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雪媽媽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可是這個「避」的界限是什麼?在如今越來越受到爭議。
經常網上有一些父女、母子相處比較親密的畫面備受網友熱議,在有的人看來這是父母和孩子真實的生活接觸,但也有的人覺得父母和孩子的行為「越界」了。
父母過生日,有孩子的陪伴和祝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浙江一位爸爸的生日祝福畫面,卻在網上引起了網友們的巨大爭議。
最尖銳的一條批評指責是,女兒已經大了,爸爸應該和女兒保持身體界限,這麼親密的行為不應該再發生,女孩要學會自愛!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這天這位浙江的爸爸過生日,自己正在廚房做溫馨的晚餐,而女兒為了給父親過生日,瞞著父親從學校請假回來,打算給父親一個「驚喜」。正常情況下,女兒學業比較忙,學校管的也比較嚴,爸爸都沒想過女兒能回來。
顯然女兒早有預謀,希望偷偷給爸爸一個驚喜,而當爸爸轉過身后,發現女兒的時候,女兒給了父親一個大大的擁抱,并且很親昵的在爸爸臉上親了兩下。
隨后,一家人就聚在一起過上了一個溫暖的生日宴,媽媽也是很心細的把這段幸福時刻用手機記錄下來,并且傳到了網上。
本以為收獲到的是網友們一邊倒的祝福,可有些畫面卻受到了很大的爭議。有些比較守舊的網友認為,女兒已經這麼大了,要避免和異性有過于親密的行為,哪怕是父親也要避嫌。
好在這種「守舊」的思想,并沒有被廣大網友們接受,大家更多的是送上祝福和「羨慕」的評論。并且批評說閑話的人,「心臟的人看什麼都是臟的」,這就是父女之間在正常不過的親情流露,不要用自己狹隘的眼光看到別人溫馨的時刻。
我們常說的「女大避父」,指的是隨著女兒年齡的增長,父親要懂得合理與女兒保持相處的界限,既不失父親與女兒的父女情,又能起到很好的教導女兒與異性相處的方式。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在古代的時候因為「儒家思想」的原因,父女相處方式很僵硬,缺乏溝通缺乏互動,中國式的父愛表達的很含蓄很委婉。
到了現在守舊的思想被撕破,父女、母子之間的相處更加的溫馨和柔和,像一些親密的行為,比如擁抱、親臉大家都覺得是正常的表現。
上邊浙江父女的情況也是如此,在爸爸生日激動的時刻,一個擁抱一個親吻更多表達的是親人的關心,是能夠接受并且很正常的事情。
「女大避父」更多表達的是,女兒長大以后,像小時候洗澡、換衣服、不注重隱私這些行為,逐步去糾正改變,讓女兒了解到「男女不同」,女生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保護自己的身體。
因為只有父親尊重女兒,女兒才能學會如何與異性合理相處,怎樣保持正常的社交界限,也教會了女兒在青春期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
因此說,父女之間相處,并不是任何親密的行為不能有,而是看情況,比如擁抱、親臉在特定情況下是能夠接受的。但是像「親嘴」這種只能夫妻之間表達親密的方式,顯然是不適合孩子的。
避嫌「避」的是父母和孩子行為思想的越界,目的是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學會自我保護,學會主觀意識,教會孩子保護自己,所以大家要合理的去看待問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