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侄兒諸葛恪是神童,他北伐規模比諸葛亮大得多,為何慘敗?
2024/02/08

三國時期,諸葛亮組織得北伐是最出名的。

不過,受限于蜀漢羸弱的國力,諸葛亮北伐規模只能限制在10萬以內。

相比之下,他的侄兒諸葛恪所組織的北伐,其規模就大得多了。諸葛恪北伐,征發國內20萬之眾,規模遠大于叔父諸葛亮。

作為與曹沖并稱的神童,諸葛恪的智力水平自不必說,又投入了如此龐大的力量。

可是,諸葛恪的北伐,卻敗得很慘很慘。

這是怎麼回事呢?

才智卓絕的諸葛恪

漢末三國時期,人才輩出。

但是,說起智力水平明顯高出一大截的,只有2個人:曹沖、諸葛恪。

「曹沖稱象」,「諸葛恪之驢」,與「司馬光砸缸」一起,長期以來都是我國最出名的神童故事。

當然,諸葛恪可不只是神童。

稍大后,他表現出的軍政才能,也令人稱奇。

丹陽山上的山越民,驍勇善戰,但常常為禍,讓東吳頭疼了很多年。

諸葛恪自告奮勇,表示自己愿去丹陽,「三年可得精甲四萬」。

孫權讓其領丹陽守后,諸葛恪以武力圍困+招撫之策,三年間,招撫山越民十余萬,諸葛恪選得精銳四萬,如其此前預計的一模一樣。

其實,招撫山越民為兵,是東吳常見的募兵渠道。據統計,東吳以山越人為兵前后共得精兵十幾萬,占總兵力23萬人的60%以上。

而諸葛恪此次「得甲士四萬」,是其中成果最大的一次,甚至勝過陸遜。

諸葛恪在「不得與戰」的情況下,安定國內的同時不戰而增兵甲四萬,確實表現出驚人的軍事政治才能。

此后,諸葛恪又因其卓越才能而步步高升。

當時,諸葛恪每出一策,孫權就采納,「中外翕然,人懷歡欣」,諸葛恪積累了很高的威望!

孫權去世前,「詔有司諸事一統于恪」,將除生殺大事外的一切權力都交給了諸葛恪!

其后,諸葛恪在東興筑堤建城,魏軍兵分三路來攻。

諸葛恪判斷敵情后,決定集中兵力攻破其東興一路,令丁奉、呂據等人為前部。

丁奉「雪中奮短兵」攻破魏軍前屯,其余各部殺到后,奮力攻殺。

一戰之下,魏軍「死者數萬」,被繳獲的牛、馬、騾、驢車各上千,資糧器械堆積如山。

此戰后,諸葛恪因功進為丞相,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位極人臣。

由此可見,諸葛恪,確實是才智卓絕之人!

到此時,諸葛恪表現出的才智,不在其叔父諸葛亮之下,但東吳的國力遠在蜀漢之上,諸葛恪若要北伐,應當是能有很多作為的。

諸葛恪對北伐前景的分析

與叔父諸葛亮一樣,諸葛恪也是有心北伐之人。

早在諸葛恪當年在廬江皖口屯田時,諸葛恪就做了各種情況工作,表示要直襲壽春,但被孫權所勸阻。

在執東吳大權后,諸葛恪自然更要如叔父一般大舉北伐了!

對于北伐,諸葛恪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1、時不我待:此時不伐,以后很危險!

諸葛恪認為:曹魏早期經驗豐富的兵士現在老了,而后生兵家子弟還沒有成長起來,正是青黃不接之時;而東吳此時兵士正值壯年。

如果此時不抓緊時間北伐,過個十年,魏軍士兵成長起來,兵力有是現在一倍,而我東吳士兵又老了,那時候就危險了!

要北伐,就要趁現在!

2、司馬家父子此時指揮能力存在問題。

諸葛恪還認為,司馬懿父子剛剛執掌大權,魏國的智謀之士還來不及為其所用。

因此,這個時候,曹魏的指揮能力存在問題,正是北伐之機!

于是,諸葛恪認為應當立即發起北伐!

