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漢王朝的建立者,劉邦也是在史書上留下了屬于自己傳奇的一頁。他最后之所以能夠成長到如此地步,與他父親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正是因為覺得虧欠父親太多,所以即便是成為皇帝后,劉邦依舊非常孝順父親,但沒過多久劉邦就和父親有了一個小矛盾,父子兩人究竟怎麼了?
劉邦雖然是皇帝,不過要經常給父親下跪請安,而劉太公覺得此舉實屬不妥。他既是父親也是臣子,所以他覺得應該給自己兒子下跪。
劉邦怎可能會讓父親下跪,那他最后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三個字即可。
劉邦是劉太公的第三個兒子,雖然上有哥哥下有弟弟,不過劉太公對于這個兒子還是非常喜愛的。
劉邦的爺爺還曾是公家人員,他們家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但到了他父親這一輩時就不行了。
那時劉太公一家主要以種地為主,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受那些名人故事的影響,他覺得只靠種地沒有什麼前途,不如出去好好見見世面。
信陵君魏無忌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由于為人不錯且有能力,所以當時許多人來到了他的門下。
當時劉邦對魏無忌也是非常羨慕,將魏無忌視作他的偶像,于是他決定離開家鄉到魏無忌門下好好長長見識。
于是有一天劉邦對劉太公說:「爹,我想外出遠行,到魏無忌門下當一個門客。」
受當時思想的影響,劉太公不想讓兒子出去,就想讓他老老實實在家種地,于是他就故意說道:「這外面打得正熱火朝天實在是太危險了。
」
劉邦聽后不以為然,接著劉太公繼續說道:「亂世中遠行,必須得有一身好武功來自保。」
「而且人家魏無忌這麼有能力,手下的門客自然也不是平凡之輩。像你這樣連字都不認識幾個的,怎麼成為人家的門客,可能你連人家在哪兒都找不到。」
劉太公此話就是故意制造困難,好讓劉邦望而卻步,但效果卻是恰恰相反。
看著父親說的話非常有道理,劉邦就拜師學武功和文化知識去了。從這一刻劉太公認識到,自己的這個兒子以后絕對和平常人不一樣。
後來劉太公拿出全部家當來支持劉邦遠行。劉邦見狀也是大為感動,他發誓出去后定要有一番作為,然后回來孝順父親。
後來雖然因為魏無忌離世,劉邦的想法沒有成功,不過魏無忌的門客張耳也開始招攬門客,劉邦聞之欣然前往。
張耳雖然可能比不過魏無忌,但他的眼界肯定要比劉邦寬廣許多。
耳濡目染之下下,劉邦的眼界越來越寬廣。
秦統一六國后,劉邦也算是學成回到了家鄉,劉太公見狀便說道:「既然回來了沒事就先跟著種地吧。」劉邦聽后果斷拒絕,為這事他可沒少挨罵。
之后在劉太公的資助下,劉邦成功當上了一個亭長,然后他就開始收保護費了。
也正是回來之后,劉邦娶了他的第一個老婆呂雉。
要說這呂太公也真是有眼光啊,劉邦雖然長得其貌不揚很特殊。但在呂太公眼里這就是以后不平凡的象征。
所以感覺劉邦以后肯定是大人物的呂太公,直接把女兒許配給了他。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這呂太公是一個大格局之人啊。
或許有人覺得呂雉就是一個蛇蝎毒婦,其實那是後來的她。她最后之所以會成為那樣也是迫于無奈。
不過呂雉剛開始的時候還是非常孝順的,劉邦在外打仗她自己在家相夫教子。
那時候因為忙于打仗,所以劉邦有些顧不上自己的家人,這就導致劉邦一家都被項羽給抓走了。
當時項羽對劉邦說道:「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父親烹煮了。」接下來劉邦的回答讓項羽甚是無語。
劉邦聽后回復道:「霸王,咱們是結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難道你忍心把你爹給煮了,那你也太不孝順了吧。」
「煮完之后記得讓人給我送碗湯過來,我也順勢安葬咱們的父親。」
不得不說劉邦這腦袋瓜轉得是真快,項羽聽后也是氣得說不出話來,最后他把劉邦一家給放了。
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后,他終于可以靜下心來回顧之前的經歷了。
