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看官老爺們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章仕仁
編輯|章仕仁
●○ 前 言 ○●
中國食用油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周代的文獻中就有記載。
然而有一種油,在華「潛伏」32年,假裝自己是國貨,收割了無數百姓的錢包,一年撈金2575億!
它就是金龍魚!
金龍魚是如何成為外國品牌的?又是如何「隱藏」了自己32年,在國內賺的盆滿缽滿的?
①
●○ 金龍魚的出現 ○●
在眾多食用油品牌中,金龍魚的廣告曾經一直出現在電視廣告里,一句「1:1:1調和油」,讓很多消費者耳熟能詳。
群眾對國貨熱情高漲,卻殊不知,在我們身邊的金龍魚食用油居然也是一個騙局。
它從包裝食用油起家,能進入中國市場,其實完全是依托當年特殊的市場形勢。
在早年,國內的食用油沒有獨立包裝售賣的形式,家家戶戶都是拿著漏斗和油壺去糧油店打「散裝油」,金龍魚從中看到了商機,一個計劃悄然而生。
1991年,金龍魚的第一桶食用油進入中國市場,獨立包裝成了一大賣點。
彼時食品市場面臨改革,人們越發重視食品安全和衛生問題,獨立包裝油的出現,讓所有人眼前一亮。
因為第一款產品就大獲成功,金龍魚之后的日子順風順水,它在國內各大超市呆了32年之久,無論是產品還是名聲幾乎都是人盡皆知的存在。
在市場穩定之后,金龍魚又緊接著投放了大量的廣告,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國民品牌。
人民群眾的愛國情緒高漲,自然對國貨珍惜有加,很多進口食用油的銷路不夠好,唯獨金龍魚一枝獨秀,逐漸成為行業的龍頭企業。
除了在中國瘋狂生長,它還把觸角伸到了其他國家,搶占市場份額。
32年的時間里,金龍魚的口袋越來越鼓,如今年收入已經達到2575億!
在如今驚天的收益背后,卻別人發現,它根本不是什麼國貨,一切的一切,都是有人在背后別有用心的偽裝。
原來,生產方和投資方利用了國人對國貨的支持,把金龍魚塞進了市場,并且通過一系列營銷手段,給人一種它是國貨食用油的假象,但實際上,這家公司來自新加坡。
新加坡的公司利用中國元素打造出來的品牌
,如今卻在不停的獲得收益。
金龍魚有如此成功的銷量和收益,誰才是最后的受益方?
其實,從一開始的「操盤」到盈利,都離不開一個人的運籌帷幄,他就是郭鶴年。
②
●○ 華人老闆狂攬2575億 ○●
郭鶴年這個名字聽起來非常中國,事實上,他出生于馬來西亞的一個華人家庭,祖籍就在中國福建。
因為家里幾代人都在馬來西亞經營米糧生意,郭鶴年的商業頭腦一直都非常在線。
1947年,24歲的郭鶴年拿著家里給的10萬馬來西亞幣去往新加坡創業,在這里,他從零開始,開創了一家公司。
然而第二年,因為父親病逝,他又不得不重新返回馬拉西亞,經營整個郭氏的家族企業。
在經營初期,郭鶴年先是從家族的固有產業米、面、糖開始,短短幾年時間成為「馬來西亞糖王」,控制了國內的蔗糖業。
然后又開始大搞運輸業,通過航運,從事國際商品貿易,把自家的商品越賣越遠。
在家族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后,郭鶴年又看中了馬亞西亞的木材市場,依托國家的森林面積,大力發展林業深加工。
70年代初期,房地產市場剛剛興起,郭鶴年再次乘上東風,不僅開創了彩虹集團,而且還辦了一家酒店,取名「香格里拉」。
1991年,他又在新加坡創立豐益國際公司,沒想到就是這家公司,讓郭鶴年的身價大漲,金龍魚食用油,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1986年,金龍魚在馬亞西亞注冊商標,1988年郭鶴年開始和中糧合作,直到1991年,第一桶金龍魚出現在中國市場。
因為提前搶占了先機,金龍魚有大量的時間做布局。
郭鶴年有著豐富的營銷經驗和進出口經驗,他先是在中國提前布好物流網絡、廣納經銷商,然后同時登上電視廣告,打造魔性的廣告詞,力求讓大眾耳熟能詳。
當大眾剛剛有飲食營養意識的時候,金龍魚高喊口號,用「1:1:1」調和油讓人覺得它就是最健康的存在。
回首這句廣告語,大家其實并不明白什麼是1:1:1的意義,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金龍魚殺出重圍。
除了廣告語雷人,郭鶴年在請代言人方面絲毫不手軟,先是世界冠軍林丹夫婦,再是影視明星黃曉明,然后是選秀節目火起來的歌手張靚穎,這些明星的代言,也為金龍魚帶來了知名度。
值得一提的是,金龍魚還有幸加入了國家品牌計劃,很多旁觀者認為,只要加入了國家品牌計劃的就一定是國貨,其實則不然,按照加入規定,凡是對中國經濟有貢獻的品牌,都是有機會參加的。
這樣的誤區,讓金龍魚更加像是國貨。
更為巧妙的是,金龍魚這個名字取得讓業內人士拍案叫絕。
郭鶴年作為馬來西亞的華人,他深諳中國文化,對中國人喜歡的東西和寓意了如指掌,光看「金龍魚」這三個字,誰能看出有一點外國品牌的影子?