分析有理有據,但失之片面

諸葛恪的分析,總體上是有理有據的,但卻暗藏了輕敵之意。

1、時不我待,需盡快北伐的總體判斷無疑是正確的。

別的都不說,以魏國的人口基數和土地,大家都發展,隨著時間推移,魏國的實力優勢無疑是要更明顯的。

何況,魏、吳皆以世兵制為主,世兵制之下,新老交替之時容易形成青黃不接的局面也是實際存在的。

東興之戰中,丁奉「雪中奮短兵」,以進攻的手段一舉破魏,吳軍在此時表現出的軍事素養也確實高于魏軍。所以,長期關注魏吳動態諸葛恪,此時的判斷也應當是精準的。

應當盡快北伐,這是精當的判斷。

2、對司馬家的穩固性和指揮能力有所低估。

東興之戰時,司馬師掌權,司馬昭是征吳諸軍的都督,為東吳所敗。

戰后,司馬師兄弟主動承擔了罪責,并將司馬昭削去爵位。

因此,諸葛恪覺得司馬家指揮能力不怎麼樣也是自然的。

而且,東吳常年比較頭疼的對手,滿寵、蔣濟此時都已經去世,諸葛恪認為曹魏暫時沒有新的智者相輔,似乎也是有理由的。

但是,僅僅因一戰,就認為司馬家尚缺乏智謀之士相助,指揮能力下降顯然是過于輕率的。

3、分析角度雖精當,但失之片面。

諸葛恪僅僅只是從世兵交替、司馬家新立的角度分析了問題,而不及其他。

這樣的分析,失之片面,不但可能使決策本身發生錯誤,而且,也缺乏對國內的說服力,從而得不到廣泛、堅定支持。

因此,很快,北伐尚未開始,問題就來了。

未出兵即失「人和」

一直以來,東吳長期奉行「限江自保」的國策。

這倒不是孫權無四方之志。

自周瑜、魯肅等淮泗人士去世后,江東政權逐漸「江東化」,江東大族具備決定性影響力。

對江東大族來說,大舉北伐,大舉征調,無疑會破壞其經濟利益,因此,他們都反對大舉北伐。

自然,沒有任何懸念。諸葛恪提出北伐之意后,迅速遭到了同僚的一致反對。

群臣皆認為,應當「按兵養銳,觀釁而動」。

諸葛恪遂做文章一篇,企圖說服眾人。

「若不早用之,端坐使老,復十數年,略當損半,而見子弟數不足言。若賊眾一倍,而我兵損半,雖復使伊、管圖之,未可如何。今不達遠慮者,必以此言為迂。夫禍難未至而豫憂慮,此固眾人之所迂也。及于難至,然后頓顙,雖有智者,又不能圖。此乃古今所病,非獨一時。昔吳始以伍員為迂,故難至而不可救。劉景升不能慮十年之后,故無以治其子孫。今恪無具臣之才,而受大吳蕭、霍之任,智與眾同思不經遠,若不及今日為國斥境,俯仰年老,而仇敵更強。欲刎頸謝責,寧有補邪?今聞眾人或以百姓尚貧,欲務閑息,此不右其慮其大危而其小勤者也。昔漢祖幸已自有三秦之地,何不閉關守險以自娛樂,空出攻楚,身被創痍,介胄生蟣虱,將士厭困苦,豈甘鋒刃而忘安寧哉?慮于長久不得兩存者耳!每覽荊邯說公孫述以進取之圖,近風家叔父表陳與賊爭競之計,未嘗不喟然嘆息也。夙夜反側,所慮如此,故聊疏愚言,以達二三君子之末。

若一朝隕歿志畫不立,貴令來世知我所憂,可思于后。——《三國志.諸葛恪傳》

文章中,除了闡述前面所說的內容外,又引用古今之事,指出坐守江東以圖安是沒有前景的,再次闡述了必須北伐之意。

然而,姑且不說此文是否有足夠的說服力,如此大事,豈是一篇文章就能說服的呢?

因此,「余皆以為恪此論必皆為辭」,認為諸葛恪是強詞奪理,只是搞辯論辯不過諸葛恪而以,所以也就不說什麼了。

但是,人家不說什麼,不代表內心就支持你。

而諸葛恪的急躁,又加劇了「人和」的破壞!

253年三月,諸葛恪征調州郡兵20萬,百姓騷動,諸葛恪漸失人心!

