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妻、為人母之后,脾氣再好的人,也很有可能變得暴躁。
前些時候約表姐國慶一起聚一聚,表姐說:「再說吧!」
以為是客套地拒絕,然后表姐開始說原因了,也算是一種吐槽。
首先是孩子。
國慶雖然假期時間長,但是孩子作業也不少,現在正處在小升初的關鍵時間點。倒不是即將小升初,孩子就不能擁有假期,而是表姐家的孩子,做作業跟要命一樣,娘兒倆時常因為作業問題,鬧得不可開交。
比如做作業磨蹭、錯題太多、寫字不工整、作業寫落了等等。
所以,國慶期間,表姐要和孩子斗智斗勇,在這種狀態下,是真的沒什麼心情出來聚。
其次是老公。
平日里老公也比較忙,表姐體諒他,家里的事基本不要他操心。然后,好家伙,現在不但什麼都不操心,還開始說「風涼話」。
比如:「孩子作業做得不好,你好好說不就行了麼,至于發這麼大脾氣嗎?」
比如:「晚上又吃這個啊,能不能換一換,都吃膩了!」
國慶期間,爺兒倆都在家,得打掃衛生、做飯什麼的,忙到根本沒心情外出。
表姐總結了一下:「看到孩子就生氣,看到老公更生氣!」
那麼,孩子和老公,是如何形容她的呢?
就一個詞:暴躁。
其實,表姐以前的脾氣也非常好,只是,婚姻終究將她逼成了暴躁的模樣。
而這樣的寶媽,其實并不在少數。
只是,一直這麼暴躁,不但自己心情不好,影響一個家庭的幸福感,而且,還容易生病。
所以,暴躁型的寶媽們,一定要「自救」。
「看到孩子就生氣,看到老公更生氣」暴躁型媽媽該如何自救?
有這樣心態的寶媽,并不在少數。
而有這樣想法的家庭,大多是孩子不聽話、老公不管事兒。
然后寶媽就獨自生氣,忍不住大吼大叫,忍不住憤怒,忍不住焦慮,忍不住自己的壞情緒。
這時候,媽媽們該如何自救?
最簡單的做法,便是放過自己,也放過別人。
如何放過自己?
比如,寶媽每天或者經常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給家里進行采購。
很多寶媽都「力求最好」,去菜市場、超市千挑萬選,其中需要花費很大的工夫,但是家人只會覺得你「浪費時間」、太矯情。
典型的累了自己,還落不著好。
這時候,寶媽可以考慮網購,解放自己。
寶媽需要做的,就是選一個不錯而又優惠的網購平台罷了,這樣還省心。
有些事情能夠簡化就簡化,這就是放過了自己。
如何放過別人?
在生活中,我們對老公的期待,絕不僅限于「出錢」,我們對孩子的期待,也絕不僅限于「快樂」,從而,在老公和孩子不符合自己期望或者違背自己意愿的時候,寶媽容易「不放過對方」。
之前看過一部電影《荒蠻故事》,主要講述的內容,便是6個暴力復仇的小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大家應該能夠感同身受。
兩個司機,因為一點小事鬧得有點小小的不愉快,兩個人都心有不甘,都不退讓,然后這場不愉快升級為暴力,最終2人意外而亡。
其實,這就類似我們生活中的「路怒」。
陌生人如此,其實熟悉的人,更容易如此。
因為太過熟悉,我們總是放大期待,然后在對方沒有達到自己滿意度的時候,從而開始生氣。
只是生氣的后果便是,大家都不愉快,矛盾不斷升級,最終一個家庭的幸福感,便破碎了。丈夫和妻子如此,孩子和父母,亦是如此。尤其是對成長期的孩子來說,父母這樣的行為,對他們的性格發育、心理等,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
爸爸進家門之后,就把襪子脫在一旁。
或許,一想到這個畫面,很多寶媽就開始暴躁了:明明一個很順手的動作,為啥就不能扔臟衣簍,為啥就要隨便扔在地上?
責備老公之后,可能就是一場家庭大戰。
但是,帶你們看一下,彩蛋媽媽是怎麼做的(自爆家丑,個人非常慚愧)。
一開始,彩蛋媽媽都是幫我撿回去洗,并跟我說,以后要扔臟衣簍。
但是這樣的壞習慣,又哪能這麼快改掉?
後來,彩蛋媽媽會說:「爸爸,你的腰可以稍稍彎一下,將你的臭襪子扔臟衣簍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要給孩子做榜樣哦!要不然,會有懲罰的!」
很有道理,于是便扔臟衣簍了。
但是,又有了下一次。然后,彩蛋媽媽壓根就不管我那臭襪子,第一天在,第二天還在,第三天依舊在。看著堆積在門口的3雙臭襪子,彩蛋爸爸自己都汗顏了。
于是,開始順手將襪子扔進臟衣簍。
于是,便開始逐漸學會了「順手」,順手扔垃圾,順手掃個地,順手扔個垃圾……
其實,這何嘗不是放過了自己,又放過了別人?
用最溫柔的方式,做最果斷的事兒。
在自己即將對老公、孩子發火的時候,暴躁型寶媽先給自己10秒鐘的時間,安靜下來,這時候情緒已經緩和不少,然后告訴自己「放過自己,放過別人」。
大不了,就是臟一點;
大不了,就是亂一點;
大不了,就是作業沒完成。
總之,最后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得自己承擔后果,然后才能成長。
放過,讓大家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