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女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工作,婚姻,家庭,孩子,自己的身心健康……幾乎每一方面都需要兼顧,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一件很費心力的事情。
因此,我們更需要成熟的智慧與超然的勇氣來面對這美好卻又艱難的人生。
時尚女王香奈兒說:「我的生活不曾取悅于我,所以我創造了它。」
作為普通的女性,我們同樣需要憑藉成熟通透的心智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創造自己的人生,充滿希望與力量的人生。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或許,我們可以在薇薇夫人的著作《一個女人的成長》中找到答案。
薇薇夫人本名樂茞軍,是臺灣《聯合報》的專欄作家,為《聯合報》專欄執筆二十六年。同時身兼電視臺節目製作人、主持人、報社主編等職,是臺灣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作家之一。
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薇薇夫人的腳步,去學習如何成長為一個心智成熟的女人,從而瀟灑從容地走過人生的春夏秋冬,永遠溫暖有力,永遠閃閃發光。
開闊眼界,擁有寬廣的心胸
作者在書中寫到,經常會有女性讀者寫信向她傾訴問題,但老實說,這些問題一般都太瑣細,太不值得痛苦不安。
現在有太多女人陷入到生命的低潮,事實上生理的影響極少,大多數是心理上過于以自我為中心,自憐、自怨,結果自己活不好,家人也跟著受罪。
如果能把關心的觸角從自我伸出去,看看自己以外的世界,了解一下這世間的百態人生,開闊自己的眼界,那心中天地一定會變得更加廣闊。
只有見多識廣,眼界開闊的女人,才不會為生活瑣事而困擾、煩惱。
那麼,如何才能開闊自己的眼界,從而擁有寬廣的心胸呢?
首先,可以選擇參加一些社會上的志願者團體與組織,去奉獻,去服務,自己也能受益終身。
人生的苦與樂、幸或不幸,除了真正嚴重的情況以外,很多只是一種比較。做志願者會讓人懂得比較,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人生。
第二,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有知識做後盾方能擁有力量,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除了教科書、娛樂八卦新聞之外,多讀報紙,上網尋覓知識,或者廣泛閱讀、涉獵各個領域的圖書。
無論是上學的,還是工作後的女性,包括全職太太在內,最好能放眼看看真實的生活,多吸收和生活有關的知識。應該多了解女性世界性的問題、時代的趨勢和未來的方向。
一個真正意義上獨立的、眼界開闊的女性,必然是以知識作為基石的。
最後,自信心可以幫助你看得更深遠。
很多女人都對自己缺乏自信心,就拿外表來說,很少有女人會滿意于自己的外貌,從而過度關注增加或者保持外表美的產品。
但真正有自信心的女人,不會將目光集中聚焦在外表上,她們的眼光深遠,早已穿透了外表。她們或有專長,或有豐富的學識,她們表現出來的風度,在言談和舉手投足之間,溢散著美好而讓人舒服的感覺。
修煉一顆自信的心,越早越好,它會成為你人生路上的探照燈,幫助你看清事物的本質。
眼界開闊,心胸寬廣的女人可以享受到命運賜予的最珍貴的禮物:豁達開朗的個性與思想。從而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現實社會中,活成一道風景,活出自己的氣象。
好的婚姻,需要留白
蔣勳先生在《孤獨六講》中寫到:
「在個體更獨立的狀態下,他的愛才會更成熟,不會是陶醉,也不會是依賴。
成熟的愛是依靠不是依賴,依靠是在你偶爾疲倦的時候可以靠一下休息一下,依賴則是賴著不走了。
一個真正完整快樂的人,不需要借助別人的隱私來使自己豐富,他自己就能讓生命豐富起來。」
一個成熟的女人懂得,好的婚姻,需要留白,為彼此保留一份空間與時間,擁有自己的個人專屬時光,才能擁有長久、穩固、幸福的婚姻。