其實,孫權時期,也曾有過征發10幾萬大軍北伐的事情(如234年「三道攻魏」),沒有發生過這樣的問題!

顯然,諸葛恪此次征調,引發百姓騷動,不完全是規模大了一點的問題,而是因為:三月,春耕之時!

東吳軍戶,雖然不是征兵制下的自耕農,但自己要承擔生產任務的!

春耕時大舉征兵,是「違農時」,人為破壞了生產秩序!

如此,未戰,即失「人和」。

布局之失:有韓信之志而無韓信之才

253年五月,諸葛恪出兵,耀兵淮南,圍攻合肥新城。

諸葛恪之意,是企圖引魏軍來救,圍城打援。

看來,諸葛恪的方略,還是建立在他的兩個基本判斷上:1、魏軍此時戰斗力下滑;2、司馬家戰役指揮能力不足。

然而,諸葛恪到底還是低估了司馬家及其黨羽的謀略能力。

奉命督20萬大軍去解圍的司馬孚表示:進攻方是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所以,咱們不必急著去救,讓他們耗一耗再去!

司馬昭的中書令虞松也指出:諸葛恪投入全部精銳,本足以暴師,但卻坐守新城,不過是企圖引我們一戰嘛!不如然讓他們先打一打,師老兵疲,勢必退兵!

如此,魏軍遲遲不去,諸葛恪圍城打援的計劃落空了!

圍城打援的企圖,也就變成了攻堅戰!

我們知道,吳軍最不擅長的,就是攻堅戰!

而諸葛恪所圍的合肥新城,又是曹魏專門為防御所建的,城小而堅,是一個專業化的軍事堡壘!

如此,戰事一開,諸葛恪就帶領吳軍開始了「以短擊長」,陷入被動!

北伐前,諸葛恪特意提出劉邦、韓信「還定三秦」來激勵全國。

然而,「還定三秦」時。劉邦、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開局就掌握主動,牢牢把握戰局的發展。

而諸葛恪卻開局就陷入被動···

諸葛恪,到底是有韓信之志而無韓信之才!

攻城之失:失良機

圍城打援不成,那就攻城打援!

如果真能打下合肥新城,破壞魏軍這一軍事據點,諸葛恪仍不失功。

諸葛恪起土山急攻,打了90多天,終于就要打下來了。

此時,新城內只有張特所率的3000兵,生病和戰死者過半,已經難以抵抗!

于是,張特喊話:我們愿意投降呀!但是,我們的家屬還在國內呀!以曹魏的軍法,被圍百日而援兵不至,投降的話家屬可以不被連坐。現在九十多天了,能不能緩個幾天,等到百日我們出來投降?

諸葛恪···居然答應了。

于是,張特連夜毀屋取材,補城缺口,筑成兩重!

次日,張特告訴吳人:我但有斗死耳!

吳軍大怒,再猛攻,但晝夜猛攻,已不能下!

吳軍攻城艱難,眼瞅著要打下,卻因一個簡單的謊言而停了下來!

以諸葛恪之智,如此簡單的謊言,本應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上當的。

想來,應該是吳軍連日攻城,疲憊不堪、死傷慘重,見敵有降意,生僥幸取巧之心吧!

但是,越在關鍵時刻,越需要堅持最后五分鐘的斗志,越不能給敵人喘息之機!

諸葛恪上了如此簡單的當,想來不是智力不足,不過是缺乏堅強意志罷了!

性情之失:有諸葛亮之志而無諸葛亮之性情

當初,諸葛恪的叔父諸葛亮攻陳倉,知不能克,迅速退軍。

不甘心是自然的情感,誰也不甘心。

但是,事已至此,承認現實,及時糾錯,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諸葛恪的選擇,卻是如鴕鳥一般的逃避現實!

當時,吳軍疲憊且飲水不潔,腹瀉,腳腫,病患很多。

諸葛恪卻認為報告者在擾亂軍心,幾乎殺了報告者。

由此,再沒有人向他說真話了···

其實,這個時候,報告人說的是不是真話,諸葛恪下去看一看就一清二楚了。

之所以不看,之所以遷怒于報信者,無非是不愿意承認失敗而已!

諸葛恪心知失策,憤怒形于色!

將軍朱異與其意見不一,他竟然吧人家兵權奪了!

