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哥是獨生子,前段時間叔叔和嬸子因為肺炎住院,他一個人又是陪護又要上班,因為孩子才1歲,嫂子一個人在家帶孩子忙不開,他半個月時間瘦了十幾斤,皮膚也變黑了不少,甚至頭上長出了一些白發,肉眼可見他的滄桑。
好在後來叔叔嬸子都痊愈了,上次去他家看樣他,他說太對不起兒子了,一個人忙前忙后差點累到了,還有小家庭要照顧,當時覺得生一個挺好的,到你真躺在病床上時才覺得后悔。
而隔壁周嬸就幸運多了,家里3個孩子,雖然小時候一家人日子過得緊巴巴,但好在兒女都爭氣。大女兒畢業后留在我們這邊,兒子考上了外地的公務員,小女兒研究生畢業就嫁到外地了。
上次生病住院時,兒子和小女兒都離得遠,周嬸就沒告訴他們,是大女兒每天忙前忙后伺候。
次數多了,大女兒也有怨言,小時候偏心的就是兒子和小女兒,現在最偏心的一個都指望不上。
也是在病床上周嬸才后悔:我不該偏心,一輩子沒做到「一碗水端平」,最對不起的就是大女兒了。
是的,我們看到在多子女家庭中,很多父母都做不到公平。
周嬸從小覺得大女兒是老大,比弟弟妹妹都大,就應該讓著他們,有好吃的,好喝的,總是先分給小的。所以大女兒從小就被迫懂事。
心理專家李玫瑾指出:二胎時代最大的騙局,就是讓老大學會「孔融讓梨」。甚至放在多胎家庭中也成立。
很多父母希望老大以身作則。讓老大做出「犧牲」, 換不來父母想要的「手足情深」,只會讓小得更任性,大的更委屈。甚至很多老大在多年后依然不愿意從心底里原諒父母和自己的弟弟妹妹。
明明是最親近的的人,為啥最后變成了仇人?
父母要知道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們渴望公平,尤其是老大,他也只是孩子,希望有原本屬于他的愛,而不是一味地為他人付出。
心理學上認為一旦情況下:多胎家庭中,出生順序也能決定孩子的性格。
美國心理學家Kevin Leman甚至還創作了一本書叫《排行的秘密》,專門講的就是家庭排行對孩子的影響。比如:美國總統大多數是家庭中的老大,他擔負著教導弟妹或者說給弟妹做榜樣的責任,一般來說性格更加穩重周全;很多創業者/企業家,都是兄弟姐妹中的老二。獨立性和反抗性比較強,通常也更擅長外交;老三則是最自由、愉快的那一個,像一只「快樂的小海豚」,很多喜劇演員就是家庭中的老三。
有句老話不是說,「老大傻,老二精,老三老四飛上天。」也從某一方面揭示了多子女家庭孩子們的特點,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出生順序并不影響智商,但會影響性格。
老大的出生往往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但直到后面的孩子出生打破了原屬于他的偏愛。父母把更多精力放在小的孩子上面,自然忽視了老大。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陪伴上,老大都覺得自己被邊緣化。
甚至有些父母會要求老大要做表率,照顧弟弟妹妹,老大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夸獎和好感,會努力學習,乖巧懂事盡量不讓父母擔心,長大后他會負責任,有擔當,往往比較孝順。
而家庭中的老二,則屬于「夾心層」。老三出生前父母的重心大多在他身上,但老三出生后,他就成了家里最不受待見的那一個。
他的位置比較尷尬,沒有優勢也沒有特權,既沒有老大的責任心和領導力,也沒有老三的撒嬌,淘氣,他成了那個會「看眼色」的存在。所以老二通常會察言觀色,會討好父母。
因為寵愛比較少,長大后他們往往比較孝順。
而家里的老三(小),往往是受寵的那一個,既有父母的寵愛,又有哥哥姐姐的寵愛,父母對他的責罰和規則較少,他們往往會說甜言蜜語哄父母開心。
這樣的生長環境下成長的老三,往往自私又蠻橫,動手能力差,總喜歡別人的幫助。但是他們往往更大膽,更獨立。
而且研究發現這個結論在大多數二胎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孩子的身上應驗了。
可媽也發現:多子女(二胎)家庭中,父母寵愛最多的那個孩子反而叛逆不孝順,反倒是那個最不受寵的孩子將來孝順。
為什麼呢?
因為那個從小被「偏愛」的孩子,從小就有一種優越感,自己即使不用付出也能得到想要的東西,自己哪怕做錯了,父母也能輕易原諒自己,他們習慣得到,習慣被優待,一旦有一天感覺不被優待了,就覺得心里不平衡。
李叔有兩個女兒,從小她比較偏心小女兒,因為她嘴甜會來事,老大雖然懂事成績好,但脾氣倔,所以從小到大他和老伴都是「偏愛」小女兒更多一點。
大女兒成績優異,想讀碩士,家里沒錢,老兩口硬生生讓她去工作了,小女兒成績一般但大學畢業他們也想辦法給弄了一個研究生學歷。對此的解釋是小女兒能力差,不讀研將來不好找工作。
後來老兩口分家產的時候,終于公平了一把,每人20萬,可小女兒不干了,憑什麼老大和我分一樣多,你們從小疼我,就應該分我30萬,給老大10萬。因為這個一家人鬧得不愉快。
李叔也因為這件事才明白:自己這些年做錯了,不應該一味偏袒小女兒,自己生病住院照顧的是老大,平時買東西的也是老大,自己偏袒的那個小女兒一年才回來一次,每次都讓他們幫忙拿錢。
作為父母,都是自己的孩子,我們盡量做到不偏心。
作為父母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我們應該「因材施教」,而不能用年齡來衡量誰對誰錯,誰好誰壞。父母對每個孩子應該要給予差不多的重視,父母小時候的愛和關注也決定了將來孩子跟你親不親,會不會孝順你。
但是可媽在最后還是想說一句:當你看完這篇文章,明白了出生順序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時,在孩子真的表現出來的時候不要責備,也許并非出于他本意,而是所處的環境導致的。
每個孩子都該是平等的,沒有誰應該讓著誰,而是相互尊重。也沒有誰天生就該有「特權」可以確為所欲為,畢竟我們偏愛其中一個,就有可能傷害了另一個。
對于出生順序,您有沒有要補充的,歡迎留言評論。
如果您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動動手指,讓更多的爸爸媽媽看到它,點個「在看」再走吧。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