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都2024年了,《甄嬛傳》又雙叒叕上熱搜了。
娛樂圈的人換了一批又一批,電視劇也播了一部又一部,唯有它,從2011年開播至今仍有大批觀眾。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甄嬛傳》累計播放量已達到12億次。
從甄嬛除夕夜的倚梅園許愿「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到華妃的驕縱跋扈的「賤人就是矯情」,再到皇后心酸怨懟「臣妾做不到啊」,每一句台詞,都讓人記憶猶新。
可以說,后宮權謀爭斗下的權力、愛情和人性,全被《甄嬛傳》拿捏住了。
以前覺得甄嬛是這部劇里最大的贏家,可是十年后再看才驚覺,我們都被騙了。
比起甄嬛,這三個隱藏最深的女人,才是真正見過世面的狠角色。
沈眉莊:至情至性,敢愛敢恨
說起觀眾心中最意難平的角色,非「眉姐姐」莫屬。
一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讓多少人感嘆于她的傲骨。
但也許,我們都被她清冷自持的氣度給騙了。
在同屆秀女中,沈眉莊的家世無疑是最好的,作為嫡長女,她從出生開始就被當作賢妃來培養。
甄嬛又是彈琴,又是抓胡蝶,又是驚鴻舞,才有后面的榮寵。
而她從一進宮,皇上和太后就對她相當看重,先是封她為惠貴人,還被賜予只有華妃才有的協理六宮之權。
別人一輩子都夢寐以求的權力地位,她輕輕松松就得到了。
看似和甄嬛是親親熱熱的好姐妹,實則一直在暗自蓄力。
華妃復寵后,她曾經對甄嬛說:
「我知道自己才不如你,貌也遜色,便立意修德博一個賢良。你擅長舞蹈,我便著意琴技,從來也不遜色與你。
」
由此可見,她并不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至少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與世無爭。
可想要在吃人的后宮站穩腳跟,除了才華和恩寵,誰還沒有點膽識和計謀。
為了給甄嬛傳遞消息,她不惜給年幼的溫宜公主下了發熱藥,以祈福為名出宮。
後來又為了保甄嬛在甘露寺平安,故意讓太后聞到自己身上的藥味,換得太后的庇佑。
也難怪有人評價她:
沈眉莊想爭,甄嬛完全沒有機會。
只是自從假孕事件后,看清了君王之心的涼薄,既然皇上無情,那她更無情。
將太后賜給自己和皇上重修于好的暖情酒,斟給了溫太醫;
為了可以多見溫太醫幾次,對自己下狠手,不惜傷口潰爛也要偷偷把藥倒掉;
到後來,為了給孩子「上戶口」,又隨便丟個手鐲就把皇上勾上了。
每一步,心機手段自是不必說。
縱觀全劇,如果說甄嬛的狠是華麗復仇,那沈眉莊的狠就在于:
她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
要的時候用盡全力,不要的時候果斷放下。
作為一個家世良好的大家閨秀,熟讀四書五經,賢良淑德。
一開始進宮為了家族爭取榮耀,後來發現皇上不靠譜,直接擺爛放棄了做皇帝的寵妃。
再後來發現自己愛上了溫實初,又敢于拋下家族、名譽、清白,只為遵循自己的本心。
哪怕最后為了孩子付出生命,也毫無怨言。
如此至情至性、敢愛敢恨之人,才是最讓人震撼和難忘的。
玉嬈:性情剛烈,活出自我
如果說《甄嬛傳》里的愛情個個都是悲劇,那玉嬈算得上是其中少有的好命女子了。
伶牙俐齒,活潑嬌俏。
父母寵愛,貴妃姐姐庇佑。
最后還找到一個一心一意只對她好的丈夫。
不過,敢當面戳皇上的肺管子,最后又能全身而退的女人,靠的只是命好、長得像純元皇后嗎?
