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的平川曠野之地,顏良率十萬精兵列成陣勢。見慣了大風大浪的曹操面對兵強馬壯的河北軍,也心感"駭然"!
曾為呂布麾下猛將的宋憲躍馬出戰,顏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于陣前。曹操大驚:"真勇將也!"
魏續持矛出陣,要為同伴報仇,顏良更不答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斬魏續于馬下。
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栗然。曹操收軍,良亦引軍退去。
徐晃的武藝有多高?曾與許褚大戰五十余合不分勝負,當時觀戰的曹操見徐晃也暗暗稱奇。
可面對顏良,徐晃竟二十合就敗陣!這也難怪曹營諸將膽戰心驚!
就算在整個《三國演義》中,顏良二十會打敗徐晃,也是頂尖的戰績之一,能與之相提并論的寥寥無幾。
一,趙云漢水震懾徐晃與張郃
漢水北山腳下,老英雄黃忠被張郃與徐晃圍困,無力突圍。
趙云殺到,手起一槍刺死慕容烈,又驟馬一槍刺殺焦炳。
云大喝一聲,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似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云救出黃忠,且戰且走,所到之處,無人敢阻。
這里趙云并未與徐晃、張郃交手,正是因為趙云展現了絕倫的槍法,對手才不敢迎戰。這次趙云面對的并不只是徐晃、張郃二員大將,曹操親率二十萬大軍來為夏侯淵報仇,此時在高處觀戰的曹操見趙子龍神勇,也感嘆"長坂英雄尚在!"
趙云不但救出了黃忠,而且往東南方殺來,又救出了副將張著。
張郃、徐晃不但在北山腳下不敢迎戰趙云,而且來到寨前,見趙云一人匹馬單槍立于營外,又一次不敢向前。
曹操實在氣不過,命令全軍向前沖向橫槍立馬的趙子龍。結果喊聲大震,鼓角齊鳴,壕中萬箭突發,曹軍大敗而回,自相踐踏,落入漢水者不計其數!
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建立在絕對的實力上的。張郃與徐晃二員大將面對趙云,連續二次不敢交鋒,可謂輸得心服口服。而且,這一戰,一身是膽的趙子龍憑一己之力,大敗前來報仇的二十萬曹軍。
戰后,劉備高興地宣告:"曹操親自來也無濟于事,我必定奪得漢水。"
趙子龍在漢水二次震懾張郃、徐晃,其武力表現猶在顏良二十合敗徐晃之上。
二,關羽不三合打退文丑
界橋大戰,河北名將文丑單槍匹馬在公孫瓚大軍中如入無人之境。趙云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也難分勝負。
在延津,萬夫莫敵的文丑再顯神威。
面對張遼、徐晃二將,文丑臨危不亂。他邊走邊拈弓搭箭,一箭射中張遼的盔纓。接著,又射中了張遼的戰馬面頰,那馬跪倒,張遼翻身落地。
文丑回馬殺張遼,徐晃揮斧迎住。文丑的后軍漸漸趕到,徐晃料敵不過文丑,撥馬而回。
關鍵時刻,關羽出陣。
忽見十余騎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飛馬而來,乃關云長也,大喝:"賊將休走!"與文丑交馬,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后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
文丑為何戰不三合就"心怯"?原因無外乎幾點:一是文丑已經與徐晃交戰,體力有損耗;二是關羽殺到時,張遼與徐晃還在戰場,這二人隨時會上前助戰;三是文丑想復制箭射張遼的計策,引關公追趕后用暗箭;四是關鍵的原因還是關羽刀法兇猛,武藝高強,文丑接三招后便自知不敵。
關公不三合將同是超一流武將的文丑打得心怯而逃,又借助赤兔馬的追風速度將其斬殺。這無疑是演義中最巔峰的武力表現,遠高于顏良二十合打敗徐晃!
我們再回到白馬大戰。顏良打敗徐晃后,正在得意洋洋地耀武揚威。
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沖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沖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云長手起一刀,刺于馬下。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栓于馬項之下,飛身上馬,提刀出陣,如入無人之境。
原本萬眾期待龍爭虎斗一個回合就結束了,這場不同尋常的打斗注定會充滿著爭議。但無論怎樣,關羽于萬軍之中取上將之首如入無人之境的能力,這是不容置疑的!關羽有沒有顏良強?旁觀者心里清楚。
曹操見顏良勇猛,一時無人可出戰,回營后心中憂悶。這時程昱獻計:「某舉一人可敵顏良。」曹操問是誰。程昱:「非關公不可。」曹操又說:「吾恐他立了功便去。
」
可見,在程昱和曹操心中,都認為關羽有能力戰勝顏良。
袁紹的看法更明顯,關羽斬殺顏良后,袁紹大怒,要殺劉備為愛將報仇。可當劉備說要叫關羽來投時,袁紹轉怒為喜:"我若得關羽,勝顏良十倍!"
