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時期,皇權達到空前絕對,國力強盛,被認為是清朝全盛時期。但皇權的鞏固過程也伴隨著殘酷的朝堂斗爭和腥風血雨。
1738年到1740年,發生了「結黨案」,乾隆帝針對宗室弘晰采取極為毒辣的手段,經過精心設計,最終達到既徹底除掉弘晰這個心腹大患,又不過分擴大打擊面,巧妙地保持皇權長期穩定的目的。
這一事件深刻折射出年僅二十幾歲的乾隆帝駕輕就熟的政治智慧與令人膽寒的手段。
1738年,乾隆三年,距離乾隆帝即位僅僅三年時間。
當時正值乾隆皇帝治世初期,朝局動蕩變數重重。剛剛登基的皇帝,權力地位尚不穩固,朝中強敵環伺,邊疆民變此起彼伏。
乾隆帝深知,自己正處在權力最為動蕩不安的時期,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皇權乃至生命。因此,乾隆帝時刻保持警惕,小心應對各種變故,以求國家長治久安。
這一年,宗室允祿等人被指責「結黨營私,往來詭秘」。這個消息對年僅23歲的乾隆帝猶如晴天霹靂,立即緊張起來。
他意識到,此時朝局動蕩,自己剛剛繼位,皇權尚不穩固,朝中勢力盤根錯雜,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別有用心者趁虛而入,造成權力更迭。
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結黨案,就可能成為鏟除自己的導火索。必須迅速展開調查,嚴厲打擊,以杜絕變故萌生。
允祿,是康熙帝第十六子允礽的孫子,雍正時期襲封莊親王,乾隆登基后受到優厚待遇,擔任輔政大臣。他曾助乾隆穩定局面,處理政事,乾隆也十分信任。
但他性格庸碌,不能成大事。弘晰,是康熙帝四子允礽的兒子,曾被雍正帝永遠監禁,後來復職擔任親王。他生性驕橫,野心勃勃。兩人頻繁往來,讓乾隆帝直覺情況不妙。
1739年乾隆四年十月,乾隆帝決定利用允祿等人「結黨營私」之事挖掘真相。他迅速設下天羅地網,展開調查。
宗人府應詔厲兵秣馬,對允祿等人進行嚴密調查。大批官兵對允祿的府第進行排查,將他的住所翻個底朝天,試圖找出他與弘晰私下勾結的證據。
允祿更是反復被傳喚到宗人府接受正反復審,稍有破綻就遭到纏斥窮追。允祿面色灰敗,死不承認與弘晰之間有任何不正當來往,但宗人府絲毫不會放松。
與此同時,乾隆帝在幕后暗中操縱,引導調查的重心放在弘晰身上。他故意放出言語,聲稱弘晰野心勃勃,意圖謀反。宗人府接到暗示,立即對弘晰生活起居展開徹查,終于發現弘晰的確存在許多問題。
經過詳查,宗人府很快向乾隆帝正式奏報處理意見,斷定允祿等人均應該受到嚴懲。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乾隆帝并未完全同意宗人府的建議。
相反,他宣稱需要考量大局,站在關懷的角度,認為允祿只是昏庸被人利用,沒有實際罪過。其實,乾隆帝這樣做,是想保全允祿這個曾支持過自己、尚具潛在價值的宗室力量。
如果過于嚴懲允祿,勢必會激化其他宗室的反感情緒,導致皇權更加不穩。因此,乾隆帝讓允祿保留親王爵位,只是免去其輔政大臣等重要職務,相對寬容地處置。
真正進入乾隆帝打擊重點的,只有弘晰一人。乾隆帝嚴辭痛斥弘晰生性奸詐,屢次無視皇命,野心昭然,必然懷揣危險用心。
乾隆帝斷定,這個曾被監禁過的弘晰,勢必會成為未來動搖皇權的炸彈,必須及早拆除。最終,乾隆帝下令將永遠監禁的極刑加諸于弘晰,將他徹底驅逐出皇室,永不得翻身。
乾隆帝的處置令整個朝堂為之震驚。允祿等人基本沒有受影響,唯獨弘晰遭了殃,罪名也極為突兀。
大家暗自猜測,此事蹊蹺,極有可能是乾隆故意設套,借題發揮,構陷弘晰。但在皇權高壓統治下,無人敢對乾隆的決定有絲毫非議,只能默認皇帝的安排。
1739年十二月,事情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機。宗人府突然又抓住弘晰的把柄,稱其私下向巫師詢問機密朝政內情,嚴重觸犯皇權,極為不敬不軌。宗人府立刻再次請求重罰弘晰,以正朝綱紀律。
乾隆帝聞訊大喜,終于如虎添翼。他立即正色宣布,弘晰此次罪證確鑿,已觸犯皇權底線。
乾隆帝嚴詞痛斥弘晰妄圖窺探朝政要務,膽大妄為,罪該萬死。
整個朝堂也一哄而上,跟著要求嚴懲弘晰,以正君權。乾隆帝趁勢宣布弘晰以下犯永遠監禁。緊接著在1740年正月,終于正式宣判弘晰除去宗室資格,將他徹底驅逐出皇室,永世不得翻身。
經過一年多的周密布局,乾隆帝的毒計終于大獲全勝。他先用「結黨案」的名義永遠監禁弘晰;待眾人對此習以為常時,再找出巫蠱之事,正式將弘晰開除宗籍,徹底斬斷弘晰翻身的可能。
乾隆帝步步為營,滴水不漏,先軟后硬,終于排除了這個對皇權虎視眈眈的心腹大患,鞏固了皇權的長治久安。
整個事件歷時兩年余,乾隆帝表現出驚人的政治智慧和手腕。他的策劃渾然天成,步步為營,既清除了弘晰這個隱患,又沒有連累允祿等無辜宗室,沒有過分擴大打擊面,對皇權造成新的動蕩。
此舉可謂一箭雙雕,精準解決問題,保證了皇權的穩固。
這起看似簡單的「結黨案」,背后是年僅二十多歲的乾隆帝駕輕就熟的政治智慧與高超手腕。乾隆帝洞察事機,慧眼識人,出奇制勝,處心積慮排除異己,手段高明而毒辣。
這樣的明爭暗斗為日后乾隆時期皇權達到空前高度奠定了基礎。乾隆從這次事件中積累的處變不驚、以毒攻毒的斗爭經驗,也成為他後來鎮壓各種朝野動蕩的重要法寶,被乾隆運用得爐火純青。
正是憑借這種驚人的政治智慧與手腕,乾隆帝才建立起空前絕后的皇權,帶領大清進入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