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日本首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他的小說唯美細膩,常常描寫生活在下層女子如藝伎、舞女、女藝人等她們的悲慘遭遇和愛情追求。
他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描寫了一位高中生和一位流浪舞女的懵懂初戀,而重要代表作《雪國》又進行了升華,除了唯美的浪漫,又增添了濃郁的哀傷。
在《雪國》這篇小說中,川端康成講述的故事其實并不復雜,不過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子的情感糾葛。但在這個極其簡單的故事里,卻到處充滿著「人生不過是徒勞」的無力感,而最后生死的一剎那里,又能讓讀者感到悲傷和震撼。
最關鍵的是,小說全文都給人唯美的的感覺,漫天飛雪很美,山川疊巒很美,連那種藏不住的愛和欲都透著美麗。
可美只是表象,文中三個人物都有其各自的悲哀。
1.一個沒有精神支柱的人,注定是痛苦的。
男主島村是一位研究古典舞蹈的研究家,他坐食遺產,整日無所事事,精神極度空虛,偶爾通過照片和資料研究西洋舞蹈,可以說一位有錢有閑的公子哥,他有妻有子,卻到處游蕩,四處留情,好像并沒有什麼事能夠穩住他的心。
而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人生,就是徒勞啊。」
故事就是島村三次來到雪國的經歷,第一次來的時候,他結識了美麗清純的姑娘駒子,那時她還沒有成為藝伎,只是一個來宴會幫忙的人。
島村對她一見鐘情,被她的清澈靈動所吸引,之后連續三年每年都會來和她相聚一段時光,他明知道駒子對他的愛很深很濃,但卻不以為然,覺得一個藝伎愛上一位客人實在是「徒勞」,是毫無意義的。
「唉,這個女子在迷戀著我呢。這又是多麼可悲啊。」
在第二次去雪國的途中,他遇到了另一個美得讓人震撼的姑娘葉子,島村瞬間被葉子吸引,之后葉子出現的時候,島村總會格外興奮,但他也只是駐步欣賞。那時候的駒子已經生活所迫變成了真正的藝伎,島村一邊和駒子溫情脈脈,一邊心里惦記著葉子。
駒子和葉子,就如同「靈與肉」的象征,一個現實,一個虛幻,一個熱烈似火,一個清冷似冰,一個如夏花絢爛,一個如秋葉精美。
葉子是島村可望不可即的愛情象征,而葉子最后意外身亡的時候,島村并沒有覺得痛苦悲傷,反而覺得她的死亡猶如美麗的銀河,充滿著極致的美。
島村是一個虛無主義的人,在他心中,駒子對他的愛,他只管承受著,卻從不回應,連駒子送他離別時,他都不愿回頭看駒子一眼,任憑駒子一個人傷心流淚;同時,他內心雖愛慕葉子,但又并不主動,任由愛意在心中彌漫,也許在他心中,根本不存在什麼必須要去做的事情,愛與不愛,表達不表達,都是徒勞的,無用的。
有人說,這樣的人有家有口,還在外面迷戀愛情,實在是一個渣男,當然我們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審視作品中的主人公,他最大的問題不是渣,而是精神空虛。
因為衣食無憂,他不曾體驗生活的難,因為風流浪蕩,他不懂愛情的真,因為心無寄托,他不懂珍惜的重要。
由此可見,一個人最大的問題不是貧窮困頓,而是沒有任何精神支柱。
內心的荒蕪,才是一個人最可怕的狀態。
2.哪怕終將淹沒人海,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這篇小說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駒子。
她單純活潑,靈動可愛,最主要的是她有著強大的精神支撐,還有著心靈美。
她幼年時候跟著師傅學彈琴,後來被賣到東京做舞女,她和師傅的兒子行男青梅竹馬,曾訂下婚約。
後來,行男有了新的戀人葉子,同時也患上重病。作為「未婚妻」,駒子應該是傷心過一段時間的,她和行男的故事雖輕描淡寫,但從她記日記時候說的,十六歲離開那天只有行男一個人送行,那一年她是開心的。