巔峰關羽的能力是高于顏良的。
三,呂布打敗夏侯惇
夏侯惇有多勇悍?拔矢啖晴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
這位悍將面對斬顏良誅文丑后,過五關而千里尋兄的關羽也敢追擊攔截,唯獨對呂布心存忌憚。
第一次濮陽之戰時,曹操率大軍與呂布對峙。藏霸出馬搦戰,樂進迎敵,兩馬相交,雙槍并舉,戰到三十余合不分勝負。夏侯惇拍馬出陣助戰,張遼截住廝殺。這可惹惱了呂布。
惱得呂布性起,挺戟驟馬,沖出陣來。夏侯惇、樂進皆走,呂布掩殺,曹軍大敗,退三四十里。
呂布一出陣,正與張遼對陣的夏侯惇便落荒而逃,結果沖動了陣腳,曹軍大敗一陣。
夏侯惇為何會如此忌憚呂布?之前滎陽之戰時,兩人就交鋒過。
當年董卓挾天子遷都洛陽,各路諸侯畏懼呂布勇猛,不愿追擊,唯獨曹操不想錯失良機,便率軍追殺。結果在滎陽中埋伏,呂布橫戟躍馬攔住去路。
夏侯惇挺槍躍馬直擊呂布,戰不到十回合。李傕領一軍隊從左邊殺來,曹操令夏侯淵迎敵。郭汜領一軍隊從右邊殺出,曹操令曹仁迎敵。夏侯惇抵不住呂布,飛馬回陣。
這里結果非常明顯,夏侯惇與呂布戰不十合,李傕一軍殺到,夏侯淵迎擊,郭氾一軍又殺出,曹仁敵住。預先埋伏好的兩軍殺出,這時間不會長,也未影響夏侯惇作戰。可夏侯惇抵擋不住,而且"飛馬回陣",可以說是敗得狼狽不堪,不撤得快可能就有生命危險。這里夏侯惇十幾個回合就被呂布打敗了。
土山攔截關羽時,夏侯惇發揮的作用就大于徐晃,甚至比許褚起的作用還大。所以,夏侯惇的武力是不比徐晃低的。
呂布十幾個回合打敗夏侯惇,這戰績足以與二十敗徐晃相提并論!
四,張飛不十合殺紀靈
紀靈是袁術麾下第一大將。
從他手使的一柄三尖兩刃刀有五十斤重,也可看出紀靈不是泛泛之輩。
紀靈曾與關羽斗了三十余合后體力不支歇戰。
轅門射戟時,紀靈被呂布拿捏在手而狼狽不堪,這也是形勢不由人。一個呂布,紀靈就遠遠不及,何況身邊還有關羽、張飛。這時,呂布明顯站在劉備一邊。紀靈在這種處境下,他的心里肯定是充滿恐懼的,他只能毫無抵抗力而任人擺布。
袁術稱帝后,大起七路大軍,被曹操、呂布、劉備等人殺得大敗。大勢已去的袁術,便想北上冀州,投靠袁紹。
張飛遇到了先鋒紀靈。
玄德知袁術將至,乃引關、張、朱靈、路昭五萬軍出,正迎著先鋒紀靈至。張飛更不打話,直取紀靈。斗無十合,張飛大喝一聲,刺紀靈于馬下,敗軍奔走。
紀靈的武力應該有一流水準,但面對張飛,斗無十合便被刺死。殺死一人比打敗更難,又是幾個回合便結束戰斗。
所以,張飛無十合刺死紀靈,也是足以比肩二十合敗徐晃的戰績!
五,馬超二十合打敗張郃
《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曹阿瞞割須棄袍。
馬超率二十萬西涼鐵騎攻破長安,奪取潼關。曹操親領大軍直叩潼關迎戰。
馬超面對殺父仇人曹操,破口大罵:"操賊,欺君罔上,罪不容誅!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仇!吾當活捉生啖汝肉!"
怒發沖冠的錦馬超是無人可擋的。
馬超挺槍直殺過來,曹操背后于禁出迎。
兩馬交戰,斗得八九合,于禁敗走。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李通出戰,超奮威交戰,數合之中,一槍刺李通于馬下。超把槍往后一招,西涼兵一齊沖殺過來。曹軍大敗。
這一戰,曹操不但大敗,而且自己被逼得割須棄袍,險些喪命!
張郃的武藝應該與徐晃不相上下,但在馬超槍下,也只能二十回合就敗走。馬超在潼關之戰的表現,也不輸于顏良的白馬大戰。
《三國演義》中的顏良,就猶如一條云霧中的龍,時隱時現。當他露出面目時,便盡顯崢嶸。
而且,他一現即逝,不由讓人意猶未盡,嘆息不止。
顏良二十合敗徐晃,確實是演義中的頂級武力表現,但并不是高得無人可及。呂布十幾回合打敗夏侯惇;張飛不十合刺死紀靈;馬超二十合敗張郃,就足以與二十合敗徐晃相提并論。而趙云二次讓張郃與徐晃不敢上前迎戰;關羽不三合打得文丑心怯而逃,這二場的武力表現是猶勝二十合敗徐晃的。
(圖片來自網絡)
(主要參考資料《三國演義》)
(本文頭條首發,若有搬運,必全網維權)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