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小鋼盔,底下六對鉗,后頭連著一條長皮鞭」這是對鱟的直接描述。從「鱟」的字形來看,可以斷定與「魚」有關。沒錯,鱟跟魚一樣都是節肢動物。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形如馬蹄的鱟,居然是存活了數億年的海鮮「老祖宗」。
最早在人類還沒有先進的科學鑒別能力的時候,形狀怪異的鱟時常被誤解為「海怪」。人們常在趕海的時候,看到被激流海水沖上岸的鱟。長相并不討喜、甚至有些嚇人的鱟就這樣被人類打上「海怪」的標簽。
海怪,顧名思義就是海里的怪物。這是遠古人類對于鱟的奇妙設想。然而,鱟根本就不是什麼海怪,它是正兒八經的活化石,具有4億年的演化史。這個時間長度不是人類能夠預想到的。人類要想探知那個古老歲月的環境,就不得不從活化石入手,因此,鱟因其歷史價值和生物價值被保護起來。
鱟主要分布在亞洲和美洲的沿海,現有的代表品種有美洲鱟、中國鱟、圓尾鱟。
跟鱟一樣的活化石還有我們熟悉的大貓熊、中華鱘、揚子鱷。它們見證了現代人無法預知的滄桑巨變,也證明了自身強大的繁衍能力和適應能力。所以,「活化石」的重視程度上升到國家乃至世界的層次是有原因的。
鱟是無脊椎動物,喜歡在淺海灘的泥沙處生活,它們會成群結隊地在淺灘上爬行、嬉戲、繁衍。鱟的繁殖很有效率,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8月底。
在產卵這件繁殖的大事上,雄鱟和雌鱟會相互配合,像是人類社會中互敬互愛、相濡以沫的夫妻。通常由雄鱟將雌鱟抱到隱秘的安全處等候產卵。而雌鱟在安全的環境中能夠一氣產下200個至300個鱟卵。
有「活化石」之稱的鱟,也并非仙風道骨地靠喝海水為生。它們是食腐動物,海水沖上來的
蛤、蠕蟲、海豆芽都是鱟的固定菜色。遇上「淡季」的時候,鱟也偶爾「屈尊」進食些小蝦米充充饑。
別看鱟看上去褐不溜秋,但是它的血液卻是純純的藍色,放眼整個生物界都是極其罕見的存在。由于這種稀奇性,科學家對鱟的血液進行全面的分析。鱟在被捕捉抽血、放回、再捕捉抽血的循環中苦苦煎熬著。
經過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終于提煉出「鱟試劑」。這種試劑能夠起到檢測、預警的作用,快速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有了「鱟試劑」,人類的生命安全在越來越復雜的生存環境中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鱟的存在不僅豐富了生態的多樣性,揭示了古老生物強大的生命力。還無私地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
鱟存活的數量原本就少,再加上不斷地抽血實驗,不僅造成了鱟的貧血,也干擾了鱟群體問題的生活環境,引起區域種群的恐慌。
最重要的是,鱟被為一些不良商家盯上。暗中誘捕大量鱟,將鱟這種珍稀的生物作為交易的對象。鱟的大義對比人類的「蠻行」,顯得人類如此淺薄和功利。
奇怪的是,身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的鱟,居然大量流落于泰國街頭,成為小攤販的「掌中物」。像是生腌鱟肉、麻辣拌肉、清鱟燉等手作海鮮都成為泰國街邊的經典小吃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泰國沒有明確規定不能吃鱟。反而,泰國人尤其崇尚像鱟這樣自然、鮮美的海產。在生腌群鱟的背后,萬千食客的安全不禁惹人擔憂。
再怎麼說,鱟也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大自然中進化了數億年,沒有點硬本事還真活不下來。為了躲避天敵,鱟在進化的過程中增強了自身的防御系統。
鱟體內能分泌出特有的毒素,使人過敏或中毒。
另外,對于像鱟這種喜歡聚集在近海淺灘的海鮮,身上都會不可避免地帶有工業垃圾、生活垃圾的痕跡。
并且,鱟生肉也有附著寄生蟲的可能。這些毒素、病菌極有可能危害人體健康。
人們只貪圖鱟肉鮮美,一昧獵奇嘗鮮,卻每沒曾過老太歲的「溫柔一刀」。這是對鱟這種古老生物缺乏正確認知的表現。
由于人類狹隘的思想以及偏激的捕殺,使鱟的整體數量大大下降。鱟一度被列入《中國紅色物種》名單,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就目前來說,鱟生存仍舊因為人類的不節制的捕殺行為而受到威脅,拯救藍血貴族鱟族群迫在眉睫。
一邊是利欲熏心的捕獵者,一邊是藍血貴族鱟岌岌可危的處境。人類的下一步生態舉措成為矚目的焦點。
但好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鱟的生物價值和歷史價值,鱟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程度扶正。具有健全科學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的人們勇敢發聲,抨擊卑劣捕殺鱟的行為。人類文明的開化以及法律的嚴明,讓保護鱟、珍惜鱟成為共識。其中,《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刑法》強有力地捍衛了一直處于被動地位的鱟群。
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中明令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刑法》上特別出台了非法獵捕要面臨牢獄之災。這下鱟終于可以安安全全活到50歲的壽齡,但要維護整個鱟群的正常繁殖與發育的秩序,人類仍需繼續保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共識。
在我國,對鱟的保護機制逐漸完善起來。對于鱟這種十里飄香的海鮮,食客們雖然「躍躍欲下嘴」,卻因嚴格的規定使人忌憚三分,不敢越雷池一步。從整體來說,這不僅是向大自然傳達敬畏,更是我國對生物保護宣傳到位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