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點擊一下右上角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來源/古風文史作者/古風文史「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是對諸多想要建功立業謀士的最好詮釋。
縱觀古今,每一個成功的帝王背后都會有一個甚至多個謀士為其指點江山、出謀劃策,而徐茂公就是這樣的一位。
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治下的貞觀之治,可謂是唐朝時代中的一大奇觀,也是被后世子孫永遠稱贊的原因,因為貞觀之治推動了唐朝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也推動了我國幾十年的發展。
可是在這背后的最大的功臣應該要屬徐茂公,正如劉備有諸葛亮、孫權有周瑜一般,徐茂公對于唐太宗李世民也非常重要。
那麼徐茂公這匹千里馬究竟是怎麼跟唐王李世民這個伯樂相遇的呢?
徐茂公本名叫徐世績,他可謂是一個有抱負的人物,想想我們十七歲的時候還在教室里安安靜靜的聽老師講課,對于國家大事都是不聞不問。
可十七歲的徐茂公卻已經私底下聯絡好了很多江湖豪杰,一起投靠當時很有名氣的瓦崗,注意此時的瓦崗派并非是我們所熟知的,此時的瓦崗是由翟讓帶領的。
可這個翟讓并非是有雄心壯志的人物,他只想占山為王,領著手底下的人干些打家劫舍的勾當,并不想裂土封疆,做一名開國元勛。
而這對興致勃勃,想要建造一番事業的徐茂公來說,無疑是澆了一大桶冷水,眼瞅著徐茂公的滿腔熱血要被澆滅,這哪能行。
而與此同時,想要出兵造反而被打敗的楊玄感和李密也來投奔翟讓,這讓徐茂公瞬間喜上心頭,一個計劃就因此產生了。
徐茂公首先說服李密和楊玄感,并一起聯合想讓翟讓退位讓賢,再由李密出面擔當瓦崗的領頭人,因為他看得出來,李密此人還是有些雄心壯志的,至少比翟讓強。
原本以為翟讓會百般阻撓,沒想到卻非常痛快的將首領之位讓給了李密,當慣了大哥的他,竟然也甘心屈于人后。
這是讓徐茂公沒想到的,不過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拿下瓦崗幫主之位,還是很開心的。
可是沒多久,翟讓的手下就慫恿他殺了李密,重新奪回首領之位。
可是沒想到還沒等翟讓出手,李密等人先一步把他們給殺了,此后瓦崗就到了徐茂公他們手中。
水滸傳中有一回,林沖被高俅弄得半死不活,最后只能被迫上梁山,去投奔當時的梁山首領,被稱為白衣秀士的王倫。
王倫念及林沖的名聲和武藝就收留了他,在這之后不久,晁蓋、吳用等人也來投奔王倫,可王倫卻并不想收留他們。
因為他知道晁蓋他們劫掠了朝廷的生辰綱,可他不想與朝廷為敵。只是給了他們一些銀兩,想要打發他們下山,不難看出王倫也是平庸之輩。
這個時候林沖就忍不住了,認為王倫看不起他就算了,沒想到連晁蓋他們都看不起,直接提槍殺了王倫,王倫的手下想沖上去救人,卻被晁蓋等人死死按住。
就這樣王倫被滅掉,晁蓋接受了梁山頭領之位,這也為後來宋江等人的梁山起義奠定了鋪墊。
而這一幕就和徐茂公此時的情況一模一樣,怪不得說歷史總是出奇的相似。
可是沒等他們在瓦崗呆多久,李世民就發動了政變,想要奪取皇位,這一奪不要緊,反而是把瓦崗給卷了進來。
于是瓦崗就被李世民收了回去,沒辦法徐茂公只能先跟著李世民,之后再做定奪,可是沒想到的是,原來李世民才是他想要的明主。
于是他就一心一意的跟著李世民打天下,出色的謀略,使得李世民對徐茂公非常器重。
而徐茂公也因此成為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風頭一時無兩,故他的名字也被賜為李世績。
可是等到李治繼承皇位前,李世民卻將他貶到一個小地方,心思縝密的徐茂公怎麼會不知道李世民的用意。
李世民先把他貶了,等到李治登基后,再把他召回來,以此讓他深感皇恩浩蕩,并對其死心塌地。
李治在位后,也對徐茂公敬佩有加,徐茂公也因此繼續受到了新皇帝的恩惠。
而這時候的徐茂公也是體弱多病,于是對自己子孫說,「日后,如果我們家族中出現高人,一定要設法殺掉,不然后患無窮。
」沒想到這句話真的應驗了。
武則天當權時,徐茂公的子孫徐建業(李建業)因不滿武則天的霸權,就起兵造反,最后卻被打敗,而其全部族人都因此慘遭殺害。
就連徐茂公都難逃被鞭尸的命運,而只有徐茂公的兒子徐思文(李思文)站在武則天這邊,因此逃過一劫,而徐思文也被賜為武斯文。
最后,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