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越學霸,孩子的「結局」越出乎意料,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2023/09/27

最近參加兒子的初二家長會,感慨特別多。

老師經驗分享環節,基本都在講如何關注青春期孩子的變化、壓力。

可一到家長自由討論、交流,話題幾乎都是:

「明年就要中考,我家成績不理想該怎麼辦?」

「現在學得好,也不敢保證一直好,現在的孩子狀態起伏太大了。」

「想給孩子補下課,說多了就嫌我們啰嗦,煩我們。」

在場的父母,大多是公務員、事業編,學歷起碼本科以上。

但事關孩子的學習,實在很難淡定,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到最后恨不得替孩子學算了。

作為曾經的「雞娃大軍」成員,我太理解大家的擔心、害怕。

只是孩子的成長、教育,不是光父母拼命使勁就行,有時候用力過猛,反倒會給孩子致命的傷害。

很多不必要的內卷,都是「焦慮的父母」卷起來的。

研究表明:

父母學歷越高,越容易教育焦慮

開學之初,在朋友圈猛地發出一句:給女兒報了5個興趣班。

結果評論區炸鍋了。

一位鄉下的老鄰居說:城里的孩子太卷了。暑假去城里聽親戚說給孩子報各種班,一聽頭就大。

在農村,孩子成績怎麼樣就看造化,不愛學習就不是讀書的料,家里也沒啥好基因,孩子想怎樣都隨便。

然而學霸朋友就不一樣了。

一位一線城市的朋友留言,說給兒子報了7種。

甚至還有人私聊我,直言我5個算什麼,她暑假和新學期加起來報了十幾種。

原因是身邊的同學父母都在蜂擁報這報那,一不小心就跟著報多了,但又不愿取消,不想落后別人。

看,整個大環境人人都在拼,做父母的不自覺會受到影響。

特別是有一定學歷的父母,嘗到過「知識改變命運」的甜頭,知道如今是個憑「知識」說話的時代,只要有能力和條件,免不了想給孩子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曾看過一位旅美博主分享自己的焦慮感:

「作為學霸父母,看到孩子是永遠慢別人半拍的學渣,實在看不下去。

竭盡全力教他學習,教了兩天,感覺分分鐘都要壓抑瘋狂想要拿皮帶抽孩子的欲望。」

孩子怎麼學都學不會,就特別質疑孩子的狀態,以及自己的基因遺傳問題。

很多學霸父母,都期待為孩子投入后能獲得最大的收益,把孩子送上名校,日后謀份好差事。

但現實卻是,孩子和「理想型」差距巨大,行為思想很不受控。

越想給他最好,效果越不如預期,長期以往,焦慮感瘋狂來襲,教育很容易變成死局。

不僅累垮了父母,就連孩子,也有可能成為「教育內卷」的犧牲品。

無底洞的教育焦慮,正在拖垮孩子

應用心理學碩士晉小棠老師遇到一位來求助的媽媽。

對方和丈夫都是留美學霸,結婚后回家發展事業,丈夫是公司的董事長,她發展也不錯。

可女兒從五年級下學期開始,成績一直下滑,數學連90分都沒有。

想到自己丈夫都是高材生,實在受不了女兒這麼丟人的成績,話里話外會透露對女兒的否定和打擊。

結果女兒開始有自殘的跡象,胳膊經常出現不明緣由的傷疤。

很明顯,父母的高標準、高期待,已經不知不覺成為孩子內在的壓力,隨時會把孩子擊垮。

那些在父母看來再正常不過的要求,是逼得孩子喘不過氣、發不了聲的重擔。

去年,我也差點「逼瘋」兒子。

心想自己和丈夫從985名校畢業后,靠自己雙手奮斗到今天的事業。

兒子擁有的物質和起點,遠比我讀書時候好和高,一定可以青出于藍勝于藍,比我和丈夫更厲害。

于是六年級備戰小升初,我就給他報各種提升班、興趣班,花錢都不帶眨眼。

後來他順利考上重點國中,我故伎重施,周末全給他塞得滿滿的,放長假還給他報研學課程。

直到有一天,我看他在房間里偷偷撕試卷,問他原因他突然暴跳如雷。

邊拿著枕頭拍打自己的臉,邊朝我怒吼:

「可不可以不要給我報課了,我快瘋了,再逼我我就不上學了……」

那一刻我除了驚恐,更多是愧疚:想不到我的「急于求成」,讓兒子承受著這麼大的壓力和委屈。

好在及時調整了,兒子的狀態慢慢恢復正常。

有時候看到那些天天只和學習打交道,絲毫沒有喘息空間的孩子,就不難明白為什麼患抑郁癥的孩子那麼多。

學習這條路本身就不寬,那麼多父母拽著孩子死命地擠。

好不容易沖到終點的孩子,他背后費的勁,流的汗和淚,換不回他失去的快樂和自由。

而那些跑不動的孩子,早就虛脫倒地,想回頭卻沒有退路,只能繳械投降,很難重燃內心的希望。

如今孩子要的,已經不再是成績單上的分數

心理專家陳默教授在一場講座中講到,現在的孩子心理特征有這些特點:

有深深的孤獨感,面臨沉重的情感負擔,渴望高話語權、無權威感,弱現實感,道德判斷水平高,社會性別趨近,個性化要求高。

特別是父母最喜歡說「你現在不愁吃不愁喝,要啥有啥,為什麼就是不好好學習」。

事實上,孩子理解的學習,和成績單上的分數不是一個概念。

他關注的,不是考多少分能去什麼學校,更多是「我為什麼要學習」、「讀書能給我帶來什麼價值」。

只是一味強調「學習好」,根本說服不了孩子,甚至還會引發孩子的叛逆、反感,適得其反。

看到不少被父母「雞」大的孩子評論,總有這些聲音:

