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土房子門口躺著一位癱瘓的老太太,身上蓋著一層薄被,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院子里的雞還不時跳上竹床。

看到這幅場景,81歲的老人馮迪華聲淚俱下:床上躺著的是他的老伴張順清,76歲,全身癱瘓。
馮德華和老伴張順清是半路夫妻,33年前喪偶的他經人介紹認識了張順清,結為夫妻。
馮迪華沒有兒女,老伴則有3個女兒1個兒子,由馮迪華一起幫忙帶大。
眼看老伴癱瘓,生活不能自理,馮迪華老人身體也不好,還有心臟病,無法照料老伴。
于是馮迪華老人就與張順清的兒女商量,他出老伴百年后的40000元喪葬費,老伴由兒女輪流照顧。
可是,眼下不到1年,老人就被大女婿送回來,直接扔在家門口。
老母親癱瘓在床,子女對贍養互相推諉
隨后記者找到張順清的二女兒,奇怪的是她家與馮老漢家咫尺之隔,但她卻對母親不管不問。
二女兒告訴記者,按照約定她已經伺候母親半年,眼下輪到大姐照顧,母親也是大姐夫送回來的,跟她沒關系。

記者又找到張順清老人的大女兒家,遠遠看到一棟漂亮的二層小樓,院子里還停著汽車,看樣子生活條件不錯,可大女兒為什麼把母親送回去呢?
大女兒不在家,大女婿倒是坦然,說就是他把岳母送回去的。
問起原因,他理直氣壯:我老婆也50多歲了,身體不好,她有肩周炎,現在兩個兒子在外面,她去給兒子看孩子了,現在家里就我一個人,伺候不了老人,所以就把岳母送回去了。
記者說:你就算送回去,也不該大冬天把老人放在門外不管吧。
對此,大女婿不再言語。

面對兒女的不孝行為,老人的鄰居都很氣憤。
據鄰居講,馮迪華老人雖然不是他們的親生父親,但是為這個家出了不少力。
張順清的兒子結婚,蓋房子,老人出錢出力,後來有了兩個孫子,也是馮迪華老人一手帶大。
馮迪華對待老伴的小女兒,更是視為己出。
小女兒有心臟病,身體不好,馮迪華老人為了幫扶她,主動把自己在學校食堂的工作轉給小女兒,讓她接班。
小女兒也孝順,對繼父馮迪華很親,只是她無奈地告訴記者,她有先天性心臟病,每天都要吃藥,對于照顧母親,實在有心無力。
不過,她每個月都會給老母親400塊錢贍養費,這一點也得到馮迪華老人的證實
。

至于哥姐的逃避責任,小女兒說會召集大家一起,協商照顧母親的事。
第二天,張順清老人的兒女聚在一起,商量贍養母親的問題。
張順清的兒子率先發話了,說他們可以把老母親接過去,不過繼父馮迪華也要同去,幫忙照料母親。
繼父卻不同意,他告訴記者,自己有心臟病,肺也不好,每天也要吃藥,實在沒法照顧老伴,不過他愿意出錢。
兒媳的態度更強硬,說自己還有個80多歲患老年癡呆的母親需要照顧,家里還養著兩頭豬,很多活需要做,讓她一下照顧兩個老人,她做不到。
她更是當眾指責繼父,說讓繼父同去,就是幫忙端茶倒水,不需要他做別的,他不該拒絕,老人這樣明顯就是想偷懶,擺脫責任。
馮迪華老人已經81歲,這個年紀的精神和身體無法照顧病人也正常,而且他也愿意出錢輔助,可兒媳依舊不愿意。
當記者問起張順清兒子的意見時,他只說:「我有難處,我家里還有個丈母娘需要照顧。」
不管別人怎麼勸說,兒子就是不松口。

這時,兒媳突然提出一個要求,瞬間惹起眾怒。
兒媳說:「讓我照顧婆婆可以,不過有個條件,婆婆跟馮德華結婚30年,繼父既然不愿照顧婆婆,那要支付30年的保姆費用,就當作前30年婆婆伺候他的費用。」
兩個老人相依為命過了33年,在兒媳眼里,竟然成了一場交易,話一說出口,就連圍觀的群眾都看不下去了,他們與張順清的兒媳推搡起來,罵她沒良心。
馮迪華老人情緒更是崩潰,他顫巍著,哭喊著沖上去,絕望地說繼子是白眼狼,嘴里還念叨著,自己和老伴的命怎麼這麼苦。
老人的鄰居說,兩個老人結婚33年,他們親眼見到兩人很恩愛,處得和睦。
而馮迪華老人對妻子,更是沒話說。他為老伴做飯,就連內褲都幫老伴洗。
老人一直省吃儉用,為這個家出錢出力,付出這麼多,兒子兒媳怎麼好意思談錢!
不管周圍人如何義憤填膺,張順清老人的兒子和兒媳不為所動。
最后兒子放出一句話:要他照顧母親可以,繼父馮迪華要一次性支付40000元喪葬費,并且與母親失婚,老死不相往來。
如果馮德華老人不同意,他們堅決不會把母親接回去。
面對繼子提的要求,馮德華老人拿出33年前與妻子的結婚證,又難過地哭了一場。

最后,為了讓老伴有人照顧,他同意與老伴失婚。他說為了愛,我可以與她結婚,現在為了愛,我也能與她失婚。
當馮德華老人問起躺在病榻上的老伴:兒子說只要我們失婚就把你接過去照顧,你同意嗎?
老人眼角流出淚水,說:同意。
接著她又說了一句話:跟我離了婚,你就不受我拖累了,還能多活兩年。
一個為了老伴有人照顧,一個為了不拖累對方,兩個絕望的老人,哭著抱成一團。馮迪華老人更是不舍地一遍遍親吻老伴的臉頰。

