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民國是個非常神奇的年代,在當時軍閥混戰的大背景下,文人或者說知識分子卻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他們肆無忌憚地揮灑著自己的才華,也給中華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魯迅先生被評為近代最偉大的作家,其辛辣的文筆和精準的批判力讓其獨霸榜首,但是作為「吵架王」的魯迅先生在罵戰中也有吃癟的時候。
那是地質學家李四光和魯迅先生的一次文筆交鋒,二人依托紙媒進行「互撕」,而咱們的吃瓜群眾徐志摩先生也「參了戰」,只不過這件事的結局嘛有點尷尬。
這件事的起因也十分簡單,當時北京師范大學的前身女子師范大學發生了學生要彈劾校長的事情。
女師大的校長名叫楊蔭榆,她反對學生運動,因此學生代表要求她下課,但是教育總長章士釗是支持楊蔭榆的,學生們于是又把章士釗當成了敵人,還跑到他家門口進行示威。
這群學生中間,就有後來廣為人知的劉和珍以及魯迅先生之妻許廣平,不用猜都知道魯迅先生自然是支持學生的,這就讓人抓住了話柄。
北大教授王世杰就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說北大的規定是校內教師不能在外兼職,但是我校有五個老師在女子師范大學當兼職老師,這是違法的。
王世杰這是在針對誰啊?當然是魯迅啊,因為魯迅就是這五個兼職老師中的一個,而王世杰被北大推出來點名這件事,其實也就是在提點魯迅,讓他不要參與學生運動,把北大牽扯進去。
魯迅是什麼人,他能容忍得了別人說他?于是直接開麥王世杰:
你不是說我們這些兼職老師違法嗎?那李四光同為北大教授,但是他在國立圖書館當館長,不也是違規嗎?你怎麼不提啊?
李四光人家一個本本分分的地質學家,突然就被卷進了輿論罵戰的中心,當他得知魯迅提到自己的緣由之后,也并沒有生氣,只是寫了一篇文章進行回應。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也不是針對李四光,充其量就是cue了他一下,相當于讀書的時候老師因為你上課講話懲罰了你,但小剛也在講話,然后你反問老師為什麼不懲罰小剛一樣。
魯迅這張嘴樹敵眾多,這下他又在言語上「欺負」老實人李四光,于是陳西瀅立馬站出來為李四光說話。
這個陳西瀅不一般,他中學就去了英國留學,之后于倫敦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不僅家世顯赫,才氣更是不輸魯迅。
陳西瀅解釋道,李四光根本沒有兼職,他在國立圖書館當館長,只拿了二百五十塊的工資,目的是為了建一座科學圖書館,鑒于北大的規定,李四光甚至停止了一年的教學工作。
事情到這里就很清晰了,咱們的魯迅先生噴錯人了,李四光不僅沒有兼職,甚至連北大的工作都停了。
魯迅提到了李四光,陳西瀅又站出來為李四光說話,李四光自己也不得不出來解釋一下,于是他專門寫了一則通告,登在了徐志摩主辦的報紙上,希望將這件事官方的一次性解釋清楚。
陳西瀅
那麼,李四光是怎麼說的呢?他說自己在北大停薪留職一年,然后去了國立圖書館,鑒于圖書館的財政,他還主動降薪一半,將兼職的問題解釋了。
然后,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呼應一下聲援自己的陳西瀅,還是李四光也煩魯迅,他專門給魯迅寫了一段話,說:
中國的文人都有捕風捉影的習慣,聽風就是雨,拿起半截就開跑,但是卻拿不出任何證據,我倒是不在意,只是希望魯迅未來能夠實事求是,那麼中國就多了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
看看李四光先生的回復,無論是邏輯還是小小的諷刺都十分到位,幾乎把魯迅先生逼到了絕境,其實這件事本來就是魯迅占下風,人家李四光啥也沒干,完全立于不敗之地。
事情到這里其實還有回旋的余地,一開始是魯迅你質疑別人,那人家出來說明了情況,你也順坡就驢不就得了,本來你也不占理,但魯迅不干,他還要繼續開罵。
魯迅看到李四光的回復后,可能也是知道自己沒底氣,于是開始了摳字眼,寫了一封信給李四光,說北大的規定是在校教授不能兼職,你是停薪留職,并非辭職,因此也是在職的教授,所以你這就是兼職。
針對李四光希望自己成為中國真正的文人的說法,魯迅也予以了駁斥,他稱,自己并非文士,希望李四光不要用這個詞來稱呼他。
從魯迅先生的回復來看,他完全是在胡謅了,所以李四光收到信之后,立馬嚴肅地進行了回復,他說我們中國現在軍閥混戰,你魯迅也是個老師,是指導年輕人未來的人,現在卻沉迷于辱罵,這不是惡劣社會的根源嗎?
徐志摩看到李四光懇切的回復后,覺得十分有道理,而且他也認為魯迅的蠻不講理太幼稚了,本來一件求證的事情,被魯迅搞成了罵戰,這就沒有意思了。
于是,徐志摩也寫了一篇文章叫做《結束閑話,結束廢話》,讓雙方「帶住!」相當于以一個中立方的角度讓雙方就此作罷。
可魯迅不依不饒,他立馬又寫了一篇文章,說「我不要帶住!」然后又是將李四光說過的話扣了一遍字眼,然后又把徐志摩和陳西瀅罵了一遍。
此時的徐志摩和李四光知道,惹到魯迅真是太難受了,真是有理說不清,于是二人也沒有再回復了,這場民國時期頂尖知識分子的罵戰就以如此尷尬的結局收場了。
可以看出,咱們的魯迅先生也有不講道理的時候,畢竟是人,在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的時候,他也有不理智的時刻。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