金龍魚的名字像國貨,
它的包裝設計更是整片的中國紅,也難怪消費者看不出來。
相比于別的食用油品牌,金龍魚不僅有「偽國貨」的外衣,價格也相比其他油類品牌更加便宜。
就這樣,金龍魚一舉拿下中國市場,占據食用油市場的40%,光是2022年的營收,就已超過2575億!
然而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事業,公司的體量一旦變得冗長,就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拖后腿,金龍魚開始頻頻爆雷。
③
●○ 負面新聞頻出 ○●
隨著金龍魚的母公司越做越大,很多「一奶同胞」的其他品牌油紛紛上市,胡姬花、歐麗薇蘭、香滿園等等品牌名如雨后春筍一般拔地而起。
產業越做越大,負面新聞也越來越多。
2006年,母公司豐益國際在新加坡上市,十四年之后,金龍魚以益海嘉里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名字在國內上市。
大家戲稱金龍魚是「油中茅台」,然而他們拿著高額的利潤,管理上卻一言難盡,對不起廣大消費者。
原來,金龍魚公司在商品安全上頻頻出問題,尤其在中國市場售賣的產品,總是被檢查出不合規范,在記者和有關部門的曝光下,一件件丑聞浮出水面,群眾的不滿愈演愈烈。
2015年,溫州警察破獲了一起制假售假的案子,犯罪分子在小作坊里做出5000箱假的金龍魚食用油,它們還沒來及的流入市場,就被一網打盡。
在制假人員的口中,大家才知道冒牌食用油一箱只要120元,而正品金龍魚一箱要210元,如此價格差,讓個別人動了歪心思。
雖然這不是金龍魚企業親自造假,但這樣的事情發生,足以說明他們公司存在技術漏洞,讓外面的小作坊仿制成功。
2020年,金龍魚再次爆出丑聞,旗下在哈薩克斯坦的子公司制造出600多噸不合格的食用油,并且在包裝上沒有做出轉基因標識。
當時,我國海關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且拒絕這麼多貨品入境。
其實,關于轉基因的問題金龍魚總是支支吾吾,風波不少但總是說不清楚。
他們拒絕公布轉基因的比例,很多東西也沒有公開透明的公示出來,也難怪消費者們會有疑心。
除了自家油有問題,金龍魚和家樂氏的合資公司也問題頻出。
他們在泰國進口的兩萬多盒谷物早餐中,被查出黃曲霉素超標,最終被重罰,這幾個事件,也側面反映出金龍魚公司在進口商品方面的管理漏洞,監管失靈。
緊接著,金龍魚旗下的大米產品也出現問題。
在某購物平台,金龍魚的大米評論區淪陷,很多消費者反映,大米買回家之后有的發霉、有的生蟲,還有的煮好之后聞出異味兒。
在無數消費者投訴之后,購物平台只能退款、賠償,并且對店鋪作出處罰。
但是即便如此,也已經影響到金龍魚的品牌形象,網友們吐槽大米的包裝精美、價格虛高,到手之后卻完全虛有其表,質量堪憂。
經過種種負面新聞,金龍魚的產品銷量一降再降,之前誤導消費者是國貨的事情也被拿出來討論,甚至還出現了抵制的聲音。
不知道企業領導們看到如此現狀,有沒有反思自己的問題,找出痛點?
●○ 結 語 ○●
不管是進口商品還是國產商品,質量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都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如果金龍魚一直不改變自己的經營方式,持續爆出食品安全問題,那麼迎接它的只有懲罰。
你買過金龍魚嗎?對它又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在評論區下方暢所欲言。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