為了給患病的行男治病,駒子去做了藝伎,她本來大可不必,為一個變了心的「未婚夫」去賺錢,可她內心至善至純,不忍心不管不顧。
也許,她不曾預料自己會遇到島村,愛上島村吧,她自己也坦言:「16歲的日記和今年的日記最有意思。」
她對島村的愛很熱烈,自己明明有很多宴會要忙,但依然每晚爬上黑漆漆的山路來看島村,有時候是半夜醉酒時,有時候是天蒙蒙亮時,不管她在哪里演出,總惦記著要來旅館見島村一面,她知道自己的愛沒有結果,但依然飛蛾撲火。
而每一次島村離開時,她都悲痛欲絕,在不斷地目送中,心漸漸被眼淚淹沒。
駒子只是萬萬千藝伎中的一個,為了生活所迫,付出青春去換取金錢,但她也是獨特的,閑暇時她讀書,記讀書筆記,寫生活日記,記錄自己每天的感受,這些事情看起來毫無意義,但卻是她忙碌完之后的精神慰藉。
她一直在和周邊的生活做抗爭,她想努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居所雖簡陋但整潔,她的靈魂雖卑微但高潔。
然而這一切,在島村看來都是毫無意義的。讀書寫日記沒有意義,給即將病死的行男治病買藥毫無意義,而愛上客人島村更是毫無意義,這樣看來,駒子的人生就是一場壯烈的悲劇。
島村和駒子的最大差別也就是精神上的差別,島村認為一切都沒有意義,做什麼都是徒勞,而駒子卻用自己實在的行為,去激活每一個很希望的明天。
我們最終都會淹沒在人海中,都會被時光忘記,但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3.太完美的東西,終究是轉瞬即逝的
楊絳曾說,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是夾雜著煩惱的。
世上美好的東西大都不會長久,比如青春,比如愛情。
在《雪國》中,川端康成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葉子的美麗。
在開頭的列車上,她迷人的眼眸,清純的臉龐,還有極致的溫柔,無時無刻不在煽動島村的心。
她照顧病重的行男,連行男死后,她沉浸在悲傷中不可自拔,整個人透出一種悲傷的美感,更是我見猶憐,她的美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可以說葉子象征著美麗的虛無,因為作者曾坦言駒子在生活中有原型,而葉子卻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可見,現實中這種極致美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
駒子和葉子同樣美麗,但駒子踏入了紛亂的塵世,而葉子卻獨善其身。她們的身份也很微妙,駒子是行男的青梅竹馬,而葉子是行男的現任戀人,駒子內心對葉子的態度也非常復雜。
在和島村的相處中,面對島村對葉子的好奇,駒子從不正面回應,她不愿講述關于葉子的一切,可能在駒子內心深處,她也認為葉子的美是一種武器,她害怕葉子會繼續奪走自己的愛情,有一次她也問過島村:「你也很想要她吧?」
可見,駒子對葉子既有隱隱的羨慕,又有著淡淡的恨意。因為現在的葉子,就是曾經的駒子,她也曾似葉子般純潔無瑕,也曾似她潔白如花。
而最后,葉子在大火中死去,代表著美麗的消逝和生命的虛無。島村從葉子的死亡中感受到了一種生命的美感,她的死猶如銀河般壯麗,同時也說明,美好的事物終究是不長久的,猶如水中月鏡中花,不過是曇花一現。
《雪國》中的故事雖簡單,但人物都很有特點,文字也有著獨特之美,在一輛開往白雪皚皚之境的列車上,島村每一次的到訪,駒子的生活都有著不同的變化,而葉子的死也代表著島村精神上愛情的死亡。
漫天飛舞的雪花,璀璨的銀河,耀眼的火光,雪國的一切都是美的,可美麗與悲傷總是相輔相成,相繼出現,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深深感受到那種虛無的悲傷。
島村的虛無,駒子的善良真情,葉子的清純絕美,這一切都在漫天飛雪中畫上了句話,而我們則在這個故事中看到獨特的美,或絕望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