後來歸降晉軍,隸李嗣源賬下,從征四方,敗王都、擒禿餒,以功遷振武軍節度使。一生戎馬,與世推移,歷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奕世藩翰,累世襲寵,官至天平軍節度使、太師、尚書令,封齊王。領戎藩,列王藩,祿厚望重而人主不疑,以其謹厚保功名于始終之際。952年,高行周卒于任上,享年68歲。追贈尚書令、秦王,謚號武懿。

高懷德
高懷德是高行周之子,高思繼之孫。將門虎子,練習戎事,不喜讀書。性簡率,不拘小節。從父征戰,被困戚城,高懷德于契丹萬軍之中,縱橫馳突,挾父殺出重圍,勇冠三軍。歷仕后晉、后漢、后周,官至天平軍節度使。宋太祖趙匡胤稱帝,以翊戴之功,娶公主,拜殿前副都點檢,加附馬都尉,遷歸德軍節度使,加同平章事。為開國勛戚,貴重一時。然頗能知幾,以馳逐敗度以自晦,自解兵權保全富貴。
982年,高懷德病逝,時年57歲。追贈中書令、渤海郡王,謚號武穆。
高懷德有二子,長子高處恭,官至右監門衛大將軍;次子高處俊官至西京作坊使。

高瓊
高瓊是安徽蒙城人,少勇鷙無賴,曾經犯罪當斬而死里逃生。
以材勇被宋太宗趙光義羅置賬下,數從征伐,平太原、伐契丹,屢立戰功。雖目不知書而曉達戎政,累遷殿前都指揮使。檀淵之役,與寇準力勸宋真宗親征,促成檀淵之盟簽訂,厥功甚大。因疾病自解兵柄,授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
1006年高瓊去世,享年72歲,追贈侍中。后因曾孫女高滔滔為皇后,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衛王,謚號武烈。

高繼勛
高繼勛是高瓊之子,武衛端方,詳練邊機,兵謀沉密。平定王均之亂,名揚蜀地,號為神將。前后參加草城川、寒光嶺之役,大破遼軍。歷仕三朝,官至建雄節度使,知滑州。
1036年,高繼勛去世,享年78歲,追贈太尉。后因孫女成為皇后,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康國王,謚號穆武。
高繼勛第三子高遵甫之女為宋英宗皇后,以此封楚王,其子高士林封普安郡王,其孫高公紀封永興郡王,一門五代五王,有宋一代,絕無僅有,在歷史上亦屬罕見。 高瓊、高繼勛功業自樹,高遵甫、高士林、高公紀功業無聞,以貴戚封王爵。
由此可見懷來高家、蒙城高家皆拜將封王,在歷史上名聲隆盛,呼、楊二家,其實望塵莫及。
圖片來自網絡!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