都尉蔡林屢獻計,皆不被采納,一怒之下,去投奔魏國,將吳軍情況全部泄露!

魏軍在偵察核實后,下令援兵前進!

如此,前有堅城不能下,后有敵援兵靠近,手里的兵馬疲憊不堪,諸葛恪只好退兵。

退兵后,諸葛恪仍然駐于潯陽,有再戰之意。

再戰就再戰吧···問題是,將士疲憊多病,怨聲載道,諸葛恪卻怡然自得,不作安撫!

直到朝廷一道道詔書催促,諸葛恪才慢悠悠回軍!

由此,吳人對諸葛恪十分怨恨!但是···諸葛恪卻毫無察覺!

不久,諸葛恪被誘入宮,遇害!

屈辱的慘敗!

諸葛恪北伐,征調20萬大軍,引起了國中騷動,不可謂不盡力。

但是,其結局卻是屈辱而慘烈的!

1、征調20萬大軍,傾盡國力北伐,連魏軍主力都沒有遇到,就因攻3000人的城而失利!

可以說,東吳是拼盡,甚至透支了國力,但對曹魏的打擊卻是微乎其微的!

其中,自小有神童之稱的諸葛恪,還被名不見經傳的張特一個簡單的謊言所欺騙,可謂是奇恥大辱!

2、東吳付出了慘痛代價!

吳軍損失十分慘重,退兵時士兵傷的病的,一路都是,有的倒斃在坑溝里,有的被俘虜,活的哀,死的痛,大大小小呼天喊地,一片慘狀!

3、諸葛恪被徹底終結!

北伐前,「眾莫不悅。恪每出入,百姓延頸思見其狀」,諸葛恪是東吳的全民偶像,不僅擁有尊貴的地位還擁有崇高的威望!

但是,一次北伐,使諸葛恪成為東吳的全民公敵,更使諸葛恪的政治生命、肉體生命,全部終結!

諸葛恪死,被夷三族···

其屈辱、慘痛,吳蜀歷次,沒有可以與諸葛恪北伐相比的!

慘敗之因

諸葛恪自小有神童之稱,統軍治政,一直很高明,可謂才智卓絕。

東吳的國力,遠遠勝過蜀漢,配上其卓越才智,本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但是,結局確實如此屈辱、慘痛,其教訓是深刻的。

1、片面看到魏吳差距,低估東吳自己的問題。

諸葛恪僅僅從世兵更替的角度看待吳魏之間的差距,毫無疑問是片面的。

諸葛恪看到了曹魏面臨的問題,卻沒有深刻洞察東吳自身也面臨嚴重的問題。

東吳江東大族出于自己的利益考慮,一直不支持大舉北伐。

所以,諸葛恪要北伐,首先就要耐心地,花費大量工作去統一意見!

但是,諸葛恪自負其雄辯之才,企圖僅僅靠一篇文章就統一意見,這怎麼可能呢?

在這種前提下,諸葛恪備戰準備又十分急躁!

大舉征發州郡兵馬20萬,本就是很大的事情,卻選在三月進行,誤春耕,破壞生產秩序,自然引發百姓騷動,也自然會影響士氣!

2、戰略大而無當,作戰方針缺乏多手準備,缺乏針對性準備。

諸葛恪北伐,以韓信「還定三秦」激勵。

但是,諸葛恪可沒有「暗度陳倉」之類的神來之筆,毫無新意,又一次撲向了孫權一輩子都打不下的合肥···

諸葛恪企圖圍攻合肥新城,引魏軍主力在淮南決戰。

但是,當魏軍沒有按照諸葛恪的設想乖乖來援時,諸葛恪就沒有預備方案了,唯有頓兵攻打軍事堡壘合肥新城!

如此,魏軍一面以極少兵力極大程度損耗吳軍,一面以主力在旁待機,戰役主動權已經完全被魏軍所掌握了!

而從具體作戰過程看,諸葛恪完全是沒有針對性準備的!

從史料看,吳軍此次作戰,影響最大的不是攻城傷亡,而是流行病!

而這個流行病,本是諸葛恪應該能有所預備的!

諸葛恪此次攻合肥,從五月開始,到七月結束,整場作戰都是在暑期。

234年孫權攻合肥新城時的教訓已經表明:江東子弟暑期攻合肥,容易產生流行病!

