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一個陰冷的午后,清華大學幾千人的會場上,鴉雀無聲。忽然,一個女生站起來,用手指著楊絳大聲說:「她上課時,只教我們談戀愛!」
頓時,幾千雙眼睛齊刷刷地看向楊絳。楊絳坦然地抬頭看了看這個女學生,發現自己并不認識她。
後來,楊絳被剃了「陰陽頭」,被罰去掃廁所。她用整個通宵給自己做了個假發套,清晨,她收拾齊整、帶著發套照樣去菜市場買菜。
這個瘦弱的女子,體內蘊藏著多大的能量!
眾所周知,楊絳是才女,而她之所以被稱為「先生」,是因為她的成就,更是因為她獨有的堅韌品格。
01
楊絳的祖籍是江南無錫,從小,她最得父親鐘愛。
她排行老四,出生時,瘦瘦小小的樣子,稍稍長大后,在幾個兄弟姐妹中,也是個頭最小的。然而,父親卻最看重她。
她很幸運,有開明的父母,家里的兄弟姐妹接受同樣的教育。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
楊絳聰慧好學,父親喜歡貓,常常以貓喻人。他笑瞇瞇地看著楊絳說:「貓以矮腳身短者為優!」
楊絳在北京讀書時,和錢鍾書相遇在清華園。
那年,清華園里的紫荊花開得好美!清雅出塵的楊絳,被錢鍾書看進了眼里、記在了心上。
清華園里的同學們,見證了他們的愛情。
二人鴻雁傳書了很久,得到雙方父母的應允后,一同到英國留學。
朝夕相處之后,楊絳發現,錢鍾書這個名滿清華的大才子,在生活中經常鬧笑話。
他不會劃火柴、不會系鞋帶、也分不清左、右腳,認不清方向。而且,二人剛剛到英國,錢鍾書就和英國的土地來了個親密接觸:他磕掉了大半個門牙!
楊絳甘愿學著做「灶下婢」,她做飯、洗衣,照顧錢鍾書。
去英國第二年,楊絳生了女兒錢媛,小名叫「圓圓」「阿圓」。錢鍾書煮了雞湯,剝了嫩蠶豆煮在湯里,這碗「雞湯蠶豆」讓楊絳又驚又喜。
二人一起撫育女兒,把阿圓養得白白胖胖的,很快就「從一個小動物長成了一個小人!」
三年后,錢鍾書學業有成。夫妻二人帶著女兒錢媛,踏上了歸國的郵輪。
02
回國后,二人的日子并不好過,特別是在那個動蕩的年月。
有一次,正在開大會,一個女生公然污蔑楊絳說:「她只教我們談戀愛!」楊絳愕然,她發現,自己并不認識這個女學生。
在現場幾千個人的注視下,楊絳只得坦然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就當她是在說別人。
會后,楊絳的領導悄悄地問她:「你真的說了嗎?」楊絳淡然地笑了笑說:「您認為呢?」她沒做任何解釋,對方卻已了然于胸。
對于了解自己的人,是不需要解釋的。
楊絳收拾利索,還涂了淡淡的口紅,提著籃子照常去菜市場。人們看到她,竊竊私語者有之,不屑一顧者有之。
然而,還是有相熟的人,就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和她打招呼、聊天。
不久之后,這件事竟然堂而皇之地,刊登在《北京日報》上,其中,包括那個女學生對楊絳的點評。楊絳心想:「這下慘了,工作保不住了!」
可她不僅沒被停課,課時還加了很多,聽課的學生也更多了。這是不是該感謝報紙對她的「宣傳」呢!
要知道,在那個黑白顛倒的年月,很多學者都被迫殞命了!
讓人非常痛心的是,老舍先生自沉太平湖;傅雷夫婦雙雙自盡;楊絳和錢鍾書的好朋友,高崇熙先生也飲鴆而亡。
楊絳用淡然、不糾纏的態度來面對污蔑,反而安然度過了風雨飄搖的歲月。
03
沒過幾年安生日子,又一場風暴來臨了。
楊絳被戴上高帽,胸前掛著牌子,上面是她親手書寫的自己若干「罪名」,去游街示眾。
不忍心、也無法想象她當時的感受。這個江南才女、出自名門的大家閨秀,是如何面對那麼多異樣的目光、面對那許多的屈辱!
