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皇子爭奪皇位的斗爭日益激烈,最終四阿哥胤禛奪得大統,繼位為雍正帝。在雍正初期的政治斗爭中,許多康熙之子因卷入其中而遭遇不幸。
然而在這場慘烈的皇位奪嫡中,康熙最欣賞的第五子胤祺卻幸免于難,兒子保全,尊榮不減,這全仗他淡泊名利、溫文爾雅的性格。這位「皇帝中的君子」為這亂世平添了一抹清流。
陽光透過窗欞在地磚上留下斑駁的光影,康熙帝攜幾位小皇子在暖閣學業。六歲的胤祺乖巧地坐在父皇身旁,專心致志地練習著滿文書寫。
「胤祺,再來一遍。要認真啊。」康熙帝溫和地提醒道。
「是,父皇。」胤祺應聲低頭再次認真描寫滿文「父」字。
「很好,比阿哥們都寫得漂亮。」康熙帝滿意地點點頭,輕拍胤祺的頭夸獎道。
胤祺羞澀一笑,小臉微微泛紅。他的兩個哥哥胤禛和胤祉聽了暗自不滿,但也只能噘起嘴,不敢說什麼。
康熙帝自小就看好這個聰慧穩重的五弟,比起那兩個愛鬧騰的四哥八哥,他更看重胤祺這樣溫潤如玉的好兒子。每每面對兄弟間的競爭,胤祺也從不與人爭辯,只是靜靜聽從父皇的教導便了。
這樣淡泊名利、不糾結矛盾的五阿哥深得康熙帝的喜愛。他知道,這個兒子或許不夠強勢進取,但有這樣溫文爾雅的好兒子,也可消除朝堂上的爭斗紛亂。
「西寧叛亂平定了!父皇英明!」
康熙三十五年,胤祺隨父皇征討西寧叛亂歸來,在朝堂上向康熙稟報捷報。
「好兒子,你也功不可沒。這次帶兵出征,阿哥們都表現優異。朕很欣慰。」康熙帝贊許地看著胤祺和其他皇子們。
「謝父皇夸獎!臣當竭盡全力以報答父皇厚愛!」胤祺恭敬地跪拜下去。
這次西寧之役,胤祺第一次被康熙派往前線帶兵作戰。面對部下的質疑,他沒有絲毫怨言,只是靜默努力,終于得到了眾人的認可。康熙見他率領大軍歸來,心中十分欣慰。
「胤祺,朕就知道白白放心把旗營交給你是沒有錯的。你沒有讓朕失望,今后朕會更信任你的。
」康熙帝握著胤祺的手囑咐道。
胤祺感激地望著父皇,眼中泛起淚花。他知道,自己終于通過這次考驗,得到了父皇的充分信任。這對他來說,比什麼功勛都來得寶貴。
「恒親王爺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跪拜在地,高呼胤祺的封號。
「胤祺r,今后你要以親王的身份輔佐朕治理國家,要勤勉用心,不要讓朕失望。」康熙帝囑咐道。
「謹遵父皇教導!」胤祺恭敬接受,「兒臣定當全力以赴,永不負父皇厚望。」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賜封胤祺為恒親王。當時,親王僅有三人,分別是大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如今五阿哥也加封親王,實為隆重其事。
然而胤祺并不因此傲慢自滿,反而更加謹小慎微起來。
他深知父皇對自己的期望,決不能辜負這份信任。他要以更加勤勉敬業的態度來治理自己的封地,親自處理旗務,嚴格要求屬下,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父皇的信任和囑托。
「宜妃當伏法!當伏法!」
「住口!宜妃雖有過錯,但也是先朝嬪妃,還需照顧。」
在康熙帝的葬禮上,雍正帝勃然大怒,要懲罰宜妃的無禮舉動。眾臣也起哄要求嚴懲。眼看局勢一觸即發,胤祺忙前跪下求情:
「父皇駕崩未久,宜妃心中也萬分傷痛。望陛下慈悲為懷,開恩饒過。臣愿代宜妃謝罪。」
