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書蟲媽媽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熱門話題:父親和母親誰帶大的孩子智商會更高?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對這個話題也挺感興趣,忍不住點開來看,看到答案后,我終于可以理直氣壯對隊友說:為了娃更聰明,以后你負責帶娃!哈哈哈......
誰帶大的孩子智商會更高?曾經有一項研究表明,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會更高!耶魯大學進行過一項15年的跟蹤研究表明,父親撫養長大的孩子,會比母親和祖母帶大的身體更加健康,聰明,學業有成,社交成功。
哈佛大學也進行了一項長達12年的調查,結果顯示,父親養育的孩子,智商會更高,即使是單親的家庭也不例外,所以你家的老公不帶孩子,你可以理直氣壯地甩出這個好處,讓他接手了!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爸爸擺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和苦衷,加上不知從何入手, 于是,育兒仍是媽媽的專利,做爸爸的在育兒方需仍然處于被動地位,有的干脆當起了「甩手爸爸」。
就如小玲的老公,他說:「我工作太忙,顧不上孩子,我和她約定,我負責賺錢養家,她負責照顧孩子。」這是「甩手爸爸」最理直氣壯的說法。
然而,研究表明,常和爸爸相處的孩子智商高,沒有父親的愛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是有心理缺陷的人,社會學家發現,和父親聯系緊密的孩子,在自信心、獨立性、社交能力等各方面,都比缺乏父親關心的孩子強,這是由父親對孩子特殊的教養方式和父親的人格力量影響決定的。
那麼,爸爸帶孩子到底有哪些優勢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爸爸比母親更有獨立性和冒險精神
寶寶生下來的前幾周,大多是由媽媽照顧,在孩子日后的成長過程中,爸爸會慢慢成為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人」。
由于爸爸的視角和工作環境的不同,爸爸會告訴孩子一些媽媽所不知道的東西。比如歷史故事、英雄人物、社會新聞、各國新聞、民情風俗等,從爸爸的談吐中,增長了孩子的見識,并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生活中,爸爸會讓孩子參與修理簡單家電、大膽學騎腳踏車、爬山、賽跑、游泳、攀巖等運動。而媽媽的性格柔弱、膽小,細心,為了不讓孩子接觸到任何危險,從而不讓孩子參與這些活動中,剝奪了孩子的一些樂趣,也讓孩子缺少了一些勇氣。
孩子認為爸爸是「冒險刺激」的來源。孩子在和爸爸相處時,學會了冒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爸爸帶出來的孩子,獨立性更強,也更有自信。
(2)爸爸比媽媽的邏輯思維、創造力、想象力強
爸爸在帶孩子時,往往做一些創造性、動態性的游戲,和孩子變著花樣玩游戲,既能滿足孩子的不同愛好和需要,也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有了爸爸的陪伴和指導,孩子的積極性和安全性會更高一些,在玩樂的過程中,孩子的身心也能夠能得到一定的鍛煉。
有人發現,和爸爸比較親近的孩子,數學成績會比較好,這其實是一種「模仿行為」。假如孩子希望像爸爸一樣,他們就會學習爸爸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去解決問題。
(3)爸爸的陪伴,能避免養出「媽寶男」
有研究發現:在青少年時期,爸爸不僅能給孩子提供更多自主性的支持,還能促進青少年獨立性的發展。其實,在家庭教育中,爸爸和媽媽是互補的。
一般來說,媽媽管吃管穿,而爸爸對孩子的思想、個性和學習管教多,這樣的教育更平衡。因此,爸爸的陪伴教育,可以彌補媽媽教育的不足,糾正偏向,不讓母愛變得極端起來,而是讓父教與母教完美地相結合。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性格良好,情緒穩定,品德正。
總的來說,父親與母親的角色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母親能給予孩子很多安全感,與良好的親密關系。養育孩子,就如植樹一樣,在教育子女的事業中,只有父親的「粗」和母親的「細」相結合,孩子這棵「小樹苗」才會長得高大挺拔,樹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