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后期的歷史上,曾經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皇后。
這位皇后,曾經先后三次改了姓氏。最開始的時候,這位皇后姓鄧,後來改姓為梁,然后又改姓為薄!最后,有大臣上奏,覺得皇后隨便改姓,實在不太妥當。所以最后,她又改回了姓鄧。
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像這種一生改了三個姓氏的皇后,這還真是獨一份的。畢竟在古代,大家對于姓氏,往往看的特別重。改名或許很正常,但改姓絕對很稀奇!而像這種皇后改姓,而且還是改了三次的,那就真的是罕見至極了!
這位被后世稱作‘三姓皇后’的奇女子,本名叫鄧猛女。
不得不說,她的故事,真的是個傳奇。
說起來,這位傳奇的三姓皇后,家里也是相當顯赫的。這個鄧猛女的高祖父,就是當年東漢的開國第一功臣,鄧禹。
當年在東漢開國之前,鄧家的這位老祖宗鄧禹,曾經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上學住同一個寢室。這倆人早年曾經是室友,屬于是‘上下鋪兄弟’的關系。而後來,等到劉秀起兵之后,鄧禹更是第一時間追隨他,為劉秀立下了汗馬功勞。
所以東漢開國之后,鄧禹就被評為東漢第一開國功臣。而鄧家,也直接成了東漢最頂級的超級世家。
因為當年鄧禹的功勞,再加上鄧家的家教比較嚴,後來也沒出過什麼紈绔子弟。所以從東漢開國開始,接下來鄧家大概持續繁榮了九十多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鄧家一直都是最頂級的權貴世家。
然后,大概到了東漢中期,鄧家達到了極盛期。當時鄧家出了一個叫鄧綏的女子,她嫁給了東漢的第四位皇帝漢順帝,成了漢順帝的皇后。而且在漢順帝去世之后,鄧綏還以太后的身份,執掌東漢長達十六年的時間!后世稱其為女君鄧綏。
但有意思的地位就在于,因為鄧家的家教比較好,哪怕是鄧綏臨朝稱制,這期間鄧家也沒出過什麼太惡劣的紈绔子弟。反倒是因為鄧綏的緣故,鄧家內部嚴格約束家人,生怕給鄧綏抹黑。所以,在鄧綏執政期間,鄧家給整個東漢,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從高層到百姓,大家都對鄧家有口皆碑。
大概也就是在鄧家極盛時期,鄧家出生了一個男孩,取名為鄧香。這個鄧香,就是後來那位皇后鄧猛女的父親。而從親戚關系上來說,鄧香他爹,鄧猛女的爺爺,是那位女君鄧綏的堂哥。
這就是鄧猛女的家世。
正常情況下,有這麼一個家世,接下來的劇情,就應該是一個純愛大女主爽文。出生在頂級權貴世家的鄧猛女,長大之后,被送進了皇宮,嫁給了皇帝,做了皇后,最后兩人愉快的相愛了。
這是最正常的劇本。
但問題是,可能是老天爺看這個劇本不爽。所以後來,這個劇本被改成了一個特別狗血的家庭倫理劇。
首先,就在鄧猛女出生之前,在他爹鄧香那一代人的時候,鄧家發生了一件大事:那位女君鄧綏去世了。鄧綏去世之后,被鄧綏掌控了十多年的傀儡皇帝,漢安帝,就徹底崛起了。
為了自己能夠掌權,漢安帝在鄧綏死后,第一時間開始清算鄧家!鄧家的幾個核心權力人物,全部被漢安帝迫害致死。其他近支族人,也全部被流放到了越南那邊。
直到幾年之后,漢安帝去世了,他的兒子漢順帝接班,這個情況才發生了改變。漢順帝接班之后,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把鄧家人重新赦免,讓鄧家人重新返回了中原。
但問題是,後來接班的這個漢順帝,他和鄧家之間,其實沒有任何血緣關系。
因為當年那位執政的女君鄧綏,終其一生,也沒生下過任何一個孩子。而這樣一來,就算漢順帝赦免了鄧家,他也不愿意特別重用鄧家。
