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客廳是家里的核心活動區,那麼「去客廳化」就是擺脫束縛,追求自由的體現。
在這里,你可以讓每一寸空間都充滿可能性,也可以將任意角落變成自己的專屬區。
本期帶來的這套案例,屋主就秉持了「去客廳化」設計,讓原本只有45㎡的小家,有了足夠的松弛度與呼吸感,以至于很多網友看到后都說:看著都很爽。
本案來自上海,典型的老公房戶型,屋主是一對年輕的夫妻,向往自由、溫暖的居住形態,并且不考慮孩子、留宿的可能性,所以不需要兩個房間。
原戶型最大的問題,就是空間較為封閉,以及動線過于集中,十分不符合年輕人的居住需求。所以為了釋放空間,布局改造時也打破了傳統。
改造亮點:
1、拆掉客廳隔墻,做LDK一體化布局。
2、衛生間向臥室擴大,做三分離布局。
3、臥室做地台床布局,提升利用率。
當空間結構重組之后,進門就見廳。雖然少了一點私密性,但對于小戶型來說,卻也帶來了更為通透、明亮的視覺感。
更換原有的入戶門,并將門洞高度與室內頂面平齊,除了看上去大氣了許多之外,也間接性提高了視覺層高。
鞋柜位于入戶門一側,解決了基本的收納和展示需求。同時,上下柜門均做無拉手設計,也最大程度強調了空間的秩序感。
進門另一側就是一體式的餐廚區,全開放式的空間結構,不僅僅與客廳做到了貫通,也強調了生活的互動性,讓家居氛圍更加和諧幸福。
不僅如此,餐廳上方預留的中央空調,也讓屋主在烹飪時有了更為舒適的環境。
L形的櫥柜+冰箱組合,充分遵循了拿、洗、切、炒、放的人性化動線,再結合旁邊的餐桌隔斷,還進一步拓展了廚房的使用面積。
通體全白的櫥柜,搭配上白色的小墻磚,讓整個空間都明亮干凈了許多。尤其是縱向鋪貼的手工墻磚,更是有效拉升了視覺層高。
可拉伸式的餐桌,不僅僅滿足了家人朋友聚餐的需求,還兼顧了辦公、休閑功能,為生活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
時尚的飛碟吊燈,除了其本身造型就很有藝術感之外,也為這個用餐區帶來了獨特而又溫暖的氛圍。一杯茶,一本書,或許歲月靜好的生活就是這麼簡單。
綠植作為家里最富有生機的點綴,不僅僅是一種裝飾,也體現了屋主對自然生活的熱愛,讓家成為一個與自然共生的美好空間。
餐廳看向客廳視角,納入南陽台,打破傳統布局,再通過寬大的窗戶,整個空間都引入了自然的采光,讓每一餐都變成了一場室外美景的享受。
「去客廳化」設計,并不是不要客廳,而是以更加自由的方式,賦予空間更多的變化與場景模式。
或許是一個溫馨的家庭影院,或許是一塊健身瑜伽區,或許是一塊心靈放空地。總之,多元化的設計理念,也更加符合了屋主對不同生活的需求。
當陽光透過百葉灑入室內,就猶如一幅溫柔的畫卷徐徐展開,讓屋主可以親臨大自然的溫暖。
此外,放棄傳統的定制柜,并添置一組成品收納架,也在滿足展示的同時,給予了空間更多的松弛。
原衛生間十分狹小,并且缺少采光,所以在改造時就向臥室做了擴大處理,一來滿足了三分離布局,二來也讓各個功能區擁有了舒適的伸展空間。
定制的台盆柜下方是貓咪的專屬區,在滿足收納和清潔的同時,也具有了良好的通風環境。
利用臥室面積改造的獨立淋浴區,墻面選擇了長虹玻璃隔斷,讓內部空間更加開闊明亮。而下沉式地面以及隱藏式的下水組件處理,也在生活中做到了簡潔易清理。
獨立的馬桶間,利用包下水管的空間設計了一組窄柜,既保證了空間的工整性,也方便收納一些日常衛生用品。
結合屋主的生活習慣,臥室并沒有做木門隔斷,而是以全通透的方式,給予了空間無限的擴展性,讓生活動線更加自由。
當臥室面積被壓縮之后,布局上選擇了更為節省空間的地台床,再結合整面墻柜,既擁有了超強的收納力,又做到了簡潔輕盈。
此外,在空間以白色調為主的情況下,原木元素的增加,也很好地平衡了空間基調,使其看上去不會顯得太過蒼白。
寫在最后:
本案就分享到這里,其實就如上面說的那樣,「去客廳化」設計,并不是舍棄客廳,而是以打破傳統布局的思維,重新定義空間的功能性,使生活模式更加自由豐富,所以大家在裝修時,千萬不要被誤導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