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首相馬哈迪自從大選下野后,似乎已從老馬識途逐漸轉入糊涂,從去年出台「馬來人宣言」到與伊斯蘭黨一笑泯恩仇,并受邀出任國盟四州顧問后,咆哮便一直沒有停過,發表的種族言論更是持續推陳出新、炮如連珠,讓人咬牙切齒,也拿他無法。
自去年11月中旬,老馬受邀上前巫統森州林茂國會議員凱里與前巫統宣傳主任沙里爾韓丹的政治播客節目《出去一下》時,發表了華人看不起馬來人和拒絕同化為「馬來人」的「拒絕同化論」后,在上周的出席其擔任名譽主席的首要領導基金會(YKP)講座活動時,又毫不猶豫地認為,若馬來人不保持團結,在未來的10年內「馬來人」恐怕會消失。
此言論確實有點超過,而劍指的目標則莫過于非馬來穆斯林外的其他族群,而從老馬連發的各種爭議言論來看,則莫過于想搶占這個國家,接著轉變成多元種族國家,到時馬來人將如丟失新加坡那樣,失去自己的國家和身份認同,被其他族群統治,就像被另一個國家俘虜一般。
只是這次又額外添加了檳城在內,而廖內群島已隸屬印尼、北大年等屬泰國則根本多馀,但似乎意有所指。
這種似是而非的種族主義言論,在我國實也一點無意外,國人縱使有所不滿,也只能任其為之,聽罷就算。然老馬此言,若是對有不斷察覺和追蹤馬來穆斯林輿論和動向的人們而言,這并非一日之寒,而是種族論述持續發酵,再混合現代國家意識和歷史修正主義,混淆宗教力量等右翼崛起現象所形成的新民族主義論述。
據時評人甘德政在2022年陳嘉庚論壇時的分析,新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宣傳和植入到馬來群眾之時,也潛移默化地推動了一些人士的議程,如不斷強化華人等是「外來者」的論述開始顯現,并試圖將其他族群排斥出獨立建國的貢獻,只因他族持續對抗馬來人的生活文化、宗教和語言等。
我國自2022年尾大選后和去年六州州選后,國盟土團和伊黨兩黨,尤其是宗教色彩濃厚的伊黨已幾近收割和取代巫統昔日的種族-宗教捍衛者的地位,而選舉成績所呈現出的族群結構以及政治認同等的極端對立,顯然對我國的未來百害無一利。
綠潮
老馬之所以見風使舵和為國盟所重用,全拜此被稱之為「綠潮」的狂風所致,然而「綠潮」并非昔日只是單純建立伊斯蘭國般簡單,而是已經和新馬來民族主義論述無縫接軌。往日在誰能代表馬來穆斯林論述上不斷交惡和交鋒的兩大推手-伊黨和老馬的結合,在極端種族主義論調上似乎已達致了共識,至于是否能構成主流和威脅到國家安危,在在考驗著我國各族群的思維和能耐。
吊軌的是,此類種族主義論述即使與同化和國家建構等掛鉤,都仍與我國的社會文化背景等相駁。就拿種族主義者愛強調鄰國泰國和印尼為例,當地非土著的同化程度和國家認同已是無疑,在政經文化各個方面也已為國家所接受和認可。而我國的國族認同,自老馬第一次任期開始已試圖建構和重構,卻因換湯不換藥,種族主義尾大不掉,已與單一民族國家和國族等概念混淆,難分難舍;也因選舉利益之故,最終只能陷入停滯不前,政客借此大撈成本,我國各族群多年來仍舊各說各話,任憑各造去詮釋馬來西亞為何物,國家意識猶如形同虛設。
我國是多元族群國家,即使馬來穆斯林占據主體和多數,國家憲法保障馬來人和穆斯林的利益,這也仍是毋庸置疑的。老馬的論述之所以有害和誤導,是將我國公民和目前的外來移民等劃上等號,再加上其他族群對我國政治和制度的失落,轉而對他國的抹粉和追捧,又被種族主義者有意捕風捉影,再循著舊有的僵化和偏見等炮制出又一套分裂你-我的兩極化的狹隘觀念。
再過不久,我國即將邁入獨立建國70周年,而多元的馬來西亞聯邦亦已步入60周年,何以我國的族群關系和國家建構仍然裹足不前?說句難聽的(沒有惡意),陳腐且狹隘種族主義若能伴隨老馬塵埃落定,那還好辦,只是當下的團結政府若只是憑穩定為借口,卻無法重新建構出新的足以讓國人擁護和信服的國族認同,種族主義的幽靈何止將持續游蕩,亦可能再借尸還魂,不斷危害我國的茁壯建設和成長。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