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在一個縣城的一戶普通家庭,父母從小給她灌輸的理念是:女孩子重要的是嫁人,嫁人是女孩子的第二次生命。女孩可以通過嫁人獲得好的生活,還能照顧到家人。
她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在當地的一家私人企業打工。因為長得漂亮,性格溫柔,這家企業老闆的兒子看上她,對她展開追求。
她的父母非常高興,女兒終于可以攀上高枝,實現嫁對人,改變生活的愿望。
她對老闆的兒子沒有感覺,既談不上喜歡,也沒有討厭。但在父母的鼓動和苦口婆心勸說下,她答應了老闆的兒子,成了老闆家的媳婦。
婚后,她被他們家禁止外出工作,成了一名家庭主婦,負責操持他們一大家子生活。
她雖有不甘,但沒有辦法。
一年后,她生下一個女兒。就在她懷孕期間,丈夫出軌了。
她哭過,鬧過,但丈夫一家告訴她:丈夫只不過在外玩玩而已,不必太當真,你在我們家過上如此無憂、富裕的生活,現在又有孩子,離開對你沒有任何好處。
丈夫也向她表態,不再犯錯誤。
她原諒了丈夫。
五年后,高中同學舉辦一次聚會,她去參加了。
那些外出讀書、工作的同學,形象和言談舉止讓她產生很大的自卑,尤其是面對同班的女同學,她更有點自慚形穢。
幾年不見,有的同學已經跟自己產生很大的距離,他們談的話題,她一無所知,介入不了。
跟他們站在一起,盡管自己的衣著還算高檔,但氣質完全不一樣。他們見過大世面,奮斗在職場中,而自己成天圍著鍋碗瓢盆,完完全全一枚家庭婦女。
一場聚會,讓她失去自信,同時也讓她醒悟:呆在家庭里的女人,生活再富足,也是價值低下。
于是,她決心摒棄父母曾經給她灌輸的那些觀念。她要好好培養女兒,讓女兒走出去,不再過自己一樣的生活。
從此,她的時間和精力,幾乎都用到女兒身上。
從女兒讀小學開始,她每天盯著女兒寫作業,抓女兒的學習成績。
但越是在乎,越是得不到。女兒不知為什麼,學習成績總徘徊在班里的中下游,一直提不上去。
她急了,原來性情溫柔的她,變得喜歡對女兒大吼大叫。她罵女兒笨,不懂她的心,說女兒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誤了自己。
她越罵,女兒越抗拒學習。
如果她不盯著,女兒就不寫作業,忘乎所以看電視或者玩手機。一旦完成作業,她想讓女兒多學習一下,那比登天還難。
因為女兒的學習,家里常常雞飛狗跳。
而讓她性情越來越暴躁的,是丈夫居然在外面又有了女人,還明目張膽,把女人帶回家。
他對她說:「你若忍受不了就出去,沒人留你。」
她跟他哭鬧,但真要她出去,她不敢。
她覺得自己文化低,并且也不再年輕,出去很難找到中意的工作養活自己,畢竟自己這些年,過慣了富有且輕松的生活。
這一切,女兒都看在眼里。
當她對女兒只有七十多分的考試成績發怒時,女兒反問她:「你有什麼資格批評我,你自己不也考不上大學,只在家里煮飯嗎?」
當她批評女兒不思進取,落后同學時,女兒怒懟她:「你自己那麼無能,憑什麼批評我?」
女兒不止一次嘲笑她無能,笑她面對其她女人登堂入室,毫無辦法,只會哭和罵;笑她沒有本領,只能靠家里養著。
她曾經哭著對女兒說:「那你好好學習,別再成為我!」女兒竟然對她說:「沒辦法,是你生了我,我只能是你的模樣。」
面對女兒的敵對和叛逆,她真的毫無辦法。
很多次女兒的責問和怒懟,讓她啞口無言,她有了一絲絲悔恨。
她悔恨自己以前沒有好好讀書,沒有考上大學;悔恨自己結婚后,聽從夫家的安排,沒有出去工作;悔恨自己面對丈夫的出軌,沒有力量對抗和離開。
然而這些都只是空悔恨,她沒有任何行動,也不知道該如何行動?
其實,為了女兒,她更應該悔恨自己這些年的不成長,然后立馬付諸行動,讓女兒看到自己的改變,從而打動女兒,改變女兒。
在對女兒的教育中,她犯了一個錯誤。在覺醒到女人應該好好讀書并走向社會時,不是改變自我,而是變成壓力施加給女兒。
在女兒沒辦法接納時,她又開始焦慮,不良的情緒和不當的教育方法,讓女兒對讀書失去了興趣。
有這麼一句話: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家長只有先改變自己,在孩子面前樹立起形象,才能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到孩子。
父母的自我成長是引領和促進孩子成長的最好途徑。
孩子的能量來源于家長,如果家長在孩子的心中是無能、無知的形象,家長絕對得不到孩子的認可,在孩子面前很難有話語權。
如果家長自己放棄成長,停滯不前,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家長的行為都在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
家長只有自己不斷成長,才有資本和底氣去要求孩子不斷進步和不斷成長。
家長的成長,除了自身的自我發展外,還包含著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新的教育方法。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還停留在批評、指責和打罵上;還不懂得尊重孩子,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只把自己的期望,甚至自己的夢想壓到孩子身上,家庭教育注定很難有效果,乃至適得其反。
家長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做好孩子的榜樣,跟孩子平等交流,聽取孩子的心聲,同時不斷改變自己做人、做事的態度,提高自己的素養,得到孩子的認可和欣賞,就能夠引領孩子不斷成長。
人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只要她能夠意識到并加以行動,讓女兒看到自己的改變,她的女兒也將隨著改變。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干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