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中,你有沒有被孤立的經歷?
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身份,或許都會遭遇被孤立的窘境。
學生時代,周圍的同學孤立你,嘲笑你;
參加工作,有同事孤立你,針對你;
成家立業,還會有親戚討厭你,不待見你。
無論你好還是不好,都會有人喜歡你;
但是,也會有人討厭你,甚至會挑撥別人一起孤立你。
一個人被孤立的原因,有哪些?
-01
競爭與合作,利益沖突產生孤立
研究表明:
在一個團隊中,最容易被孤立的人,并不是第一名。
第二名和最后一名,更容易被排擠。
第一名遙遙領先,讓后面的人只能仰視著;
他們意識到自己與第一名的差距,所以不會對第一名有任何不好的想法。
而第二名,則是最容易被針對的對象。
最后一名,又是團隊里「拖后腿」的人。
在有競爭與合作關系的工作環境下,最容易出現排擠和孤立的現象。
對第二名的孤立,源于「嫉妒」。
后面的人,也想拿到第二名的位置;
所以,大家都默契地選擇合作。
對最后一名的孤立,則是出于利益的損失。
最差的人在團隊里,總會給其余的人帶來損失;
所以,周圍的人就通過排擠的行為,試圖讓他主動離開團隊。
-02
孤立你,是因為你「不合群」
看到一個女生分享。
她讀大學時,宿舍一共6個人,她被其余5個人孤立。
她的性格很自卑,不會社交,不敢跟別人打交道;
幾個舍友家庭條件都挺好,但她每個月生活費不省著點,連吃飯都不夠。
每次舍友邀請她一起出去玩,出去吃飯,逛街買衣服,她都會拒絕。
她也想過,要一起去;
但看看自己干癟的錢包,還是沒有勇氣。
久而久之,大家有任何活動都不會叫她了。
而這種相處模式,又加劇了她的自卑。
她產生這樣的想法:
「為什麼你們都孤立我,不跟我玩?難道我做錯什麼了嗎?」
站在雙方的角度來看:
女生沒有錯,她不想參與社交活動,是因為沒底氣。
她也渴望社交,但最終還是向自卑低頭。
她只是做了,站在她的角度,可以選擇的方式之一。
她的舍友們做錯了嗎?
似乎也沒錯。
大家沒有針對她,沒有傷害她,只是默契地不叫她一起參加活動。
這樣的孤立,是客觀條件所產生的孤立,并非排擠。
正因為你從一開始不合群,所以你才會被這個圈子,擋在外面。
-03
選擇與觀念的分歧
比如說:
大家一起去爬山。
包里的水都喝光了,很渴。
這時,有一片果園,里面掛滿水果;
這是有人栽種的,但沒有主人守著。
大家都在猶豫:要不要去摘點吃?又不算偷,我們是借。
最后,除了你之外,他們一致決定「去借幾個水果吃」。
但你覺得,這不太好。
「就算要摘來吃,也應該給錢的吧。」
你看到大家「帶著鄙夷和詫異」的眼神,還是選擇了沉默。
有句話怎麼說?
當渾濁成為常態,清白也是一種罪。
在渾濁里,清白就會被孤立;
在清白里,渾濁卻能染黑一大片清白。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
所有的被孤立,其實都存在一些「主觀成分」。
這是一種社會拒絕,是「人多勢眾」的一方,對弱勢的一方,進行的一場精神上的攻擊與審判。
當你被孤立時,不要急著把錯誤怪在自己身上;
或許,只是你與對方利益不同,觀念不同,選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