隨后他顫抖著雙手,掏出準備好的40000元,這是他全部的積蓄。
原來老人多年來辛苦工作,舍不得吃油,舍不得花錢坐車,舍不得蓋新房,省吃儉用,一共攢了
8萬塊錢。
原本計劃和老伴每人40000元,作為百年之后的安葬費用。
一年前為了讓繼子繼女輪流照顧老伴,他先拿出4萬塊錢給張順清的弟弟,作為老伴百年之后的喪葬費,可如今那4萬塊錢要不回來了。
眼下老人只能拿出自己的喪葬費交給繼子,他說別的什麼都不想,只希望繼子拿了錢,能遵守約定,盡早照顧老伴。

協商當天,兒媳突然變卦,獅子大張口
兩天后,按照約定,馮迪華老人帶著4萬塊錢來到婦聯,和張順清的兒子兒媳協商老伴的贍養問題。
可這時兒媳又反悔了,她說不希望老兩口失婚了,還說自己從來沒有說過讓老兩口失婚的話。
她說,繼父不只要給她40000元,每個月還要支付900元生活費,先支付10個月的,也就是馮德華老人要一次性支付給她49000元,她才肯把婆婆接回去。
這時馮迪華老人的親戚徹底看不下去了:老人每個月只有900塊錢退休金,又沒有親生兒女照顧他,你把錢全部要走,他吃什麼喝什麼,這不是想逼死他嗎?
馮德華的侄女表示,張順清的兒媳提出的要求太過分,他們一再算計繼父的錢,好像贍養母親不是他們作子女的應盡的義務一樣。難道沒有錢,他們就置癱瘓的母親不顧嗎?
侄女說,付清40000元喪葬費,一次性解決,省得張順清老人的兒女一沒錢就把老母親送回去,好像馮迪華老人是金庫似的。
可是張順清的兒媳卻沒有一絲回旋的余地,雙方再次陷入僵局。

記者又找張順清老人的兒子協調,可是兒子態度跟老婆一樣,當記者企圖開導張順清的兒子:她畢竟是生養你的母親,吃喝拉撒你得照顧啊!
兒子無所謂地揮揮手:她已經是出嫁之女啦!
言外之意,母親改嫁了就跟他沒關系了,這錢繼父就該拿。
這個邏輯有點讓人匪夷所思,就算母親改嫁,她也是你的母親,對你有生養之恩啊。
可是兒子很固執,說看不到現錢,絕對不會管母親,就算去法院告我,判我坐牢也不怕!
僵持了半天,最后馮迪華老人沒辦法,同意了兒媳的要求,支付兒子兒媳49000元。
可是他說,自己錢沒帶夠,需要回家去借。
已經妥協到如此地步,張順清的兒媳依舊不依不饒:什麼時候錢到位,什麼時候去接婆婆。
兒子兒媳的態度讓人異常心寒,贍養母親是子女應盡的義務,是不計回報的,怎麼能以金錢為條件。
最后,馮迪華老人終于湊夠了錢,給張順清的兒子打了幾個電話,可對方都沒有來接母親。
寫在最后
我們常說「子欲養而親不待」,用來提醒兒女及時盡孝,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人世后再追悔莫及。可這樣的道理,怕是張順清老人的兒女,這輩子也理解不了。
在兒子看來,母親再婚就等于潑出去的水,生死與他無關。
可是不管父母是否再婚,對兒女都有養育之恩,兒女都應該盡贍養義務,這是法律規定,亦是做人的底線。
為什麼大家常說「誰的晚年都是一場腥風血雨」,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有些老年人,晚年沒有收入,生活拮據
2,老年人身體變差,飽受疾病困擾
3,「久病床前無孝子」,如果兒女不孝,不但晚年生活沒有保障,還會受兒女的氣。
隨著生活和醫學水平提高,人的壽命也在增長,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成了值得重視的問題,那麼該如何保障晚年生活呢?有以下幾點建議:
1,不論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應該保重身體,學會養生。
諸如平時多鍛煉,飲食上清淡為主,少油少鹽等等。
雖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但養生的目的,并不是要長命百歲,而是保持健康的身體,盡量減少病痛折磨。
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健康。
2,盡早儲蓄養老金,為老年生活做儲備,經濟水平決定一切
金錢,可以解決90%以上的煩惱,這點對所有人適用。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但無論何時,都不應把全部家底交出去。
手上有錢,可以提高晚年的生活水平;
手上有錢,生病了也不用問兒女伸手要錢,看兒女臉色;
手上有錢,大機率兒女不會對你過分頤指氣使,這就是現實。
3,沒必要非讓兒女照顧,養老院也是老年人不錯的選擇
都說「養兒防老」,但眼下兒女不孝順的不在少數,再加上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大,有時想盡孝但有心無力。
沒必要抱著以前的養老觀念,讓兒女在床前伺候,選擇一家口碑好的養老院,有人照顧,有同齡人聊天,生活得會更舒心。
4,如果兒女不孝,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權益。
婚姻法規定,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如果兒女不愿盡孝,協商無果后,請果斷選擇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哪怕兒女有孝心,也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提前規劃,為老年生活做好準備,即使出現變故,也不至于落得晚景凄涼。
后語: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大家可以在閱讀后能點左下方「分享」出去,這樣就可以幫到更多人!請點擊
「在看」,支持一下小編,萬分感謝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