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目前科技領域的規則,大部分是美國制定的,比如互聯網、半導體、操作系統等產業標準大都是由美國制定的。
不僅如此,國際貿易大部分是采用美元結算的,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在科技領域的上游,也基本上是美國企業掌握著話語權。
也正因為如此,美國不允許任何國家和地區,挑戰它在科技領域的霸權地位,一旦有挑戰者出現,美國就利用自己的優勢,對其他國家進行技術禁運。
這幾年中國在科技領域發展太快,有了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趨勢,所以美國緊張了,對中國科技產業,特別是芯片產業進行打壓。
而中國則是奮起反抗,各種突破,減少對外的依賴,盡量自給自足,讓美國等國家沒法卡我們的脖子。
而在這種情況之下,也有部分人認為,那麼我們就應該跳出美國制定的規則,搞一套自己的標準和規則出來,與美國分庭抗禮。
事實上,我們其實也正是這麼干的,在搞自己的標準和規則,和美國對抗。就拿操作系統來說,美國有windows,中國有各種國產的linux系列,手機系統上美國有iOS,有安卓,而中國有鴻蒙,有各種改版的國產安卓。
除了這些之外,在其它很多領域,也都是這樣的,比如美國有亞馬遜,中國有阿里巴巴;美國有facebook,中國有微信;美國有谷歌,中國有百度……
正如華為任正非所言,打壓前,華為把基礎平台建在美國的平台之上,而打壓后,華為經過四年的攻堅,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平台了,脫離了美國的平台。
很明顯,目前正在朝著中、美雙方各建平台的格局發展。
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雖然中美在各建自己的平台,卻并不表示,中美雙方的平台是隔絕的,相反,中國越是被國外「卡脖子」「技術脫鉤」,中國越是要擴大開放,越是不能閉門造車。
另外雖然中國在建設自己的平台,但同時也要與美國的平台互聯互通,要想方設法吸引全球國家和地區,加入進來,大家一起努力,也只有這樣,中國的標準,才能真正與美國抗衡,如果封閉,閉門造車,中國的標準自己玩,那麼也許永遠無法動搖美國的根基,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