尤其是後來,漢順帝坐穩了皇位之后,他也對鄧家稍微有點忌憚。畢竟鄧家當年太過勢大,而且口碑實在是太好了。如果重新啟用鄧家,很容易會搶走他的一部分權力。相比之下,漢順帝更喜歡用自己媳婦梁妠的家族。
就這樣,到了漢順帝時期,鄧家雖然被赦免了,但卻開始一蹶不振。反倒是梁家,因為後來她家的女子做了皇后,開始迅速崛起,成了新的最強外戚。
大概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鄧猛女出生了。
因為出生之前,家里已經遭了大難,所以鄧猛女出生的時候,他爹鄧香的情況也不是特別好。
史書上對于這個鄧香的早年經歷,更是沒有任何記載。
我們只知道,後來鄧香娶了一個名字叫‘宣’的女子,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就是鄧猛女。至于這個宣,到底姓什麼,這個事後來就真的不知道了,有可能‘宣’也是出自東漢最頂層的那幾個大家族。
當然,雖然家道中落了,但之前還是有點家底,所以這時候鄧香的日子,倒也過得去。
但諷刺的是,這種消停日子沒過幾年,鄧香就去世了。
這大概就是‘麻繩總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的道理了。一個運氣不好的人,努力奮斗了一圈之后,結果有時候反倒可能會更倒霉。
而接下來,隨著鄧香去世,另一個問題,就擺在了他留下來的這對孤兒寡母面前了。
以后的日子怎麼過啊?
要知道,當年鄧家倒台的時候,基本上是徹底抄家了,家里本來就沒剩多少錢。而鄧家回來之后,也沒被大力提拔,家里這幾年也沒攢下什麼錢。
所以鄧香去世之后,留下來的宣和鄧猛女,這娘倆就很難過日子了。
這咋整呢?
那就只能改嫁了。
在東漢那會兒,男女觀念還不像後來明清時期那麼離譜,女子帶著孩子改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在鄧香死后,這個宣就帶著女兒,改嫁了一個叫梁紀的人。
從這次改嫁開始,接下來,各種人物關系就開始變得很亂了。
這個梁紀,不是後來那位毒死皇帝的大將軍梁冀。為了接下來更容易區分,接下來我們稱呼他為梁某。
宣帶著鄧猛女,改嫁給了梁某。然后梁某有一個外甥女,名叫孫壽。再後來,梁某的這個外甥女,又嫁了梁某的一個本家族人,就是後來那個毒死皇帝的大將軍梁冀。
所以,問題來了。
在這種親戚關系下,鄧猛女應該管孫壽叫啥?應該管梁冀叫啥?從孫壽這個角度來講,孫壽是鄧猛女繼父的外甥女,那鄧猛女應該管孫壽叫姐,管梁冀叫姐夫。但如果從梁家那邊論,那就不知道了。因為這個梁某和梁紀可能是同輩,這樣鄧猛女就應該管梁冀叫叔,然后孫壽叫嬸子!
有人可能會問:這種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有必要論清楚關系嗎?要是放到現代,這些親戚,有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來往,為啥要討論這個關系呢?
放到一般人家,確實沒啥必要。但是放到梁家後來的故事里,這個討論就很有必要了。
宣改嫁給梁某的時候,漢順帝應該已經死了,這時候應該已經是漢桓帝在位時期了。
但凡對東漢歷史比較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段歷史有多別扭。在漢桓帝即位初期,梁家正處于家族極盛期。當時梁家的大女兒梁妠,在宮里做太后。小女兒梁女瑩,嫁給了漢桓帝做皇后。而在朝堂上,梁冀則是直接把持了所有大權。
但是幾年之后,出現了一個改變。
那位太后梁妠死了。
梁妠死后,梁家在宮里的影響力驟減。
接下來,梁家在宮里聲音最大的,就是那位皇后梁女瑩。而皇后和太后,顯然還是有很大差別。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梁冀和他的那個媳婦孫壽,想到了一個招數:既然梁家如今在宮里的權勢不夠,那我們就再送幾個女子入宮,徹底霸占住漢桓帝的后院,這不就得了嗎?