首先,對于自己而言,在心靈上,一定要有一部分完全屬于自己。
愛丈夫、愛家人,但不要忘記愛自己。愛自己不是爭什麼權利或者享受什麼,而是永葆一份心靈的清明、美好,不受煩瑣的生活雜事侵蝕。
其次,對于丈夫而言,則是要給他自由。
作者的一位朋友,妻子隨時會電話查崗,一旦聯繫不上或者沒有按時接聽電話,就會引發一場家庭風暴。結果,結婚不到三年兩個人就失婚了。
其實,只要你了解自己的丈夫,是他不可或缺的知心人,他就算是在天涯海角,心還是在你身邊。
給對方自由,才是彼此尊重,也是最體貼的態度。
第三,尊重並支持對方的興趣愛好,興趣不合不傷感情。
作者很喜歡的一個朋友說他們夫婦到國外旅行時,他去看他愛的博物館,而他太太就去逛她愛的百貨公司,然後約好在哪裡碰頭吃飯。
先生不認為太太沒有藝術品味,太太也不覺得先生自私,不照顧太太。于是雙方都享受到同行但又滿足了各自喜好的旅行樂趣,分享白天各自看到的新鮮事物。
一對成熟的、彼此尊重的夫婦,根本不需要用「同進同出」來證明他們之間的情感。夫婦之間情感融洽的話,你不但會容忍對方的興趣,也會欣賞,甚至接受並且自己也試著去享受對方的興趣。
現代夫妻關係並不像傳統所說的是兩個圓的重疊,疊不齊的地方還要竭力修整齊;應是兩個部分重疊的圓,除了重疊的地方以外,還有完全單獨的自我。
好的婚姻,需要留白。為彼此保留一份個人的空間與時間,才是聰明的做法。不去過多干擾對方的興趣習慣,如此,才是一個合格的伴侶。
以獨立的姿態,面對人生下半場
孟浩然曾經在詩中寫到:「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我們都要面臨時光的逝去與自身的衰老,甚至還有最終的結局——*亡。
一個成熟的人,必然會以獨立的姿態面對人生下半場,而這就包含經濟上的獨立與精神上的自洽自足。
經濟獨立,這不難理解。年輕時有充沛的體力,經得起吃苦;老年貧窮不但自己受罪,也會拖累別人。
這就要求一個人要趁早為衰老的階段做好金錢理財規劃。
對于已經成年的子女,不必再無休止地給予經濟支助,而是要合理地為自己規劃養老金。
而比經濟獨立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自給自足。
有些太太,一旦進入中年之後,就過上了養尊處優的生活:每年飛往國外看看子女,帶回一些地道的舶來品;或者三五成群逛逛百貨公司,喝喝咖啡,吃吃館子,上上美容院、健身房、瑜伽班。
這樣的生活,看似幸福,但卻也有人訴苦,認為生活空虛沒有意義。這是因為,物質永遠不能使生命充實。
還有一些人,在不需要為謀三餐而拼命以後,卻不停歇地、如饑似渴地食精神之糧:
有人發誓要讀完《二十五史》;有人精耕于寫作,打定主意要在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有人一定要弄懂電腦的原理;
還有人重拾放了二十年的英語,認真復習,想要成為一名翻譯工作者……
生命的意義以及生活的價值都是因人而異的,但不使它空虛應是一個共同的原則,如行屍走肉般的縱使錦衣華屋,也不會真正快樂。
尤其是當我們進入到老年,真正到了「高齡」的那一天,更要保持自己的經濟獨立與精神獨立,去做一棵高大的喬木,而不是攀援依附的菟絲花。
有足夠的獨居能力,有獨居的意識,對喬木而言,再老也不怕。
隨著時光匆匆流過,女人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演繹完自己壯闊的生命之歌。而一個真正優秀的女人,即使她不夠漂亮動人,也能夠做到憑藉自己的人格魅力,始終熠熠閃耀,閃閃發光 。
貫穿她一生的,是三個關鍵字,自信、自愛、自立。
自信,意味著對自己的完全接納。不盲目追逐時尚和所謂的潮流,而是有自己的審美和風格。
就如美學大師蔣勳所言:「美,就是回來做自己。」
完全接納自己,擁有真正的自信,才能達到美的最高境界。
自愛,永葆一份心靈的清明與美好。
可可·香奈兒曾經說過:「最有勇氣的行為,就是堅持為自己著想。」
自立,則包含經濟獨立與精神獨立兩重含義。是做強大且豐盛的自己!
願你車裡有油,卡裡有錢,手機有電,心中有一幅雲蒸霞蔚的壯麗風景,腦海裡是一片澄澈清明的廣闊藍天。
笑對人生起伏,永遠從容不迫,永遠優雅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