「別人會羨慕我擁有這麼厲害的父母,但我只想做個普通人家的孩子。

「雖然一路順風讀到博士,但前30年好像沒太快樂過,沒有持續學習的能力。」

「父母在能力范圍內給我最好的了,但我卻沒有辦法沿著他們設想的光明之路一步步飛黃騰達。我覺得教育最重要是讓自己成為有獨立思想的人,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要什麼。可惜我到了快30的年紀,還不具備這個能力。」

現在的孩子,早就和7080后不一樣了,根本不愿被困在數字里面。

不管認知,還是需求,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模式,更渴望獨立、快樂和自由。

能真正激發他迅速成長的,必然是他認可和喜愛的,和父母想給他的一切無關。

「佛系體質」,是高層次父母的素養

有人說,養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你催他,唬他,拉他,扯他都沒有用。

唯有放慢腳步,調整自己的節奏,來適應蝸牛的步伐,這場散步才有意義。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前提,是確保孩子有個溫暖幸福的根基,看到他的天賦才能,給他助力,讓他按著自己的節奏去走。

心理專家曾奇峰對待女兒的學習,一向都很「佛系」。

只要有機會,就跟女兒說「學習別太累」、「成績無所謂」。

結果女兒非但沒有真的松下來,反倒一心撲在學習上,成績一路名列前茅。

其實孩子知道,雖然爸爸嘴里說無所謂,但知道為人父母的心總希望她好,所以決定默默努力,不辜負父母的期待。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總面試官蔣佩蓉,在教育三個兒子也是一樣。

她和丈夫都是名校畢業生,但三個兒子沒一個人在小學階段就出類拔萃。

甚至有兒子還被老師質疑發育遲緩,建議看醫生。

但她迅速做調整,保持不急不躁的心態,陪伴兒子們享受生活;

還特地安排了一場「間隔年之旅」,允許他們花時間鉆研、探索自己喜歡的事情,讓他們按著自己的節奏學習、成長。

如今三個兒子,都在自己擅長、喜歡的領域上認真工作,發光發熱。

做一個佛系父母,不是擺爛,放縱孩子不思進取、荒廢光陰。

而是克制內心自我的要求和想法,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未來的路,保持足夠的平和和淡定。

過分的著急和焦慮,只會養出不快樂的孩子。

唯有看透教育的真相,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天性,保護他不被這個世界的焦慮裹挾。

孩子才有足夠的空間和心思,一步步向上攀爬,長成屬于自己的樣子。

作家周國平說:

「對孩子的教育,取決于父母的價值觀,而不是職業和文化水平。」

比起規劃他的未來,不如致力于培養他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心智優秀的人。

畢竟,父母愛的終點,無非是希望孩子有一個幸福、美滿的走向。

那就回歸到愛的教育初心,用智慧教導,然后遠遠目送他日漸長大成人。

我相信,心平氣和陪孩子慢慢走這一路,一定會成為孩子的祝福,成就他的后半生。

baby被冷水澆臉,眼窩處的雙眼皮貼被沖掉,露出素顏看傻全場人,網:整沒整容很明顯
2023/07/26
李小璐年輕時照片曝光,比整容后漂亮一百倍,怪不得當初那麼紅
2023/07/26
「蜜桃臀」算啥,昆凌的「栗子臀」才叫驚艷,難怪被周董寵成公主
2023/07/26
劉亦菲自己都想刪除的8張尷尬照,網友:得罪了造型師
2023/07/26
49歲鄭秀文「瘦得沒有肉」,一襲緞面裙卻能凹出「S身材」,闊太氣質根本藏不住
2023/07/26
娛樂圈頂級骨相美人,只服這9位,無一例外驚艷了一整個時代
2023/07/26
劉德華妻女迪士尼游玩!朱麗倩打扮樸素「素顏出鏡」,10歲女兒身高已超媽媽肩,網友:和爸爸劉德華長相十分相似
2023/07/26
「影壇大哥」萬梓良,落魄到去商演,為何卻還拒絕周星馳的好意?
2023/07/26
48歲林志玲同框29歲昆凌,她風情嫵媚美成貴婦,合照不輸天王嫂,網友:昆凌看起來好嬌羞
2023/07/26
5個版本的黃飛鴻,李連杰只能排第二,最后一位至今無人能超越
2023/07/26
有種基因叫曾志偉的四個兒女,本以為很一般,沒想到卻一個比一個驚艷
2023/07/26
香港男星轉行做按摩師!逆境下投資6位數開店,加入TVB22年不受捧
2023/07/26
她才是真正的「豪門殺手」,44歲依舊如花似玉,李嘉欣都自愧不如
2023/07/26
張馨予放肆秀身材!雖然裙子是「透肉」的,卻引網友一致好評:毫不低俗
2023/07/25
當女星展現美背殺:楊冪楚楚可憐,趙麗穎甜美知性,馮提莫太撩人
2023/07/25
38歲陳妍希時隔多年再扮古裝!五官精致靈氣逼人,被網友熱議:以前是得罪了造型師
2023/07/25
楊冪時隔8年再演清宮戲,這回扮「令妃」,傾城絕世,網友:這是令妃最美的樣子
2023/07/25
郭晶晶貝嫂合影被翻出,氣質差距太大惹爭議,網友:不在一個檔次
2023/07/25
娛樂圈6位「少數民族」美人:長相靈動,氣質出眾,有人讓人意想不到!
2023/07/25
本以為吳謹言扮演的「魏瓔珞」夠美了!當看到她的古裝照,這才是絕版的古典美人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