這個念頭冒出來之后,梁冀和孫壽這夫妻倆,就開始在自己身邊尋找合適的人選。如果他倆有女兒,那肯定是送自己的女兒入宮最好了。但他倆沒有女兒,那最好的選擇,自然就是認一個干閨女,然后送進宮里了。
再之后,梁冀和孫壽,就看上了鄧猛女。
據史書記載,因為那段復雜的親戚關系,鄧猛女和孫壽見過幾次。然后,孫壽覺得鄧猛女長得比較好看,而且家教也比較好,確實很適合送進宮里,做他們的棋子。
就這樣,後來雙方達成了一個合作:梁家動用梁家的權勢,把鄧猛女送進宮,并且支持她在宮里爭寵。但同時,鄧猛女要認梁冀做義父。而且,以后鄧猛女認梁冀做義父之后,還得隨梁冀改姓,以后得改叫梁猛女!
就這樣,鄧猛女或者說梁猛女,被送進了皇宮。
而入宮之后,梁猛女還真的很猛。在梁家的支持下,很快就得到了漢桓帝的寵愛,被封為了貴人。而按照雙方之前的約定,梁猛女也認梁冀為義父,同時改姓為梁,并且成了梁冀在宮里的一枚棋子。
可是梁冀萬萬沒想到,這一招,後來卻徹底玩脫了。
梁冀只想過,送這個干閨女入宮之后,會提升梁家的話語權。
但是他忘了,這個干閨女,本來姓鄧!人家親爹的家族那邊,也是很有勢力的!所以,梁猛女在宮里得寵之后,也不甘心完全做一個棋子,也開始想著拉鄧家一把。
但問題是,鄧家要是被拉起來了,那梁家怎麼辦呢?
當然,這些暗地里的斗爭,史書上肯定沒寫,一切都是后世史學家推測出來的。但有一件事,我們卻知道:就在梁猛女入宮幾年之后,梁家的那位皇后梁女瑩,忽然憂郁而死了!
對于梁女瑩的死,后世其實一直存在懷疑。有人認為:梁女瑩的死,背后其實就是漢桓帝下的黑手。因為漢桓帝當時對梁家很不滿,不想讓梁家再掌握權力。而想要除掉梁家,首先得除掉梁家在宮里的話語權。
于是,梁女瑩就被他施展各種冷暴力,最后憂郁而死。
至于說在這個過程當中,梁猛女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我們不得而知。
但很多人猜測,到了后期,梁猛女為了擺脫梁冀的束縛,應該是徹底倒向了漢桓帝。而為了除掉那位皇后梁女瑩,她應該也做了不少事,最后氣死了梁女瑩。
以上這些,全都是后世史學家的推論。但是這些推論,確實可以合理解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據史書記載,在梁女瑩這個皇后去世之后,身為梁家大哥的梁冀,第一反應是非常憤怒!而且,他第一時間派了刺客,要去刺殺梁猛女的母親,也就是那個改嫁到梁家的‘宣’。
但結果,當時在宣居住的房子隔壁,正好住了一個宦官。而在這個刺客刺殺宣之前,這個宦官還發現了!
那麼這樣一來,問題來了。
作為漢桓帝妃子的母親,宣的隔壁,為啥會住著一個宦官?而且還是一個地位很高的宦官?!
后世很多人猜測,這個宦官,很有可能就是漢桓帝派去,保護丈母娘的。在這之前,在梁女瑩死的時候,漢桓帝和梁猛女,就已經做好了梁家發怒的準備。
而接下來,當這場刺殺未遂的事情發生之后,據史書記載:當時宦官當眾擊鼓,警示眾人,提醒了那個丈母娘宣。然后,宣直接入宮,去找漢桓帝告狀。而在告狀之后,漢桓帝就借著這個事,表現的勃然大怒,對手下表態,要追究梁冀的責任!
