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河北石家莊發生了一件事:
一名10歲男孩在所住小區走失,200多名熱心市民徹夜尋找。
幸運的是,找到了。
不過,找到后孩子的一番話,令眾人沉默了。
事情發生在12月16日。
雖然這天是周六,孩子也沒閑著,父母安排了課外輔導班。
按照往常的慣例,小男孩在下午4點多上完畫畫課后會回家寫作業。
然而,男孩媽媽卻怎麼也等不到孩子回來。
焦急之下,只能前往畫室詢問。
可畫室的老師卻說早就下課了,小男孩媽媽又找周圍的親朋好友問了個遍,都說沒看見她的孩子。
此時天色已經黑透,室外零下16攝氏度。
下課不回家也沒有找朋友玩,又能去什麼地方?
小男孩媽媽連忙報了警,又查了附近的監控。
發現下午4點30分,孩子確實從畫室走了出來。
但他并沒有回家,而是小區里玩了一會,隨后在傍晚6點38分離開了小區。
孩子離開小區,遲遲聯系不上,這讓父母的心沉到了谷底。
當天晚上10點半左右,一家人又對外貼出尋人啟事,還聯系上了搜救隊,請求大家幫忙找孩子。
好在大家都很熱心。
這個夜晚,不但救援隊和員警出動了,還有200多名小區居民共同參與了走失男孩的搜尋過程。
零下16度,寒風刺骨,搜救人員開啟了以小區為中心向四面擴散的地毯式尋找。
用救援隊隊長的話說:
「能找的地方幾乎都找了,還是沒見人影……」
就在小男孩父母陷入絕望的時候,喜訊終于傳來:孩子找到了!
次日早晨7點半,在附近小區一戶居民家的陽台底下,找到了這個小男孩。
被發現的時候,孩子臉頰、鼻子凍得紅通通,抱著腿瑟瑟發抖。
但是,意識十分清醒。
搜救隊當即把孩子送往醫院。
好在,孩子只是覺得冷,沒有生命危險。
看到孩子平安,所有人都松了口氣。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寒冷的天氣,為什麼孩子寧愿待在外面也不愿回家?
據參與救援的隊員透露,孩子不愿意面對父母,所以抗拒回家。
「孩子學習挺好的,家里給他的壓力太大了,給報了美術、數學、鋼琴等,課外班太多了。家里望子成龍,沒想到給孩子造成這麼大的影響。」
短短幾句話,信息量卻很大。
望子成龍是好事,但凡事過猶而不及。
難以想象,孩子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壓力,才會寧愿待在外面挨餓受凍,也不愿回家。
河北石家莊10歲小男孩離家出走事件,讓我想到了那個因沒考上985大學,遭父親家暴的16歲天才少女。
女孩父親姓吳。
父母早年失婚,女孩跟隨父親生活。
也許是因為婚姻的失敗,吳父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全都寄托在了女兒身上。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女兒考上985高校。
似乎這樣,他失敗的人生就能重返輝煌。
2022年,16歲就參加大學聯考的小吳考上了一所一本院校。
雖然不是985,但也沒有人會說她不優秀。
畢竟她才16歲,實屬跳級小天才。
但吳父卻非常不滿意。
他無法接受女兒才考了個一本的事實,要求女兒必須復讀,直到考上985高校為止。
從小被父親控制著長大的小吳,敢怒不敢言,只能答應父親復讀。
可她沒想到,自己明明已經答應復讀了,等到學校開學,父親卻不讓她去學校上課。
對此,吳父的回答是:
「學校老師教的如果有用,你就不至于連個985都考不上。這一年,我親自教你。」
吳父辭掉工作,專門在家教小吳功課,還限制小吳自由。
他禁止女兒與外界交流,看著滿頭長發的女兒氣不打一處來,認為這是不務正業的表現,便拿剪刀強制剪掉女兒的頭髮。
他還不讓女兒吃飽飯,大冬天讓女兒洗冷水澡,美其名曰「苦其心志、餓其體膚」……
當此事被外界知道后,非議隨之而來。
吳父卻理直氣壯地說: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女兒一心讀書,不要在打扮上‘浪費’時間,為了讓她擁有更加堅韌的人格……」
他口口聲聲說為了自己的女兒,卻從未關心過女兒活得累不累。
他不明白,過于厚重的愛,只會讓孩子感到窒息。
正如周國平所說:
「父母無權決定孩子的未來,因為他的未來,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即他的外在遭遇;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他應對外在遭遇的心態和能力。」
讓孩子在本應無憂無慮的年紀變成一個滿懷心事的大人,是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失敗。
來源:電視劇《小歡喜》
孩子的心理世界是天真的,同時也是容易走極端的。
他不像成年人,遇到絕境會自我化解,從困境中走出來。
可是,很多成年人卻意識不到這一點。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似的樹葉。
你能接受桃花和荷花的顏色不一樣,你能接受梅花和杏花的氣味不同,為什麼就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跟別人不一樣呢?
