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量子芯片生產線,挑戰「不可能」
中高端光刻機市場的壟斷者ASML,擁有制造EUV設備的唯一能力。然而,盡管處于這一地位,ASML也難以為所欲為,芯片規則的束縛讓其失去了市場掌控權。在《瓦森納條約》簽署后,ASML的特定市場EUV設備出貨受限,國內廠商訂購的設備至今未發貨,原因是芯片規則施壓。美國半導體公司正在向荷蘭施壓,試圖升級對DUV光刻機的出貨限制。面對壓力,ASML的負責人溫寧克選擇了「硬剛」,但能否保住中國市場份額尚未可知。
芯片規則的不斷升級,使限制范圍擴及到成熟工藝領域。由于中國半導體產業迅速發展,ASML成為了被瞄準的「目標」。目前,美國地區生產的DUV光刻機未經授權不允許出貨給中國企業。然而,ASML在歐洲地區擁有大量DUV產能,保證了向中國企業供貨。在全球「缺芯」狀態下,美國放開了一年的授權,ASML趁機與中芯國際簽訂了價值11億美元的光刻機合同,中國市場因此成為ASML的第三大客戶,為其貢獻了超過14%的營收。
盡管高端芯片需求下滑,但成熟工藝的市場需求卻超過90%。各大芯片廠商紛紛縮減高端產能,將重心轉向成熟工藝。這種轉變使得中國企業具備了優勢。為了鎖定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美國進一步收緊芯片規則,試圖限制光刻設備的進出口。面對美國的施壓,ASML的溫寧克表示:「主導針對中國市場的半導體出口管制政策,只會促使中國加速高端產業的研發,從而擁有自主的技術!」ASML決定孤注一擲,維護自由出貨權益,也為中國市場的利益豁出了去。ASML還制定了目標,計劃在2025年實現300億歐元的營收,這需要穩定中國客戶才能實現。
然而,ASML面臨的挑戰不小。國產光刻機已突破到90nm水平,28nm光刻機的核心技術也取得突破。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被排除在外,ASML難以再次進入市場。芯片規則的實施已經打破了半導體全球化分工合作,對含美技術體系的信任也不再存在。各國紛紛尋求擺脫高端光刻機設備,轉向其他技術,如芯片堆疊工藝、光子芯片、超導量子芯片等。
這些技術一旦成熟商用,能夠提升芯片性能,解決摩爾定律極限問題。日本企業佳能、尼康已經重啟了光刻機研發。ASML在此后面臨更大的壓力,因此,他們寧愿「硬剛」美國,也要保住中國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