再之后,大概又過了不到十天,漢桓帝就忽然出手,聯合宮里的宦官,發動了政變,奪取了京城軍隊的指揮權。此后,漢桓帝迅速包圍了梁冀的府邸,逼得梁冀自盡,而后又迅速清理掉了整個梁家。
然后,就在梁家被連根拔除之后,沒過幾天,漢桓帝就再次下旨,正式立梁猛女為皇后。
要說這里面沒有事,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總之,鄧猛女因為梁家的關系,入宮得寵。然后又因為幫助漢桓帝奪權,在梁家倒台之后,獲取最大的利益,直接被立為了皇后。
也就是在被立為皇后之后不久,漢桓帝覺得,梁猛女繼續姓梁,讓他很不舒服。畢竟,梁這個姓氏,實在太敏感。恰好當時,漢桓帝可能正在讀史書,讀到了當年西漢薄太后的故事。他覺得薄太后人不錯,所以就讓梁猛女改姓為薄。
就這樣,梁猛女又變成了薄猛女。
然后接下來,大概又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這一年里,隨著漢桓帝執掌朝政的時間越來越長,漢桓帝發現,自己越來越需要一個幫手。到了這會兒,他終于理解,為啥前幾位東漢皇帝,都要扶持外戚了。
所以,思來想去之后,漢桓帝決定,還是得扶持一股外戚。而此時做皇后的薄猛女,她的原生家庭,本就是一個大家族,絕對是最佳的扶持對象。
于是,公元161年,相關部門的官員上奏,認為薄猛女不應該隨便改姓,應該隨她親爹的姓氏。
這道奏折上了之后,漢桓帝很快就批復同意。所以在這之后,薄猛女又改回姓鄧,繼續叫鄧猛女。
這就是鄧猛女三次改姓的大致過程。
而接下來,隨著鄧猛女改姓回鄧,鄧家其他族人,很快就被提拔了起來。當時在漢朝高層,河南尹、虎賁中郎將、侍中這類要害官職,全都被漢桓帝給了鄧家。在短短一年之內,鄧家就迅速完成了復興,再次成了當朝第一外戚!
故事講到這里,如果能就此結束,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故事。以后鄧猛女和鄧家,安心輔佐漢桓帝,為東漢再延命百年,這也算是一個很圓滿的結局。
但接下來,后面的故事,偏偏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漢桓帝的后宮里面,又來了一個姓郭的女子。這個姓郭的女子也很得寵,後來很快就被立為了貴人。而且,她的父親郭遵,當年在漢順帝時代,曾經是非常重要的大臣,在士族當中非常有聲望。
所以再之后,就是很惡俗的宮斗劇情。身為皇后的鄧猛女,開始和郭貴人相互構陷。最后,漢桓帝覺得煩了,直接就下旨,廢了鄧猛女的皇后之位,將她徹底打入了冷宮。
而鄧猛女被廢之后,沒過多久,就在后宮里專門織布的‘暴室’,抑郁而終。同時,鄧家的其他幾個實權男人,全部被抓進監獄,然后死在了監獄里。鄧家的其他人,也全部被罷官奪爵,遣送回老家,并且抄沒了全部家產。
這就是一個神轉折的結局。
很難想象,之前鄧猛女那麼得寵,但是後來,就因為她和另一個妃子爭寵,就直接被廢了。而且,還被株連全家。
這顯然很不正常。
要知道,在東漢時期,想要廢一個皇后,影響不亞于廢一個太子。尤其是鄧猛女這種出身頂級世家的皇后,背后有整個鄧家支持。這種事情,勢必要鬧出極大的政治風波。
但最詭異的地方,恰恰就在這里。
在目前所有的史書上,我們找不到任何鄧猛女被廢的理由。我們只知道,當時鄧猛女被廢后,鄧家的結果。至于理由,正史上只說她‘恃尊驕忌,與帝所幸郭貴人更相譖訴’!但這個理由,顯然不足以讓漢桓帝直接廢后,而且還將鄧家連根拔起!
而同時代其他人的傳記,似乎也對這件事非常隱晦。在《后漢書》當中,其他所有同時代人的傳記里面,似乎都沒提到鄧家人,大家當時似乎一直在有意隱瞞什麼。
沒有人知道,當時鄧猛女到底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為啥只是和一個妃子相互詆毀幾句,就被漢桓帝給廢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姓皇后鄧猛女’的故事。
不得不說,她的故事,真的是一個傳奇。而想要弄清楚,鄧猛女到底為啥被廢,那就需要考古學家以后繼續努力了。當然,也有可能這段歷史,已經被漢桓帝徹底抹去,后世注定沒人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