倘若吸收孫權的教訓,預先做好準備,吳軍可以先行準備,通過各種手段避免或緩解。

但是,諸葛恪不但沒有這麼做,反而在流行病發起來以后還認為報信者在撒謊!

可以說,北伐,諸葛恪不但物資沒有準備好,連頭腦也沒有準備好!

3、性情問題嚴重,導致不可控的后果。

勝敗乃兵家常事,攻之不克,及時退兵,還可來日再戰。

最重要是尊重現實!

但是,諸葛恪卻剛愎自用,不但拒絕及時退兵糾錯,反而憤怒形于色,遷怒于人!

尤其是剝奪朱異兵權,更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

當時,朱桓、朱異父子,是江東大族中,唯一積極主張北伐的!

你和朱異關系鬧得這麼僵,還有誰認你諸葛恪的北伐呢!諸葛恪可謂是在江東大族中失去了最后的支持者!

到吳軍退卻后,不安撫三軍,不主動請罪,反而怡然自得,甚至有再戰之意···

你不把士兵當人看,士兵何以把你當人看!

失民心,失大族之心,再失軍心,諸葛恪的政治生命,也就到頭了!

諸葛恪,自小為神童,初入仕途時,諸葛亮就指出:我這個侄兒性情疏漏。

諸葛恪因為才智而被孫權重用時,陸遜指出:諸葛恪氣勢侵凌下人,藐視下屬,性情不足!

也就是說,諸葛恪雖自小為神童,才智卓絕,但是,卻身上也有嚴重的問題,不具備擔負一國之任的雄才和性情。

所以,其北伐,結局屈辱而悲慘,也是自然之事吧···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baby被冷水澆臉,眼窩處的雙眼皮貼被沖掉,露出素顏看傻全場人,網:整沒整容很明顯
2023/07/26
李小璐年輕時照片曝光,比整容后漂亮一百倍,怪不得當初那麼紅
2023/07/26
「蜜桃臀」算啥,昆凌的「栗子臀」才叫驚艷,難怪被周董寵成公主
2023/07/26
劉亦菲自己都想刪除的8張尷尬照,網友:得罪了造型師
2023/07/26
49歲鄭秀文「瘦得沒有肉」,一襲緞面裙卻能凹出「S身材」,闊太氣質根本藏不住
2023/07/26
娛樂圈頂級骨相美人,只服這9位,無一例外驚艷了一整個時代
2023/07/26
劉德華妻女迪士尼游玩!朱麗倩打扮樸素「素顏出鏡」,10歲女兒身高已超媽媽肩,網友:和爸爸劉德華長相十分相似
2023/07/26
「影壇大哥」萬梓良,落魄到去商演,為何卻還拒絕周星馳的好意?
2023/07/26
48歲林志玲同框29歲昆凌,她風情嫵媚美成貴婦,合照不輸天王嫂,網友:昆凌看起來好嬌羞
2023/07/26
5個版本的黃飛鴻,李連杰只能排第二,最后一位至今無人能超越
2023/07/26
有種基因叫曾志偉的四個兒女,本以為很一般,沒想到卻一個比一個驚艷
2023/07/26
香港男星轉行做按摩師!逆境下投資6位數開店,加入TVB22年不受捧
2023/07/26
她才是真正的「豪門殺手」,44歲依舊如花似玉,李嘉欣都自愧不如
2023/07/26
張馨予放肆秀身材!雖然裙子是「透肉」的,卻引網友一致好評:毫不低俗
2023/07/25
當女星展現美背殺:楊冪楚楚可憐,趙麗穎甜美知性,馮提莫太撩人
2023/07/25
38歲陳妍希時隔多年再扮古裝!五官精致靈氣逼人,被網友熱議:以前是得罪了造型師
2023/07/25
楊冪時隔8年再演清宮戲,這回扮「令妃」,傾城絕世,網友:這是令妃最美的樣子
2023/07/25
郭晶晶貝嫂合影被翻出,氣質差距太大惹爭議,網友:不在一個檔次
2023/07/25
娛樂圈6位「少數民族」美人:長相靈動,氣質出眾,有人讓人意想不到!
2023/07/25
本以為吳謹言扮演的「魏瓔珞」夠美了!當看到她的古裝照,這才是絕版的古典美人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