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表達愛意的方式是什麼?對不同的人來說,表達愛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對熱情奔放的西方人來說,表達愛意的方式可能是一個親吻或是擁抱;
而對于含蓄的亞洲人來說,表達愛意的方式可能是一杯緩解疲勞的熱牛奶,也可能是一袋父母自己都舍不得吃的橘子。
不過,無論是對于西方人還是亞洲人來說,一個表達愛意的通用方式就是對別人好。
當你想對一個人好的時候,你會不自覺地關注他的生活,想為他提供自己能夠提供的幫助,想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給對方。
但是你知道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對一個人太好反而不會得到理想的結果,很多時候,對方不僅不會記得你的好,反而還會恨你。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般來說,對一個人的好往往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表現出來。
第一種是物質上的幫助,第二種是情感支持或是情感付出。我們先來說說第一種。
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們會在什麼情況下為他人提供物質幫助?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在對方出現經濟上的危機時,人們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對方提供一定的幫助。
在這里,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提供物質幫助的一方和被提供物質幫助的一方往往會處于一種不對等的關系。
被幫助的一方會產生一種這樣的感覺,幫助自己的人具有比自己更加強大的經濟條件,他們更加優秀,生活條件也更加優越。
而相比之下,自身的條件卻完全不能與之相比。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產生一種自己非常虛弱、差勁的感受。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想承認自己比別人更差勁。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幾乎所有人都會在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時產生一種自卑感、落差感,甚至是嫉妒感。
因此,很多人在接受幫助的時候都會產生一種羞恥感。
人性是非常復雜的,在接受幫助的時候,對方會感激你,但同時也會嫉妒你,痛恨你。這是人性的本質,是絕大多數人都無法避免的一種心理。
正是因為這樣,人才不能對一個人太好,對一個人太好,可能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中國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升米恩,斗米仇。」也就是說,當人們第一次幫助他人的時候,他人會對你產生感激之情。
但是如果人們總是對同一個人施以援手,到了最后他們反而會記恨幫助自己的恩人。
因為,這一次又一次的幫助就是在時時刻刻提醒他們自己過得比別人差。久而久之,他們會認為對方對自己的幫助是理所應當的。他們覺得對方過得比自己更好,賺錢更容易,付出這麼多才是理所當然的。
正因如此,當對方不再幫助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會記恨對方。
不僅如此,對于一些心思比較重的人來說,他們不僅不會感激幫助自己的人,反而還會懷疑對方是不是有一些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這種人心思狹隘,一定要及時遠離。
人性的本質就是貪婪。
當人們在不努力、不付出的情況下就能獲得幫助的時候,這會讓依賴心理和貪婪心理在一個人的內心滋長蔓延。在那個時候,一個人內心最黑暗的一面也就暴露出來了。
所以,在為他人多次提供物質幫助的時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物質幫助意味著一種物質上的不平等,當人進入到這種不平等的關系時,即使是關系再好的朋友也很難維持原來的感情,很容易出現嫉妒、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
除了物質幫助外,還有一種「好」叫做情感支持和情感付出。他們對別人好的方式不是付出金錢,可能是通過另一方式表現出來的。比如,每天給對方做早餐,關心對方,照顧對方等等。
在[兩.性]關系中,這種付出方式是非常常見的。當人們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就會忍不住為對方付出自己的一切。
然而,現實卻遠比愛情要殘酷許多,那些為了心愛之人付出一切的人往往最后都會落到不被珍惜的下場。
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曾經提出過一個觀點,他認為,消費者對某個商品的需求程度是隨著價格的增高而增高的。
這個觀點後來被命名為「凡勃倫效應」。
通俗點來說,凡勃倫效應其實就是饑餓營銷。
在親密關系中也是如此。當人們對一個人越好的時候,往往也就越不容易得到珍惜。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越是容易被得到的東西越不容易被他人珍惜,即使這些東西非常珍貴,他們也會表現得十分輕視。
這也是人性之一。因此,對一個人好,一定要一點一點的付出,不要一下子投入太多。同時,在對他人好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有所保留。只有這樣,對方才會珍惜你的付出。
否則,對方不僅不會珍惜,反而還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當你指責對方不懂得珍惜時,對方還會產生怨恨心理。
沒有底線地對他人好其實就是在向對方釋放這樣一個信號:這個人沒有底線,更好欺負。
因此,在職場中,這種性格的人很容易受到欺負,也很容易被別人看不起。
而在親密關系中,這種人也很難被被人珍惜和尊重。
一般來說,這種人都是屬于那種討好型人格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注和愛,所以他們總是使出渾身解數去討好父母,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去獲得父母的關注。
他們其實非常自卑,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他們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因為他們總是擔心自己一旦拒絕他人就會獲得負面評價,他們不想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但是,討好型人格的人同時也非常苦惱,因為他們總是活在外部世界對他們的評價里,精神內耗也比較嚴重。
因此,在和他人相處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自尊和自信,更要自愛。無論對誰都不要無條件地付出,否則可能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