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現階段,絕大多數人都深陷于內卷的漩渦當中。
小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需要跟別人競爭、內卷,一直到大學畢業,這「校園內卷」才算結束。
成年人,大學畢業后,到了社會打拼,就需要經歷工作、職場的內卷。到了合適的年齡,就會經歷擇偶、買房、結婚、生子的內卷。
到了中晚年,會遭遇各種不同的風險。比如說,裁員潮,退休潮,生病潮等等。只要涉及到大量的人,那內卷就會出現。
隨著他們的孩子逐漸長大,他們的孩子也需要再經歷一次內卷......每代人,都活成了繁忙、勞碌的模樣。
對此,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內卷,為什麼就無法停止,而一直持續,甚至愈演愈烈呢?
02
上文說過,只要涉及到大量的人,就會出現內卷。本質在于,資源是有限的。
一個單位,好的工作崗位,也就那幾個。誰能擁有這幾個好的工作崗位呢?每個人都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A通過考試,考上了這個位置;B通過關系,坐上了這個位置;C通過錢財,要到了這個位置;D通過討好、潛規則,擁有了這個位置。
要麼拼能力,要麼拼關系,要麼拼資源,要麼拼潛規則,要麼拼靠山,要麼拼家庭背景。反正,別人不看過程,只看你最后的結果。
就跟賺錢是一個道理,別人不看你用了什麼手段賺錢,只要你發達了,富貴了,那別人就會把你當成勵志的個案來傳播。
就跟動物世界是一樣的,強大的野獸,為了那一片領地、資源、獵物,就會殊死搏斗。誰贏了,誰就是那一片領地的擁有者。
這里談到的殊死搏斗,未必是單挑,也有可能是野獸族群的競爭。
03
前幾年,內卷,依舊是個人的內卷。而在今時今日,內卷的趨勢,貌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家庭、家族為基礎的內卷。
以前,雖然有拼爹拼媽的說法,但影響不大。如今,拼爹拼媽成為了普遍的現實,連小孩子讀個書,都需要拼父母的地位、關系、錢財。
以前,人們還會感慨,養兒子,就是為了防老。如今,不少家長的心態都變了,孩子能夠啃老,我給他安排一個好工作,就算不錯了。
以前,人們還會說,讀書出來,就改變命運了。如今,有關系的高材生,擁有了不錯的工作。而沒關系的高材生,有可能35歲就被裁員,只能送快遞,送外賣去了。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報道。有的家族,是三代煙草人;有的家族,是三代流水線打工人;有的家族,是一代農民,兩代外賣員、快遞員。
還有一個報道,某個送外賣的父親感慨,我的孩子大學畢業后,也跟著我送外賣了。
這就說明,內卷,已經不是個人的內卷了,而是以家庭、家族為基礎的內卷了。
04
內卷,為什麼會從個人的內卷,升級成家庭的內卷呢?資源更少了。
以前,資源、機會比較多,競爭不大,每個家庭都安安穩穩,自然就很少涉及到家庭的內卷,只涉及到個人的內卷。
隨著資源、機會越來越少,市場也飽和了,大部分家庭都有危機感,那全家一起內卷的情況,就多起來了。
舉個例子。在單位,你的資格、能力都符合這個位置,就想攬入懷中。這個時候,變數出現了,上司的親屬或者子女,坐了這個位置。
你希望升職當領導,而領導也有孩子,那你覺得,領導是把這個位置給你呢,還是把位置留給他自己的孩子呢?答案不言而喻。
在資源越來越少的年代,每個家庭,都成為了內卷的主體。不然,「六個錢包買房」的說法,就不會出現。
以前,都是夫妻兩個錢包買房,如今是六個錢包買房。這,不就是「內卷升級」的最好體現嗎?
05
網絡上,有一個被人瘋狂討論的金句:一代人的努力,拼不過別人的三代積累。
你一代人努力了,可別人三代人努力了。那你一代人的努力,在大家族的積累面前,不就顯得不夠看了嗎?
這個時候,你肯定會說,拿一個人跟一個家族去比,有意思嗎?其實,不是意不意思的問題,而是現實的問題。
你考上了某個崗位,去面試,別人就要有家族關系的他,而不要沒關系的你,那你不也沒辦法嗎?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一句調侃的話,貌似已經不是調侃了,而是赤裸裸的現實了。
上述說了那麼多,綜合起來就是,階層在固化,每個家族都不愿敗下陣來,就只能整個家族去內卷,造成了內卷的升級。三代老闆,三代職工,三代外賣員,三代快遞員。如此而已。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