首先劉邦最感激的就是他父親,要不是劉太公當年耗盡家財資助他去外面開闊視野,估計他這一輩子就是個種地的,不會有什麼大作為。
其次就是當亭長這件事,劉太公也是出了不少財力和物力,劉邦第一個收錢的金桶就是這麼來的。
後來劉邦就帶兵打仗去了,他根本顧不上父親和妻兒。中間雖然把他們接到了自己身邊,但防止連累又將他們送了回去。
後來劉太公和呂雉他們還被項羽抓走了,這可以說是他們離死亡最近的一次了。
父親這麼努力幫助自己,劉邦卻還沒有盡過一天孝,于是建立漢朝后劉邦開始補償父親。
那時劉邦每隔五天就會去看望一次自己的父親,每次都是跪下行禮。
剛開始他們并未覺得有何不妥,畢竟是父子嘛。
兒子給父親下跪也是應該的。
不過有一天管家對劉太公說道:「你這老頭子怎麼不知禮數,你雖然是他爹,但人家畢竟是皇上啊。即便是親爹那也是臣子,臣子怎麼能讓皇上下跪?」
劉太公一聽覺得非常在理,于是他決定下次萬萬不能讓皇帝給自己下跪啊。
等到劉邦下次來看望父親時,劉太公穿得非常正式,而且和眾人在門口一直等著皇帝的到來。
劉邦見狀雖然有些驚訝,但他沒有多想,依舊是準備下跪行禮。
劉太公見皇帝又要下跪,于是他急忙上前阻止,劉邦見狀也是一臉懵,隨后劉太公趕緊說道:「皇上你是天下君主,可不要因為我一個老頭子而讓國家禮法有損啊。」
劉邦聽后不禁有些茫然,其實在劉邦看來這并沒有什麼。
劉邦除了有皇帝這個身份,那自然也有兒子這個身份。兒子給父親下跪并無不妥,當然這只是他們自己這麼想,別人就不一定這麼想了。
劉邦見狀也是心中嘀咕道:「那總不能讓我爹給我下跪吧,這更不符合國家禮法啊。」
為這事劉邦甚是頭疼,總體來說就是誰給誰下跪也不行。
自己實在是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來,于是劉邦就把那些聰明的大臣們叫到了一起,讓他們共同商討該如何解決這件比較矛盾的事。
大家最后的討論結果就是「太上皇」三個字。
我國最早出現太上皇是在戰國時期的趙國。當時趙武靈王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而他自稱為「主父」,其實這就是太上皇。
第二個太上皇就是秦始皇他爹秦莊襄王了,不過這是後來追尊的,并不是趙武靈王那樣傳下去的。
劉邦聽到大家的討論結果后非常滿意,于是他就趕緊將自己的父親劉太公尊為「太上皇」,劉太公也由此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沒有當過皇帝的太上皇,同時也是最后一個。
既然已經成了太上皇,這時候再跪就沒有什麼異議了。
在皇宮的日子雖然吃喝不愁,但對于劉太公這樣的農民來說屬實無聊,所以平常沒事的時候他就會在自己的院子里種點菜。
得知父親喜歡種菜,劉邦就讓人在自己的后花園找了一片地方,專門給父親種菜用。
雖然皇宮的日子過得非常舒坦清凈,但劉太公總感覺少了一些什麼,仔細一想原來是少了家鄉的感覺。
家鄉的感覺,包括那些建筑以及經常在一起閑聊的村民們,于是劉太公就對劉邦說自己想要回老家居住。
劉邦見狀也是一眼就看懂了父親的想法,于是他說道:「父皇回去兒臣自然是要親自護送,只不過兒臣現在沒有時間,煩請父皇再忍耐一段時間好嗎?」劉太公聽后答應了。
時間一晃一年直接過去了,劉邦也是實現承諾,帶自己的父親回到了家鄉。
眼前的一幕讓劉太公甚是驚訝,因為這座新城和豐邑實在是太像了,不過劉太公還是問道:「回家什麼時候這麼快了?」
劉邦見狀也是坦白了實情,他說這是自己讓人把豐邑城重新建了一個,與之前的一模一樣,現在叫豐城。
建筑什麼的有了,那人自然也不會少。就在劉邦解釋的時候,城中的居民們出來了,其中有一些就是以前和劉太公經常在一起的。
看著自己的這些老熟人都在,劉太公見狀也是激動萬分,他沒想到劉邦把物和人都搬了過來。
「劉老頭,你這兒子是真孝順啊,為了讓你回家,竟然在這里重新建了一座豐城,他還動用士兵護著我們過來了,真羨慕你有這麼好的兒子啊。」
「是啊是啊劉太公,你這兒子太孝順了。」
看著大家評價如此之高,劉邦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雖然劉邦之前做過不少流氓事,但他的確是我國古代皇帝中的一個大孝子,為了父親他什麼事都能做得出來。
有時候孝順并不一定要親口說出來,踏踏實實做實事就行了,總會有人懂的。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