更有甚者,不知深淺的小青年,竟然強行把她的頭髮剃掉了半邊,成了「陰陽頭」!她卻笑著和錢鍾書說:「我常常羨慕小弟的光頭,如今,我也有了一半!」
傍晚,她回家后,找出了女兒剪掉的兩條大辮子,熬了通宵,給自己做了個假發套。第二天清晨,她戴上發套去上班、買菜。
路上,調皮的孩子對著她起哄、嘲笑她,伸手揪掉了她的發套,露出了讓人難堪的「陰陽頭」。
然而,苦日子還沒完。
楊絳被罰去掃廁所,她用了幾天時間,親手把污濁不堪的女廁所,打掃得一塵不染、光可鑒人。然后,她拿了本書,坐在馬桶上讀。
有人不免奇怪,說道:「這廁所,從未這麼干凈過!」她卻笑笑說:「我把這兒當成了書房!」
那段歲月,她和錢鍾書相互扶持、相互鼓勵。
艱難的歲月中,楊絳從未唉聲嘆氣、向別人哭訴自己的不幸,也從未愁眉苦臉、黯然神傷,她每天收拾得整齊清爽,用樂觀迎接挑戰。
可敬的楊絳先生,她是那段苦難歲月中的一抹亮色!
04
俗話說:「風水輪流轉」,此言不虛。
楊絳游街示眾時,曾被人用柳條狠狠地抽打后背,以至于她的后背傷痕累累、慘不忍睹。其中,有個名叫冀元璋的下手特別狠。
沒想到,這個人後來也被抓起來。
大家都知道他曾經的惡行,心想:「這回,楊絳該好好出口氣了!」沒想到,楊絳卻輕易地原諒了他。
不僅僅是原諒,她還幫助了這個人。
冀元璋的家在遙遠的農村,他是家里唯一有收入的人,一大家子的開銷都要指靠他。而且,父母年邁體弱,常年臥床,妻子務農。
他被關起來,一家人的生活也沒了著落。楊絳得知后,從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每月按時寄到他老家。
楊絳幫助的,不僅只有冀元璋。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月,游街示眾的不僅是楊絳,還有一大批人。其中,有個叫鄭士生的年輕人被惡劣對待,情緒消極。
有一天快下班時,鄭士生走進楊絳的辦公室,默默地交給她一個紙包,就出去了。楊絳一看,原來是還給了她75元錢,這是鄭士生借她的。
「說好的還錢日期,還沒到啊!」楊絳滿腹狐疑地這樣想著,忽然,她腦中靈光一閃,聯想起鄭士生低落的情緒、灰敗的面容,「不好!」她趕緊寫了一個紙條,追了出去。
楊絳把紙條和錢交給鄭士生,讓他拿錢去買日用品,這貼心的舉動和紙條上溫暖的文字,成了這個年輕人的救贖。
後來,鄭士生成了莎士比亞研究學者。
05
楊絳也有發怒的時候。
有一陣,她家搬進了一對小夫妻,和楊絳一家同住。
那時候,錢媛的丈夫自盡而亡,她回家和父母住在一起。這對剛搬來的小夫妻明知故問:「錢媛,你愛人怎不來看你?」弄得錢媛很囧,只得答道:「他過世了!」
沒想到,這對小夫妻明里暗里叫錢媛「臭寡婦!」
因為一點生活瑣事,這對小夫妻竟然動手,抽了錢媛一個嘴巴!楊絳見女兒挨打,急忙撲了上去,被這對小夫妻摔在地上。
此時,錢鍾書舉著一塊大板子,劈頭蓋臉地砸向這對惡毒、無禮的小夫妻!二人看楊絳一家要拼命的架勢,只得偃旗息鼓,不再找茬。
艱難歲月中,這相依相守的一家三口!
1997年,錢媛患了脊椎癌,在病痛折磨中,一直是楊絳陪在愛女的身邊,她就像是這個家的定海神針。
最后,是她親眼看著女兒沉沉地睡了過去,停止了呼吸。
第二年,錢鍾書在對愛女的的思念中也離世了。
楊絳先生送走了世間兩個最親的人。她開始整理錢鍾書留下的大量文稿、筆記,并開始動筆寫《我們仨》,一句「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讓多少人淚目!
她把對親人的愛與思念都傾注到了文字中,這本書,記述了他們一家三口60多年的風風雨雨、和相互間的守護。
先生96歲時,用飽含智慧的筆墨,娓娓道來,寫下了《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散文集是許多人的枕邊書。
06
而今,那個動蕩的年代已經離我們遠去。我們會記得,走過坎坷歲月的楊絳先生,眉宇間依然寫滿風調雨順。
楊絳先生,用她105歲的人生經歷,用她溫婉堅韌、豁達寬厚的品格,滋養著身處喧囂的現代人。
參考資料:《聽錢鍾書講文學》李莫謙
《楊絳傳》夏墨
《控訴大會》楊絳
《我們仨》楊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