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嫻曾說:「諸事不順,因為還是有脾氣。有脾氣,苦了別人,也苦了自己。」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人或事,如果急躁易怒,不管理好脾氣,往往容易得不償失。
人到中年,身上的好運都是自己修來的。養好脾氣,就是在積累福氣。
越和善,脾氣越好的人,生活越順,幸福感自然越多。
只要脾氣好,凡事就會好起來。
脾氣越小,身體越好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個新聞。
羅先生今年60歲,性情暴躁,情緒容易激動。以前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為瑣事與人爭吵。
他退休后,一下子很難適應退休的生活,稍不順心,就會動怒罵人。
一天中午,因為午飯過于簡單,沒有自己喜歡吃的菜,他的情緒立刻就失控了。
他在一旁大發雷霆,說話聲音越來越大,還朝著家人怒吼。
因為過于激動,他突然感覺心胸劇烈疼痛,倒在了沙發上。
家人立刻送他去醫院。幸虧送醫及時,病情得到了控制。
醫生再三叮囑他,要保持情緒穩定,少生氣,少發脾氣。
控制不住暴脾氣,懲罰的是自己的身體。
有研究發現,發怒一次對健康的影響可持續一周。經常生氣的人,患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5倍。
脾氣暴躁、易怒,對身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傷害。
人到中年,學會疏解情緒,不急不躁,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
教育家梁漱溟先生,90多歲時依然行動敏捷,交談自如。他的養生秘訣是:不生氣,不暴怒,氣貴平和。
他說,動怒勞神,氣大傷肝,不利健康。
常言道:「氣則傷身,樂則長壽。」
脾氣越小,身體越好。保持心平氣和,遇事不輕易動怒,是對自己健康最好的負責。
來源:全景視覺
脾氣越穩,家庭越旺
節目《金牌調解》里,其中一期講述一個天天吵架的家庭。
父親老周脾氣暴躁,經常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對家人發脾氣,言語激烈。
妻子黃蕓說這樣的日子,讓她十分絕望。家庭每天矛盾不斷,根本原因就是老周脾氣臭。
女兒說,從小就目睹了父母經常發脾氣吵架,甚至動手打架。
父母之間的矛盾,讓她自小情緒敏感,甚至曾患抑郁癥。時至今日,她都無法走出原生家庭的痛。
老周每次發脾氣,身邊人都會受到傷害,本該溫暖有愛的家庭,最終支離破碎。
壞脾氣,會毀掉好家庭。
一個家庭最好的狀態,就是好好說話。
不亂發火,不遷怒,把好脾氣留給家人,這樣的家庭才能和睦興旺。
有位心理咨詢師曾說:「很多人來到這里都問我,他的家庭好不好?孩子好不好?
「我只是先問一句,你的脾氣好不好?」
你脾氣的好壞,決定著家庭的幸福程度。
楊絳在住院期間,錢鍾書把家弄得一片狼藉:弄壞門軸、台燈;打翻墨水,染黑了桌布……
楊絳知道后,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哧哧地笑著說:「不要緊,有我呢。」
正是楊絳的好脾氣,成就了她和錢鍾書的幸福家庭,讓無數人欽羨。
瑣事不爭,大事不責。保持穩定的情緒,不輕易動怒,不亂發脾氣,是維護家庭和諧的秘訣。
只有用耐心和溫柔對待家人,脾氣越穩,家才會越來越好。
來源:全景視覺
脾氣越溫,福報越深
作家朗達·拜恩曾提出「吸引力法則」理念:
「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一個待人寬厚的溫潤君子,他吸引到身邊的自然都是花香與陽光。」
人的運氣,就像一個磁場。
當你待人和氣時,遇到的人和事都會對你有幫助,好運氣自會出現。
重慶富豪郭家富,出身于農村,年輕時就南下打工。
他剛進入足浴行業時,工資低、任務重,他依然潛心學習按摩技巧,直至技術越來越好。再加上他待客溫和,與人為善,深得領導和顧客的喜愛。
後來,他開起了自己的足浴店,朋友兄弟都鼎力支持。很多老顧客紛紛前去消費,這讓他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他的分店越開越多,事業蒸蒸日上。
意氣風發時,他依然保持一身好脾氣,對人友善。員工做錯事,他不輕易動怒,冷靜處理。朋友有難,他熱心幫忙。
後來因為投資失誤,資金鏈斷裂,一夜之間,他從富豪變得負債累累。
不僅如此,由于過度操勞,他的身體狀況很差,檢查出了多種疾病。
在他人生低谷時,昔日創業的兄弟和員工沒有離他而去,紛紛雪中送炭。
大家眾籌為他治病,借錢給他再次創業。
他的人生迎來了逆風翻盤。
有人感嘆郭家富命真好,遇到的都是好人。殊不知,正是他的好脾氣、真善良,為他積下了深厚的福報。
脾氣溫和的人,讓人如沐春風;脾氣暴躁的人,讓人設法遠離。
《菜根譚》中說:「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平氣和者百福自集。」
發脾氣是本能,管住脾氣才是本事。做人收得住脾氣,才能留得下福氣。
你的脾氣越好,福報越深,人生也會越來越順。
來源:全景視覺
何炅曾說:「別人不需要對你的人生負責,你才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發脾氣,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生活中,如果陷入了沖動憤怒的情緒中,應該抽身出來,及時止損。
不要讓一時的怒火,傷人傷己,毀掉了你的生活。
人生苦短,多些和氣,少些脾氣,萬事才能順遂如意。
你的脾氣好了,人生就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