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研人員的一項關于冠狀病毒改造的研究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高度關注和批評。據報道,該團隊成功將穿山甲冠狀病毒改造,使之對實驗鼠產生百分百的致死率,此舉被廣泛視為科研領域的一個大膽且具爭議性的步驟。
圖源:網絡
據《紐約郵報》16日的報導,這項研究由北京化工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以及南京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專家共同完成,并已發表在生物學開放獲取預印本平台「bioRxiv」。這項研究的重點是GX_P2V病毒,一種與SARS-CoV-2(即新冠肺炎病毒)相關的冠狀病毒,其在實驗鼠身上表現出了極高的致死性。
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實驗顯示,經過改造的GX_P2V病毒不僅使實驗鼠體重下降、出現駝背和動作遲緩等癥狀,還在短短七至八天內導致所有實驗鼠的死亡。
這一發現不僅揭示了GX_P2V病毒向人類溢出的潛在風險,也為理解與新冠肺炎相關病毒的致病機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模型。
然而,這一研究的意義和目的受到了科學界的質疑。倫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所長巴盧表達了對該研究的擔憂,直言這種對非致病性病毒的改造缺乏科學意義,并可能引發不必要的恐慌和誤解。
此事件不僅引發了對病毒研究倫理的廣泛討論,也突顯了全球衛生安全和病毒研究之間細微而復雜的平衡。隨著疫情對全球造成深遠影響,確保病毒研究的安全和透明度成為了國際社會的首要任務。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