「哼!既是五阿哥開口,那就由著你了。下不為例!」雍正冷冷地丟下這句話,轉身離開了。
胤祺暗自松了口氣。他知道,四哥登基為帝后,必會報復在奪嫡之爭中與自己敵對的八阿哥和宜妃。如今看來,四哥還是留有些許舊情在的。
宜妃是胤祺的生母。盡管他自小被送離宮禁,未得到母親撫養,但骨肉之情總是在的。此時能保住宜妃的性命,胤祺已感激不盡。哪怕日后無法再獲寵如初,但只要還有一息尚存,便足矣。
「臣謹遵圣諭,萬分感激陛下厚愛!」胤祺謙卑地下拜,感激地接受雍正的嘉獎。
「朕所說的評價你的優點,并非虛言。你固然不及阿哥們英武,但溫潤固執、謙遜持重的品性,也是君子之風。朕很欣慰,你沒有辜負朕的期望。」雍正滿意地點點頭。
雍正八年,雍正帝明確表揚胤祺「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這令胤祺激動不已。
當初登基之際,四哥對自己還有戒心,擔心會動他的皇位。現在終于完全放心下來,這意味著自己在四哥心中已然立下汗馬功勞。胤祺知道,這些都得益于自己一貫的低調謹慎和恭順順從。
有人說,五阿哥是懦弱無能之輩。但胤祺心知肚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只為保全一家人的性命而已。他寧可被誤會為懦弱,也不要兄弟鬩墻相向。為統一家族,哪怕付出被誤解的代價,胤祺也在所不惜。
「一命嗚呼!恒親王殿下薨逝了!」恒親王府傳來凄厲的哭聲。
「朕甚感悲痛!仁弟殯事務必辦理得體,以示哀悼之意。
」雍正帝聞訊后,忙下旨表示哀悼。
雍正十年,胤祺因病去世,享年僅五十歲。雍正帝對胤祺的病故極為傷感,親自前往吊唁,并下旨厚葬以示哀悼之情。
臨終前,胤祺握著雍正的手囑咐道:「四哥,我這一生對不起你的只有一點,那就是我比你早些離開人世,未能盡到作為弟弟的責任。你要保重啊,國家還需要你呢。」
「傻弟弟,說什麼傻話!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朕很欣慰。」雍正不禁紅了眼眶。
胤祺微微一笑,輕輕闔上了眼睛。他的人生雖短暫,但他以自己的方式守護了這個家。臨終前看到四哥還記掛著自己,胤祺已心滿意足。
「胤祺溫潤固執,謙遜持重,頗具樂善之風,朕甚為欣慰。其墓表碑文得體足以彰顯其人品行事跡,可見亦無愧為我大清宗室。」
雍正十二年,雍正帝為胤祺立碑頒文,盛贊他為人溫潤謙遜、樂善好施,是大清宗室中難得的賢明之后,確是讓人欣慰。
至此,胤祺的一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在這場兄弟鬩墻的爭斗中,胤祺沒有向權力與財富屈服,但他得到了比這些都寶貴的東西 —— 他的家人對他的愛戴與尊重。通過對自我的忠誠,他帶來了和平,留下的遺產比任何王位都更持久。
胤祺以仁愛之心撫平了亂世的波瀾,用溫文爾雅潤色了這亂世的歷史。
他就是這黑暗年代里一道清澈的流光,照亮了他人前行的道路。
胤祺在動蕩的亂世中以溫潤固執的人格力量守護了家人,他用仁愛之心感化了旁人,成為一代君子的楷模。
正是有了這樣淡泊名利、溫文爾雅的君子存在,這黑暗的歷史才沒有陷入完全的絕望。胤祺的一生為這亂世燃起了一盞明燈,照亮了后人守正的道路。他以溫潤的筆觸彰顯了何為真正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