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隨著新能源汽車大潮的到來,汽車也是越來越智能化。大家都清楚,智能汽車之所以智能,最基礎的就是高速聯網(5G、4G等)、高速定位(GPS、北斗)、有著各種傳感器(包括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激光雷達等等)、高算力……
而基于高速網絡,定位,以及各種傳感器,再進行高速運算后,智能汽車就實現了自動駕駛、實時在線娛樂、駕駛狀態監測等等功能。
而這功能的實現,最終都需要存儲和調取大量的車主信息、汽車狀態信息,車主操控狀態等等,這就導致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那就是這些信息,如果不設防,那麼在網絡上是處于透明狀態的,車主的運行軌跡和車內隱私,隨時都有可能暴露。
數據顯示,僅在2022年,全球就有不下10家車企,爆發了嚴重了數據安全問題。從車主的姓名、電話,到家庭住址、運行軌跡等隱私信息,都被泄露了……
事實上,除了這些數據泄露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風險,一旦汽車的安全防護等級不夠,還有可能被黑客通過網絡進行攻擊,然后通過車內攝像頭,觀看車內的全部畫面。
甚至,黑客還可以遠程操控智能汽車,進行加速、轉向、開車門等操作,給車主造成生命威脅。所以如何保護用戶隱私,如何給車主、汽車的信息加一把鎖,就成為車企們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國內的各大汽車廠商,都在積極搭建自己的數據安全防護體系。
而在目前這些車企中,我認為比亞迪是值得大家學習的,比如比亞迪就是國內首家使用車內攝像頭蓋板的汽車企業。
目前,所有比亞迪汽車的車內攝像頭,均配有物理滑蓋,當車主不想使用車內攝像頭時,就可以把滑蓋關上,從物理上隔絕黑客通過攝像頭,偷窺車內情況的風險。
這個功能的成本非常低、門檻也非常低,但為何其它車企就沒有配置?這就是比亞迪的用心之處,以用戶為中心,可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事實上,攝像頭蓋板只是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針對汽車的安全,比亞迪從可知/可感/可控的三個層面,全面構建了從車端到云端多個維度的信息安全防御體系,全方面保障用戶的信息安全及駕駛安全,#為信息安全防護加持#。
在具體的設計上,比亞迪通過軟件+硬件的雙重方式,包括建立防火墻、入侵檢測和防御系統,加密通信,隔離內外網和關鍵數據的網絡等,對用戶以及汽車的敏感信息進行分級、分類、加密,對不同的數據,不同的用戶,賦予不同的訪問權限,同時可以讓用戶自主選擇對應的權限策略,防止非法訪問和數據篡改,徹底的杜絕信息泄露。
而這套全面的安全體系,也得到了權威認證,比亞迪也多次獲得比賽獎項,比如在第二屆中國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挑戰賽中,比亞迪就獲得金獎。
目前,比亞迪已獲得R155(CSMS)、R156(SUMS)體系認證等安全認證,并通過了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有擔憂,覺得「汽車越智能,數據越透明」,如果不做防護,那確實會如此。但我想如果大家都像比亞迪一樣,以用戶為中心,切實為用戶考慮,給信息加一把鎖,采取穩妥積極的安全策略,我相信,大家都能夠為消費者創造一個既智能又安全的駕駛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