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每年全球90%左右的芯片都直接或者是間接的流入了中國市場,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全球各大芯片廠商都對中國市場十分重視。基本上全球絕大多數半導體企業都有在中國市場上經營。
對于這些外資企業,中國大陸也一直保持著開放和平等的原則,從來沒有干涉和影響過這些企業在中國大陸市場上的正常經營。哪怕是美國將大量中國企業列入到實體清單當中,中國也沒有對美企出手。
不過,中國保障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正常經營,并不意味著外資企業可以在中國市場上亂上。有一個美企在中國「吃飯砸鍋」,從中國賺走了不少的利潤卻要幫助美國打壓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甚至主動游說美國擴大對華芯片禁令,多次污蔑中國企業竊取其技術,這個企業就是美芯巨頭美光。
前一段時間,美光被中國相關部門調查,最后因為存在安全隱患問題所以在中國大陸市場上被部分禁售。這也導致美光在中國市場上的市場份額不斷下跌,許多美光的客戶都終止了和美光的合作。
為了挽回中國市場,美光也算是多次示好,還表示打算擴大西安封測工廠的規模,毫無疑問美光安全隱患問題不解決,美光也就不可能被解禁。因此看到無法重回中國市場之后,美光又選擇了在印度投資8億美元建設半導體工廠,如果加上印度的補貼,那麼這個半導體工廠的總投資超過了20億美元。
美光想要進入印度市場來填補損失,印度也想要借助美光來發展本土的芯片產業,雙方可以說一拍即合。可問題是,按照印度對外資企業的態度,美光赴印建廠的結果到底如何可還說不準。
據悉,近期有消息傳出,印度企業塔塔集團正式宣布將和美光進行合作。這個所謂的合作其實就是在美光印度工廠方面合作,這也就意味著美光在印度的工廠有印度資本入局了。不少外國媒體都表示:這場「競爭」才剛剛拉開序幕。
印度想要發展芯片產業?
在中美芯片競爭當中,美國不僅反復修改芯片規則,還拿出520億美元和政策優惠吸引半導體企業赴美建廠,想要以此來發展美國的芯片制造業。美國這種行為也影響到了全球芯片產業鏈的穩定,甚至就連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也公開表示:芯片全球化已死。
自從美國開始芯片補貼之后,各國都開始了芯片競爭。例如歐盟拿出了400億歐元補貼,想要發展歐盟本土芯片制造業,韓國和日本也有所動作想要發展先進芯片產業鏈。就連印度也打算在其中湊合一下。
據悉,印度推出了所謂的芯片補貼計劃,拿出了100億美元用于補貼赴印建廠的芯片企業,補貼門檻設定到了28nm制程。此前富士康到印度建設芯片工廠就是為了這份補貼去的,只不過最終雙方沒有談攏罷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度所謂的芯片補貼計劃一開始打算邀請的三家半導體企業全部沒有選擇赴印建廠,目前選擇赴印建廠并且拿到補貼的也就美光一個。
毫無疑問印度所謂的芯片補貼計劃已經成為了一個笑話。
從制造業到芯片,中國在做的事情印度也想跟著做,可是毫無疑問印度哪一樣都沒有做成。
印資入局,美光赴印建廠真的占便宜了嗎?
美光在印度投資20億美元修建了一座芯片封測工廠,其中印度給出的補貼高達12億美元,美光本身只出了8億美元。很多人都認為這次生意是美光賺了,畢竟印度想要的是芯片工廠,而美光給的只是芯片封測工廠,還別說錢方面是印度出的大頭。
可實際上,印度怎麼可能會虧呢?從近期傳出的消息來看,塔塔集團將會參與到美光在印度芯片工廠的項目當中。毫無疑問塔塔集團入局之后,美光能否掌握住芯片工廠的話語權還不好說。從印度對外資企業的態度來看,外資企業基本上是看重印度市場的利潤,可是印度確實看上了外資企業的本金和技術。
如今印度資本入局,美光接下來說不定要替印度白建一座工廠了,畢竟印度此前可是有過為了某個企業單獨修改法律的。到時候印度指不定就用什麼借口針對美光在印度的工廠,估計罰款和上交技術都是算輕的了。
此前小米到印度建廠的時候,印度的態度也很好,要政策給政策,要土地給土地,可是結果呢?印度無緣無故的沒收了小米的48億元資金,對其他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也是多次出手。印度可不僅僅只坑過中國企業,歐美企業印度也沒少下手,高通、可口可樂等企業都在印度載過跟頭。
美光赴印建廠,競爭才剛剛開始,印度的胃口可比很多人想得還要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