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40年代的日據時期,尚是青年的先父被拉壯丁為日軍挑糞,后以有抗日之嫌疑被押到海邊……獲悉父親竟然是二戰的幸存者時,我細思極恐,原來戰爭就在咫尺天涯。父親離世早,我始終不知他最后以什麼方法逃出生天。
驚聞戰火又起,世界又進一步被撕裂。
三問ChatGPT之后,我不禁感嘆如果就連人工智能都曉得「戰爭是人類智慧的失敗,和平是人類智慧的勝利」(亞里士多德),那麼,自詡為聰明絕頂的袞袞諸公,為何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選擇最殘暴的戰爭手段?
人工智能作為人類普遍智慧的代表,明確地表示「減少仇恨才是止戰的關鍵。」它呼吁道:「戰爭中的各方應該遵守一定的道德準則和規范,以確保戰爭的進行在一定的道德框架內。例如,國際人道法規定了戰爭中的基本原則,如保護平民,禁止使用化學武器等。這些道德準則旨在減少戰爭對人類的傷害和破壞。」
最后,它給了我一個具有積極意義的總結:「戰爭永不止息并不意味著沒有和平的可能性。國際社會和個體可以通過外交努力、和平談判、沖突預防和解決機制等方式來促進和平,并減少戰爭的發生。
」嗯,堅持走光明之道,正能量也。
戰爭是一個敏感的課題,我選擇與ChatGPT對話。直率的他/她也不避諱,毫不猶豫地立刻回答。首先,它清楚地解釋說:「戰爭是人類社會中的一種沖突形式,由政治、經濟、領土、意識形態對立等原因而引發的大規模武力沖突。它是沖突的極端表現,是人類社會中權力、利益、價值觀等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無法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分歧和矛盾時的最終選擇。戰爭和仇恨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仇恨是戰爭的一種重要動力和根源,而戰爭又進一步加深和加劇了仇恨的存在。戰爭中的緊急情況和極端壓力可能導致參戰方采取不符合道德準則的行為。」此一描述客觀而精準,令人佩服,不愧是人工智能。
因為爸爸的關系,我從不認為戰爭遙遠,也對此敬而遠之。然而,這兩年來,雖不主動搜尋,戰爭的即時報道卻總是自動推送到眼前。現代科技讓戰火更慘烈,戰火蹂躪下的各種慘狀,尤其是人們失去至親的嚎哭場景,令人不忍卒睹。(張籍的《沒蕃故人》),戰爭的最大受害者絕對是無辜的平民。
烽火一燃,脆弱的他們被迫面對最殘酷的現實:生命安全受威脅,財產損失,家庭破裂,流離失所,乃至烙下終身無法痊愈的心理創傷。自古以來,戰爭的結果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