那你可太小看她了。
想當初,甄嬛因「純元舊衣事件」禁足,父親也被誣陷下獄,全家流放寧古塔。
那時玉嬈不過是一個十歲的孩子,被流放苦寒之地,在生死邊緣掙扎。
巨大的人生落差讓她清楚地意識到帝王無情。
她絕不愿再進入名利的修羅場,不愿再成為宮斗的犧牲品。
所以從寧古塔回來后,面對皇上伸出來的橄欖枝,她不為所動。
先表明自己的立場,姐姐喜歡的,作為妹妹她絕不染指,又說自己喜歡大雁,大雁是忠貞之鳥。
皇上當然明白了,可他是天子。
從來只有他不愿意的,還沒有他得不到的。
但玉嬈有自己的大智慧。
她明知皇上喜歡她是因為她像純元,她故意說自己和姐姐長得像,又鎮定地問了許多問題:
「臣女與皇后仿佛并不相像」「皇上可以有很多個皇后,但是妻子只有一個」……
一步步把皇上引誘到自己設定好的情景里,讓皇上自個兒說出純元、皇后、甄嬛這三個女人在他心中的差別。
最后再說出自己的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心愛男子的妻子,而不是永遠羨慕皇上的妻子」。
言下之意,皇上如果堅持納了她,就是在打破自己凹深情的人設。
說完最后還不忘給皇上一個台階下:「皇上的喜歡難能可貴,臣女不敢辜負,請皇上像喜歡小妹一樣喜歡臣女吧。」
真不愧是宮斗冠軍嬛嬛的親妹妹,一連串下來就連皇上也啞口無言,只能夸她:「朕說過你很聰明,很像你姐姐。」
想想看,后宮多少嬪妃一輩子活在純元的陰影下,就連自己的親姐姐都在這件事上跌倒了。
唯有她打破這個魔咒,讓皇上選擇了成全。
你就知道,她有多厲害。
都說苦難能摧毀一個人,但苦難也能造就一個人。
多少人在人生低谷中一蹶不振、自暴自棄,而她小小年紀,不僅挺了過來,甚至在苦難中完成從幻滅到清醒的蛻變。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并且無所畏懼地下好了人生這盤棋。
玉嬈真正活成了自己人生中的大女主。
端妃:大智若愚,清醒自持
《甄嬛傳》的大結局,有一幕很有意思。
甄嬛當上太后后,和敬妃、欣貴人談笑風生,卻唯獨缺了同為盟友的端妃。
敬妃解釋說,端妃是因為皇上去世,傷心到臥床不起了。
確實,端妃從一開始出場,就是病懨懨的模樣。
但試想一下,一個女人沒有孩子,又年老色衰,卻能在吃人的后宮中躲過同性的戕害,活到最后。
你就知道,誰才是深藏后宮的高人。
先說端妃第一次出場,是在溫宜的周歲宴上,給溫宜送自己的陪嫁項圈。
眼尖的皇上馬上發現:「這是你的陪嫁,小孩子不需要這麼貴重的東西。」
而端妃是怎麼回答的呢?
她的解釋是,自己體弱多病,留著浪費,還是送給溫宜。
簡簡單單一句話,卻蘊含太多深意。
要知道,當初她替皇上背鍋,被華妃一碗紅湯害得廢了身體,自此沒有了生育能力。
這一舉動,就是想喚醒皇上的愧疚。
而皇上的愧疚,就是她在后宮立足的最大底氣。
但她心里也是有恨的,所以在隱忍多年后,見到樣貌酷似純元的甄嬛時,她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滴血驗親局時,她幾次助攻。
皇后和安陵容聯手要求皇上滴血驗親,一直默默觀察的端妃馬上意識到不對,于是她以關心皇上的名義阻止:
「此法斷不可行,皇上龍體怎可損傷?」
就是這句話啟發了甄嬛,不驗不能打消疑慮,但驗就要看怎麼驗。
後來滴血驗親失敗,皇后自辨清白「我已經是皇后,沒有必要陷害熹貴妃」。
她又是一開口,就把皇后拉入絕境:
「對啊,你已經是皇后 ,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這句話何其厲害,直接內涵「皇后所策劃的一切,是為了給三阿哥鋪路」。
要知道,帝王家最忌諱的,就是后宮干預朝政。
至此,皇后徹底沒有了翻盤的機會。
所以,不管怎麼看,端妃都和甄嬛是同一陣營的。
那為什麼在皇上駕崩后,端妃卻選擇一拍兩散?
這恰恰是端妃最高明的地方。
縱觀全劇,端妃知道得最多,也隱藏得最深。
從一開始被皇上利用制衡華妃,她順勢蟄伏,讓皇上和太后看到她的價值。
但之后她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明確目標后伺機而動。
她知道甄嬛可以幫助自己扳倒華妃與皇后,所以幾次出手相助。
兩個人可以說是合作共贏。
可是,當皇上和太后這兩個罩著她的人都死了,甄嬛成為太后掌權,她明白:
利盡而散,兩個人也不需要再合作了。
于是,她又「病了」。
既是急流勇退,也是明哲保身。
關起門來摟著自己的溫宜公主,享受著太妃的榮寵,默不作聲,成為最大的贏家。
這幾年,娛樂圈明星失德事件頻發,部分影視作品慘遭下架。
不少網友急忙喊話:
《甄嬛傳》的主演們千萬不能出事,否則饒不了他們!
再回到開頭那個問題,為什麼《甄嬛傳》能火12年,長盛不衰?
我想,除了劇情足夠精彩,每一次看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總能在劇里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安陵容怎麼也掩蓋不了的自卑,浣碧矛盾之下的野心,皇后不得已的賢惠,沈眉莊被種種無形的要求和期許所禁錮……
命運無常,我們總會面臨很多艱難。
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生活從不是一蹴而就的。
想要擺脫束縛、擺脫桎梏,永遠只能依靠自己。
低谷時蓄力,清醒時閱世,不取悅他人,讓自己在生活中有進退自如的能力。
這樣的女人,才是真正的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