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商周之國,自黃帝開天辟地,三皇五帝奠定人族根基,涌現出眾多英杰。當年人族曾與仙族并駕齊驅,人王之尊號令天下。誰知一場封神潮水,竟使人族落入塵埃,任由仙族擺布。紂王自焚火海,人皇氣數已盡,萬劫不復。
為何神仙要奪取我們的靈氣和寶貝?他們為何高高在上,將我們踩在腳下?我們大商民族,難道就只能任人宰割,永世難翻身?
我商周民族源遠流長,自女媧補天以來,便是人類文明的主宰者。當年三皇五帝治世,各盡其能,創造了燦爛的夏商文明。其時的人族皇帝,不僅統治人界,亦受到仙界和妖界的敬重。
當黃帝敗綠癭大戰于阪泉之野,匍匐在地,痛哭流涕時,高高在上的昊天上帝頓感人皇的偉大。
昊天遣玉鼠玉兔下凡,傳授黃帝《九鼎神農本草經》與《九鼎神農百草》,助黃帝治國平天下。此后黃帝位列三皇之首,人族鼎盛一時。
三皇之一的軒轅黃帝,乃我人族至尊至貴的始祖。當其擊敗蚩尤,統一中國而備受重創之時,仙界的昊天上帝為表示敬重,特別派遣使者下界相助。
足見天帝對人皇的敬重已達對等的地步。黃帝得仙家玉兔玉鼠相傳醫典,遂創立我神農氏中醫學傳統,造福蒼生。
此后人族更加繁榮昌盛,誕生出軒轅十子等英杰。至今黃帝仍受萬民敬仰,其地位不減當年。
至殷商時期,紂王繼承黃帝衣缽,號令諸侯。
當時神仙與人類和睦相處,東海龍王與陳塘關總兵李靖為兄弟,龍子與李家兒子亦為知交。
紂王麾下,亦有如李靖般通曉仙術的大將。云中子等仙家弟子甘愿投效人皇賬下。故知當時仙凡沒有界限,人族地位崇高。
紂王為商朝末代君主,亦是人族英明神武的繼承人。他將人皇的榮光發揚光大,使商國成為殷代盛世。
當時神仙與人類親如一家,龍王與人類官員稱兄道弟,子女們更是青梅竹馬。這種融洽關系足以說明,人族地位不減神仙。
紂王麾下通曉仙術的大將更是證明人族亦可與仙界比肩。無分界限的仙凡關系,充分彰顯了人族的鼎盛時期。
周武王姬發興兵滅殷已久,此時天機一到,元始天尊遂決意助周成事。他聯合昊天上帝,召集萬仙,擬定了第一封神榜。
封神榜共有三百六十五位神名,明確劃分為仙位、神位和人位三級。其中昊天、元始等諸仙居上首,人族如姜子牙等則排在末位。一時間,仙族地位大增,取代人族成為三界寵兒。
封神后,諸神云集天宮,過起了食利之生活。他們將人間僅存的天地靈氣盡數汲取,丹藥仙桃悉數掠去。西王母的蟠桃園便是從崑崙仙池遷就而來。人類要想修道成仙,環境已然艱難。
神仙們更將煉丹之術獨占,不肯傳授人間。許多秘籍被封存在天宮,凡人難以窺見。
仙家弟子如孫思邈,亦只得依靠夢授與偶得書簡修道。民間求仙問道之風盛行,然而大道已遙不可及。
封神一舉顛覆了人族與仙類的格局。憑借元始天尊的智謀和昊天的號召,仙族終于改寫了歷史,將人族踢下神壇。
他們不甘人間資源匱乏,遂大舉掠奪三界靈氣。人類求仙心切,他們卻獨占秘笈,嚴禁外傳。民間求仙如鄭成功等,無奈只能依靠偶得殘箋。神仙們將我們當成螻蟻,擺布苛待。他們忘卻人皇恩澤,只圖衣食無憂。
人族地位日益下降,終至姬發稱天子,取代人王之位。這標志著人族不再是三界共主,而是屈居人間。仙神高高在上,人只能仰視祈求。
天子只是一個受命之身,已經失去了人皇的尊嚴與力量。人已無權駕馭三界萬物,只能任由仙族擺布。這對我商民族是莫大的悲哀。
紂王于九曲黃河畔焚身殉國,正是對人族氣數將盡的絕望與痛心。他明白一切已無法挽回,只能以身殉民,謝罪于天。兄弟同胞啊,我們的輝煌已一去不返了!
自姬發奪權稱天子,人族命運便已盡毀。天子不過是一個傀儡,人不再是三界之主。我們反被仙族統治,淪為階下囚。
紂王其實早已洞察天命,看清這劫數難逃。于是他來到發源自三皇五帝的母親河黃河邊,于熊熊烈火中焚身殉國,以表明人皇已至絕境。
我們人族頃刻間墮落成孤苦眾生,再無翻身之日。紂王殉國一事,警示我們人族已到了萬劫不復的地步!
可人性本善,仁義之心永不磨滅。縱使命運多舛,人間之光終會再現。
仙道非真道,神仙不過是過客。活在當下的你我,才是這人世的主角。不必掙扎于過往與未來,當下便是永恒。
讓我們守住本心,感恩一切美好,即便寸草春暉,亦令人欣慰。
縱使人族淪落,可我們本性仁善之念永存。雖歷劫數,終有翻身之日。
我們不必像神仙般強求長生不死。活在當下,感激身邊每一寸美好才是真理。
不必悲嘆過去,不必妄思未來,當下的平凡生活即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所在。讓我們善待他人,感恩生命,在簡單而美好的今時今日中找尋人生的意義。
人生有緣千載,不負君子一相逢。縱然滄海桑田,人間煙火不絕如縷。但盼每一個過客,都能感受這人間之美好,離開時,也能心滿意足。
封神變遷,滄海桑田,種種都只是過眼云煙。我們每個微不足道的過客,也終會翩然離去。但能心懷感激,認識到人世間的美好,與有緣人相逢相知,便已是此生無憾。
不管我們處何種境地,但能守著一顆赤子之心,認識到生命意義的所在,這人世間便永遠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