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陵十二釵當中,庶出的安靜知書探春,最終卻成了最大的悲劇。
她本是賈府最受寵的庶女,卻在王妃之路上跌入了無邊的痛苦,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探春作為賈府趙姨娘的女兒,是賈政的庶出孫女。趙姨娘只是妾室,身份卑微,按理說探春不該受到太多的寵愛。但奈何趙姨娘得寵,探春也就成了賈府受寵的庶女。
趙姨娘雖然只是妾,但她精明能干,深得賈政的歡心。賈政對趙姨娘寵愛有加,趙姨娘也就越發地驕橫跋扈起來。
她經常假借賈政的權威,在府里作威作福,連王夫人也不敢太得罪她。
趙姨娘明明只是個妾室,卻擅自專權,連正室也要讓著她三分,可見她在賈府勢力之大。
趙姨娘的女兒探春,也沾了母親的光,受到賈政和王夫人的偏愛。王夫人平日里對探春愛護有加,常常讓她到自己房里去,給她做些小衣裳吃的,教她針線手工,處處都讓著她。
王夫人對自己的女兒們也是疼愛有加,但她知道探春畢竟沒有親生母親,所以對她更是照顧有加,將她當成自己的女兒一般對待。
賈政更是直接將探春當成自己的女兒看待,經常叫她到自己書房去聽講學問,教她讀書識字。賈政對文學頗有研究,也樂于傳授知識。
他單獨教探春,不叫其他女兒一起學習,可見他對探春的偏愛。也許正是因為探春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賈政反而更寵愛她一些,要將她培養得文學兼美。
這樣一來,探春的生活過得非常滋潤。她不僅衣食無憂,還可以跟著賈政學習文化知識,比正室的迎春姐妹們過得也不錯。
她得了兩個長輩的寵愛,生活得無憂無慮。其實以她的出身來說,本不該如此優渥,這都源于她母親得寵而使然。趙姨娘一手締造的優渥生活,讓探春從小就過上了小姐的日子。
探春從小內斂文靜,性格溫和穩重。她雖然是個女孩子,但志向倒是很不小。
她向來有些小心思,覺得女兒家的出路無非嫁人一條,若是有機會,她也想在外面見識見識,闖一番事業。
有一次,趙姨娘來問探春,她叔叔去世后留下的銀子去哪了。趙姨娘想占便宜,探春卻強硬地回絕了她。
她說,若是自己是一個男人,早就出去闖蕩,立業維艱了。偏偏她是個女孩子,又礙于身份,只能在家里受制于人,心里著實憋屈。
探春的這番話,讓人看到她心中積壓的不甘與抱負。她明明有著過人的才華和胸懷,卻因為是個女子,無法施展手腳。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女子要出門闖蕩是很難的,探春也深感此中的無奈和痛苦。
其實探春早就看出,依靠母親的蔭蔽活著,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她需要依靠自己的實力來贏得尊重。
若她是男子,定會讀書求學,參加科舉,在仕途上闖出一片天地。但偏偏她是女子,前程渺茫,只能被動依附在男人蔭下。這讓她感到前途黯淡和無助。
她名為探春,卻總想要破繭成蝶,飛得更高更遠。女子要突破重重阻礙飛向自由,比登天還難,但探春的心中始終燃著這團追求自我價值的火焰,這是她的野心,也是她的痛。
探春從小聰明乖巧,漸漸長大后,開始在賈府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她的姐姐迎春性格直爽,有些魯莽,而她則老成持重,漸漸得到了王夫人的信任。
王夫人經常讓探春代勞家里的雜事,探春都能妥帖處理,深得王夫人的喜歡。
探春聰明能干,又知書達理,處理問題沉穩老到,王夫人也就越發倚重她了。
她比自己那些鬧騰的女兒要穩重得多,才干也更強,王夫人偶爾也會故意考驗考驗探春,見她處變不驚,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強,心中也就放心了。
就連刁蠻任性的王熙鳳,也看重起了探春的能力。有一次,王熙鳳生病在身,賈府的大事便暫時交給了探春。
王熙鳳聽手下回報探春處理事情的手段后,大為稱奇:「這孩子倒是個人才,比你們這些人加起來都強。」王熙鳳向來刁鉆,處理問題毫不留情,能得到她的認可,探春的能力可見一斑。
探春不僅辦事能力強,見識也很高明。那一年,寧國府被抄了家。眾人都還在議論紛紛,探春卻已經看到,這是賈府的縮影。
「果然今日我們也抄了家,看來大家族的覆滅,也是從內部腐爛始的。」探春洞察事理的明智,讓人不得不佩服。
她雖然年輕,卻早已看透了這門親事的興衰。她深諳團體的榮辱興衰往往取決于內部管理,寧國府垮台預示著賈府也難逃一劫,她的眼光如此犀利精準,讓人大開眼界。
按理說,探春在賈府功成名就,前途一片光明。她將來若嫁一個好人家,也能過上名利雙收的幸福生活。然而命運弄人,探春最后的結局卻悲慘不堪。
在紅樓夢中,通過一些暗示,我們能猜到探春的未來。她在花名冊中抽到「瑤池仙品」的簽詩,說她必將嫁得貴婿。她放的鳳凰風箏,也與另一只風箏在空中交絞,預示她是鳳中的鳳凰。
這些跡象都在告訴我們,探春注定成為一國的王妃。她將來必定嫁給一個王爺,過上富貴的生活。想當年她也只是一個庶女,今日能夠成為王妃,命運的轉折令人嘆為觀止。
然而好景不長,在判詞中,探春的結局卻是另一番景象——畫中的探春淚流滿面,詩句說她要遠嫁他鄉,與家人永別。
原來,探春雖被訂為王妃,但不知何故,命運弄人,她還是淪為了庶人,且要嫁到遙遠的邊疆之地。
這樣的安排,對野心勃勃的探春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
她本以為可以飛向更高的官場和權力中心,哪知一朝墮入塵埃,跌落到最底層的邊陲之地。這讓向來堅強的探春,也忍不住痛哭出聲。
她明明一直努力不懈,卻沒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探春也不得不認命,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命運的變局太過突然和殘忍,讓探春措手不及,只能痛苦地接受這個事實。
探春的悲劇,在很大程度上是宿命使然。她作為庶女,本不應有太高的地位。能夠在賈府受寵,她的人生已經走得比許多女子幸福太多。以她的出身,本不該享受這樣的榮華富貴。
她又是一個女子,要受盡門第舊制的桎梏,難以自主選擇自己的命運。在那個時代,哪怕她再優秀,也難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宿命。
女人要受制于父權制度,她的命運終究掌握在男人手中。
就算她憑借自己的能力在賈府小有成就,又能如何?她始終逃不出是個女子的桎梏。她的人生終究要依附于一個男人,她的命運也終究要聽憑那個男人來決定。
後來探春成為王妃的夢想破滅,也在情理之中。她這樣的庶女,能夠一時得寵,卻終究翻不了身。正室還在的情況下,她很難再獲得更高的地位。用過即棄,是她這個身份的宿命。
可惜她生不逢時,若是她生在一個排場不那麼重的時代,沒準她就能憑自己的能力去闖一番事業,不會總是碰壁。種種的宿命桎梏,讓探春即使再優秀,也難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探春的故事告訴我們,命運往往不由人決定,但我們需要做的是,不管在什麼環境下,都要發揮自己的能力,活出精彩人生。
即使結果不盡如人意,但過程中我們給自己的努力和堅持,也決定了一個人的高低。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承受著來自于出身和時代的桎梏,但同時也都有著改變命運的能力。正如探春不管身在何方,都一定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贏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