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同。
正如董宇輝所說:
「不要擔心你家蘋果比別人家熟得晚,那是你家蘋果比別家的甜,要學會有耐心,等待花開 、果熟的時間。」
曾看過一段令人動容的視訊。
山東青島,某小學開家長會。
一個「差生」的父親,被邀請到講台上發言。
這位父親上台后,先是道了個歉:
「我的兒子是個‘學渣’,給我們班嚴重拖了后腿,我深表歉意。
」
接著,他話鋒一轉:
「雖然我的兒子是‘學渣’,但是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為國之棟梁。」
話音落地,台下一片安靜。
接著,這位父親又淡定地說:
「這是因為我的兒子心理特別強大,他學習成績這麼差,依然能吃能喝能玩能睡,比我一個成年人心理素質都強。」
「走向社會后,一個人心理強大和情商高,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最后,這位父親感謝了一下各科老師。
「不過,還要感謝各科老師們,在老師的辛勤付出和培育之下,我的孩子竟然有時候也能夠考及格了。
我看到了我的孩子在進步,我認為他今后有可能成為優秀的人。」
發言結束后,現場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這位父親坦誠地告訴大家,就學習成績而論,自己的兒子就是個「學渣」。
不過,學習成績差不代表就一定沒有未來。
在他看來,學習成績的好壞,不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
孩子將來是要走向社會的,成績并不能代表一切。
試問,在這個唯成績論、唯分數論的社會,又有多少父母能夠做到像這位父親一樣清醒、豁達呢?
前面提到的諸多案例,道出了一個真相:
壓垮父母的,不是作業,而是望子成龍的那份心。
那份愛太過沉重,壓彎了孩子的脊梁,也壓垮了自己。
其實,我能夠理解每一位望子成龍的父母的心情。
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沒有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因為想要他們過和我們不一樣的生活,所以用盡全力托舉。
但我更能夠理解那些普通的孩子。
他們不是不努力,不是不想讓父母為之自豪,而是他們和父母一樣,也拼盡了全力。
當你拼盡全力,卻還是達不到理想預期的時候,一定很難過吧。
更令人難過的是,最親的人還要在傷口上撒把鹽,把你逼上絕路。
我想,這是成年人都無法承受的重量。
批評和責備孩子,是最無效的方式。
因為你永遠也無法知道,孩子緊繃的那根弦什麼時候會斷。
就好比那個離家出走的10歲小男孩,我想,他消失的那個夜晚,一定是父母最絕望的一個夜晚,更是孩子最無助的一晚。
幸運的是,孩子找了回來,身體健康。
否則呢?
我想,那個代價一定是父母生命無法承受之重。
史鐵生寫過這樣一段話:
「我四肢健全時,常抱怨周圍環境糟糕,癱瘓后,懷念當初可以行走奔跑的日子。
幾年后長了褥瘡,懷念起前兩年安穩坐在輪椅上的時光;後來得了尿毒癥,懷念當初長褥瘡。
又過了一些年,要透析,清醒的時間很少,懷念尿毒癥的時候。
人生無所謂幸與不幸,只是兩種不同境遇的比較罷了。」
這段話,放在父母教育孩子身上也很適用。
當孩子有考一本的資質時,你就會拼命鞭策他考985;
可有些孩子生來體弱多病,家長會想,孩子這輩子只要身體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仔細想想,人所面臨的所有困境,都是因為無休止的欲望造成的。
每當你覺得自家孩子不如別家孩子優秀的時候,不妨從自己身上找一下原因。
畢竟孩子也從未抱怨過我們的平凡,不是嗎?
真正的愛,絕不是打壓。
而是明知他生來普通,卻還是愿意花費心血,用一種適合他的方式,助他成長。
正如那句諺語所說:「上帝為每只笨鳥都準備了一根矮樹枝。」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笨鳥」,但給孩子遞矮樹枝的,不是上帝,而是父母。
只有父母的用心和愛,才能夠讓孩子意識到:
即便我沒有那麼出眾,仍然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快樂地活著。
很多孩子可能做不了神童也做不了天才,但我相信:
他們最終會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作者:知否大叔;來源:微信公眾號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