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個優秀的孩子是父母的驕傲,可是,有一些父母的行為卻把孩子變成了「仇人」,可以說是一輩子的遺憾。
1999年,湖北黃岡的高三學生戴柳,考出來了687分的成績,她也成為了那一年湖北省的文科大學聯考狀元。
戴柳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媽媽是一名大學教授,爸爸是一名記者,也許就是因為父母的熏陶和嚴格要求,戴柳從小到大都很努力,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優秀。
她從小時候的夢想就是要上北京大學,也一直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著。
大學聯考成績出來以后,戴柳深深地松了一口氣,以她的成績上北京大學是沒有問題的。在志愿填報表上,她也莊嚴地寫上了北京大學的名字,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到來。
然而,命運似乎喜歡捉弄這個優秀的女孩,錄取通知書終于來了,上面卻寫著
中國政法大學的名字。
戴柳根本就沒有報這所學校,她一下子懵了。原來,是自己的爸爸媽媽篡改了她的大學聯考志愿!
為了上北大,戴柳十幾年寒窗苦讀,周末別人都休息,她一個人復習查漏補缺。高三為了多刷幾套題,她的時間都是按照分鐘來計算的。
所有的堅持都是為了心中的夢想,當理想成空,戴柳內心的信念也崩塌了。
戴柳很難過,卻并沒有放棄學業,她進入中國政法大學學習,并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唯一不愿意面對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不想聽他們說「都是為了你好……」。
戴柳大學畢業以后,不想再回到家里,父母總是像對待犯人一樣管教她,她一切都只能聽從命令。
于是,她不顧父母的反對,開始申請出國留學,最終以全額獎學金的成績,申請到了韓國的一所大學。
大學畢業,戴柳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律師,據說也結婚了,卻再也沒有回過自己的家。
二十多年沒有見過父母一面,更不知道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他們,也許這一生都不會再見。
培養一個孩子如同戴柳一樣優秀,是父母的成就和驕傲,但是,如果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如同陌生人一樣,又是父母的悲哀。
不知道戴柳的父母現在會不會懺悔自己當初的行為,會不會懊悔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
這樣的前車之鑒有很多,為人父母我們都要引以為戒,不要總想著控制孩子的一切,這樣做可能會把孩子推到你夠不到的距離,也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事情,父母盡量不要包辦代替
有些父母就是這樣,小的時候,他要決定你的吃穿住行,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等你長大了,又要安排你去他認為好的學校,去從事他們喜歡的工作。
孩子的一生,仿佛是被父母已經提前寫好劇本,孩子只要按照去表演就好了。
可被父母安排好的人生,有什麼意思呢?大多數的孩子會反抗斗爭,最后在和父母的一次次較量以后身心俱疲,不愿意回家,甚至是不愿意和父母再聯系。
孩子的事情,父母可以引導他,不要做錯的事情,但是,盡量不要包辦代替。
假如孩子的選擇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錯誤,就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人生是孩子自己的,他們有權利做主。
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才會自尊自愛
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是沒有人格的,他們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人物品,比如,隨便翻看孩子的日記,隨意動手打罵孩子,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人格。
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有可能自尊水平就很低,當遇到別人不尊重他的行為,并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孩子如果學會這樣的與人相處的方式,也可能會不懂得尊重別人,人際關系會很差。
父母尊重你的孩子,孩子才能學會自尊自愛,才能懂得如何尊重別人。
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有的孩子很聽話,父母很愛很愛孩子,舍不得孩子受一點苦,結果孩子雖然已經長大了,卻依然依附爸爸媽媽生活。
孩子沒有獨立的人格,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又談什麼教育成功和人生幸福呢?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孩子要學會獨立,而父母也要學會放手。
當你想要控制孩子的時候,就要提醒自己不能這樣做。當我們能夠管住自己的嘴巴和意識,孩子才能學會獨立、承擔責任,勇敢地去面對各種困難。
父母和孩子的緣分,就是從你緊緊擁抱他的雙手,到目送他一個人走,漸行漸遠讓人心疼,卻是最好的結果。
互動話題:你會強制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嗎?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