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38年10月,延安發生了一件稀奇事兒。毛主席的「廚師長」李開文為了被關押的老戰友,怒砸中央監獄!這可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聽聞消息,毛主席十分震驚,平日里性格溫和、待人謙和的李開文居然會做出這樣出格的事。
私自砸中央監獄,可不是一件小事,很快他讓人叫來了李開文,了解前因后果。
李開文
李開文一看到毛主席,就開始認錯:
「主席,我是個大老粗,我錯了,我不該砸監獄的……」
毛主席打斷了對方,讓其先講事情的經過。
他一邊聽李開文講述,一邊臉色變了。
聽完,毛主席沒有批評李開文,反而表揚他:
「老班長,砸得好!」
主席為什麼會這麼說?李開文為何砸監獄救好友?
五十年代,安徽金寨縣有一個響山寺糧站,下面管著四個糧庫。當地的民眾都知道,站長李開文是一個非常靠譜的人。
他當過10多年的兵,1949年才回到家鄉。
雖然前往每一個糧庫的路很不好走,但他從沒有因此而放棄去查看糧庫。
相反,他時常不顧嚴寒或風雨出現在山間小道,到糧庫看看情況。
李開文沒有一丁點兒領導的架子,很關心守庫人的生活。
要是遇到他們在休息,他會刻意放輕步子,默默坐在那里等著,不打擾對方。
為了保護好糧食,他更是什麼都愿意做。
糧庫肯定少不了老鼠,老鼠洞往往在黑漆漆的倉板下面,一些人不愿意鉆進去堵住洞。
李開文不怕臟不怕黑,親自堵住了洞口,防止老鼠偷吃糧食。
黃鼠狼留下的缺口,他同樣想辦法給補了。
除了防止糧食被動物偷吃之外,他也會減少人為帶來的浪費。
他要求每一個人出糧庫的工作人員,必須脫掉鞋子抖一抖,把鉆進里面的糧食弄出來。
一個小舉動,能讓一個糧庫多出來不少糧食。四個糧庫加起來,那就是上千斤。
看到這個數字,大家都很佩服李開文的智慧與細心。
在工作中,他牢記毛主席的教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帶領鄉親們努力干活,增加糧食收成。
如果糧庫缺什麼東西,他總是利用現有的材料做,不是花錢購買。
就連自身的吃穿,他也是能自己解決的,絕不會花一分錢,生活上很節約、樸素。
說起來,李開文已經幾年沒有見過毛主席等領導人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與他們相見。
令他沒想到的是,機會很快就來了。
1956年12月,他被評上了全國勞動模范,要去北京參加表彰大會。
會上,李開文作為杰出代表上了台,被周總理一眼認出。
總理當即將這一消息告訴給毛主席,后者決定要邀請他到中南海做客。
在毛主席看來,以前都是他做飯給自己和總理、朱老總等人吃,這一煮就是十余年,如今自己一定要去請他吃頓飯。
就這樣,李開文和毛主席得以再見。
主席發現,他依然是那個勤儉的老班長,寒冬臘月,穿的是單薄的衣服,布鞋腳指頭都露出來了還在穿。
毛主席很感慨,兩人敘了一番舊,相處很融洽。
期間,他們談起了很多往事,包括1938年為救同鄉,李開文砸開了中央監獄一事。
1938年,延安「大生產運動」如火如荼進行。他每天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炊事班是其工作的重心。
如果沒有別的事情耽誤,他一天基本都是待在廚房里研究吃食,思考怎樣才能利用有限的食材,給首長們做出更好吃的飯菜。
他在軍中威望很高,戰士們都知道老班長過往的經歷,對其很是佩服。
當初過草地時,沒有干草引火,意味著紅四軍上下都要餓肚子。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李開文思考了很久,最終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先把草用力擰干水,然后放進胸膛、衣袖等位置,用自己的體溫將草「烘干」。
那口煮飯的鍋,他從來不會交給其他人,背著的時候總會在鍋底下弄點柴火,防止柴被打濕。
靠著這種辦法,有了干草和柴,他始終是全軍第一個燃起火的。其他炊事員再來借火,大家都能吃上熱乎的東西了。
別人問李開文怎麼做到能生起火的,他只是笑笑不說話,
漸漸的,戰士們身體比之前好了不少,但他卻越來越虛弱。
後來,眾人才知道他是用自己的身體為全軍點燃了第一把火,十分感動,其名字逐漸被戰士們知曉。
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這位善良、憨厚的老班長,竟然會做出在沒有首長批示的情況下,怒砸監獄救人的舉動。
10月的一天,李開文偶然從幾位小戰士口中得知殷道山被關進了中央監獄。
他的耳朵曾在一場戰役中受了傷,聽力受損,以為自己聽錯了,又問了對方好幾遍,才確認殷道山的確在監獄里。
聽完,他非常震驚,和殷道山相處這麼久,很清楚此人是什麼品行,不可能是「反革命分子」。
隨后,李開文和幾名戰士來到了食堂,這里還有一些人在小聲討論著。
從大家的口中,他大概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當天中午開飯時,殷道山作為炊事員,像往常一樣給排隊的戰士們打飯菜。
輪到一個首長秘書時,他按照規定給那人打了飯菜,接著給下一位戰士打。
秘書說多給自己打一點,他完全沒有聽見。
誰知秘書生氣了,仗著身份,開始梗著脖子罵人。
可殷道山覺得自己并沒有做錯什麼,第一他已給秘書打了,第二每位戰士的飯菜多少基本上是規定好了的,不能搞特殊,給誰多打一點或者少打一點。
二人產生了爭執,秘書怒氣沖沖地走出食堂之前,惡狠狠地對殷道山說:
「你給我等著!」
他沒有放在心上,繼續干活。
就在眾人覺得這只是一場小口角之爭時,那秘書帶著人回來了,指著殷道山說:
「他是反革命分子,是敵人!」
幾位戰士立即上前,抓住了殷道山。
在場的人雖覺得秘書做的太過分了,但礙于其身份,不敢阻止,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殷道山被關進監獄。
李開文本想找秘書問問清楚,奈何對方態度很不好,不得不去監獄見殷道山。
一進去,他就看到了獨自坐在角落傷神的老鄉。
他又詢問了一遍殷道山,殷道山描述的事情經過和自己知道的幾乎一致。
殷道山僅僅是因為跟秘書拌了幾句嘴,便有了牢獄之災。
此刻,李開文憤怒到咬牙,不能容忍這樣目無紀律之人的胡作非為。
他環顧四周,見角落里堆著一些石塊,撿起其中一塊,對著中央監獄的門鎖狠狠敲了下去。
中央監獄其實只是簡陋的窯洞臨時改造的,所以他很容易將大門給砸開了。
李開文拉著殷道山要離開,后者不敢跨出監獄。
他勸解道:
「我們出去找主席、找領導講理去,現在的社會不會允許他們這樣胡鬧。」
即便他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但堅信這個世界是公平的,是可以講理的。
殷道山看門鎖已經壞了,事已成定局,只能跟隨李開文離開了監獄。
為救同鄉殷道山,李開文砸了監獄一事迅速傳開,大家議論紛紛。有的擔心倆人會被組織懲罰,秘書一伙則等著看好戲。
然而,毛主席知道后不但沒有責怪李開文,反倒夸他砸得好。
離開監獄后,李開文前往毛主席住處,但被告知主席忙于開會,沒時間見他們。
他轉頭去找了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的陳云,向其講清了事情的原委。
陳云了解他的為人,表示會徹查此事。
不久,調查結果出來了,秘書因為個人恩怨故意誣陷殷道山,被組織處罰了,公開向殷道山道歉,并在全體大會上作檢討。
殷道山不是不法分子,自然不會受到懲罰。
這個結果讓李開文高興,賴以信任的黨沒有讓他失望。
不過,李開文擔憂如果毛主席知道了這件事,會不會很生氣?
這件事鬧出的動靜不小,主席不可能不知道。
沒過幾天,他見到了毛主席。
他主動承認錯誤,稱不該意氣用事,砸了監獄大門,違反了相關規定。
沒想到毛主席沒有生氣,笑著說:
「砸得好!你這一砸,不只是中央監獄的大門,更是把我們延安冒頭的官僚主義給摁了下去!」
官僚主義具體是什麼,李開文不清楚,但認為是非在人心,秘書有錯在先,怎能利用權力懲罰并肩作戰的戰友?
的確,當時延安極少數黨員身上出現了官僚主義、脫離群眾的不良現象,已經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
我黨是為人民服務的,同志們相互之間是平等的,不能像國民黨那些人一樣欺壓、剝削老百姓,內部斗個你死我活、講究資歷和地位。
毛主席、周總理等領導人帶頭同當地群眾一起勞作,一起生活,使得我黨和民眾的關系親近了不少。
他們對「官僚主義」深惡痛絕,勢必要把這股不良作風壓下去。
某些領導干部喜歡拿著雞毛當令箭,每天不做事,反而不斷地欺壓下屬,形式主義盛行。
大發展時期不好好搞發展,搞起內部斗爭,你言我不好,我說他長短,這樣的爭吵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需要清除。
以此事為由頭,延安黨組織內部展開了「大清掃」。
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整風運動,我黨能夠及時祛病療傷、激濁揚清,使內部思想保持一致,保持了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
李開文事件,使得「官僚主義」剛冒出的苗頭,被及時地掐滅了。所以毛主席夸砸得好。
事后,他依然默默干著自己的事情。一直到1949年建國前夕,他始終負責毛主席等人的吃食。
10多年的相處,他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毛主席等領導人很尊敬他。
新中國成立后,已經50多歲李開文突然閑了下來。
聽說能進入中央干部文化學校學習,他抓住了機會,每天堅持到那里學習。
他雖年紀大了,可學習的時候比別人更用功,短時間內便學會了1000多個字。
以其資歷,李開文能留在天津一帶工作或者當金寨縣的副縣長。
他卻婉言謝絕了,主動選擇到糧站工作。
1956年與毛主席見面時,主席心疼他,特意送給他一雙皮鞋和一件皮大衣。
他舍不得穿,後來皮衣送到了縣里展覽,皮鞋給了條件更加艱難的鄰居。
退休后,李開文仍然保持作風,沒有到縣城養老,而是留在家鄉過普通的生活。
時光荏苒,1992年4月,李開文因病離世,享年95歲。
根據他生前要求,骨灰安葬在了家鄉響山寺的后山上。
他的一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李開文映射著千千萬萬個普通中國人的縮影,勤勉奮斗,一生平凡。
他雖然普通,經歷卻是精彩的。
李開文這一輩子,奉獻給紅軍時不畏艱險,將生命拋之腦后。
革命勝利后,他甘于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
不管在何種情形下,他都在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革命傳統和作風,弘揚著延安精神。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