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一家人,和諧相處就好,怎麼還會有難念的經呢?因為每個家庭的矛盾、愛恨情仇,都各不相同。
有的家庭,同室操戈;有的家庭,夫妻相殘;有的家庭,父母和孩子反目成仇;有的家庭,親人們都各懷鬼胎......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會有江湖,也許人的本身,就是江湖。由人所組成的家庭,也算是一個小江湖。
在這個如同小江湖的家庭中過日子,并不簡單,不是你心懷善意、畢恭畢敬,身邊的家人就會尊重你。有可能,他們還會辜負你。
父母和逐漸長大的孩子,有可能會成為仇人。就連同床共枕的夫妻,也有可能反目。
02
先來談談父母和孩子成為仇人的問題。
父母生下了孩子,將孩子養大,按道理說,孩子需要感恩父母,聽父母的話,跟父母保持良好的關系。這是最為理想的情況。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相當一部分孩子,會在長大之后,跟父母漸行漸遠,關系降至冰點。
有一個案例。
農村出身的小陳,在大學畢業后,就留在了大城市工作賺錢。父母一度要求他回老家相親、結婚,小陳都拒絕了,認為結不結婚,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過了一段時間,父母就跟小陳說,一個人留在大城市工作也沒意思,不如去某個親戚那打工,才有前途。小陳拒絕了,認為父母的建議不切實際。
兩年后,恰逢小陳工作最為繁忙的時期,老父親病倒了,母親就要求小陳回家照顧父親。小陳沒有回去,只是給了母親5萬元,讓她請護工,自己如今抽不開身。
就是這些事,讓父母跟小陳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的關系逐漸疏遠。
03
小陳和父母,各有各的想法、難處,都沒錯,怎麼會關系不和呢?原因有三。
首先,父母將自身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沒有考慮孩子是否接受。這就導致,擁有主見的孩子,會反抗父母,不會順著父母的心意做事。
其次,父母的觀念,會跟子女的觀念起沖突。兩代人的想法、三觀,本就各不相同,容易產生隔閡,那起矛盾就是必然的結果。
第三,雙方各有各的艱難和不易。父母有父母的無奈,子女有子女的身不由己,倘若雙方做不到妥協、體諒,就會漸行漸遠,成為仇人、陌生人。
三點歸于一點,就是雙方的利益不一致。父母有他們自己的利益,孩子有他們自己的利益,雙方的利益起了沖突,怎麼可能不起矛盾呢?
尤其是在今時今日,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年輕人的觀念更新迭代,時不時會發生變化。兩代人在利益、觀念上的沖突、隔閡,只會愈演愈烈。
生活的節奏越快,父母和孩子的關系越淡薄,這是當下的現狀。
04
連血濃于水的親子關系都出了問題,那缺乏血緣關系的夫妻感情,更容易出問題。
現階段,「婚姻」一詞,成為了無數年輕人、中年人口中的「貶義詞」。為什麼呢?在他們看來,婚姻關系變得不可靠了。
有的夫妻,因為「錢財利益」而結合在一起,你喜歡她的身體,她喜歡你的錢財,成為了一場交易,并無任何感情的基礎。
有的夫妻,湊合著過日子,就跟陌生人一樣,一旦遇到了什麼困難、危機,就容易連夜跑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有的夫妻,會為了生活的瑣事而不斷吵架,你指責我,我指責你,不再在乎夫妻感情,內心只剩下無盡的怨氣。
有的夫妻,越活越不知足,你嫌棄我,我嫌棄你,還動不動就出軌,雙方的關系早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基本上,每一對關系不和的夫妻,都可以「對號入座」了。
05
結婚的時候,不是承諾攜手與共,白頭到老嗎,為什麼承諾無法成為現實呢?四個原因。
首先,有的婚姻,原本就沒有感情基礎,就是一場商業交易,注定無法長久;
其次,結婚后,不再是所謂的風花雪月,而是現實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雙方都需要接受生活的毒打,關系受到挑戰;
第三,相處的時間越久,越覺得沒意思,過膩了。就跟吃東西一樣,一個月都吃牛肉,當你一接觸牛肉,就會反胃,不愿再觸碰;
第四,并非所有的夫妻,都能同甘共苦,耐得住生活的平淡、寂寞。總有人欲念滔天,不滿足當下的一切。
只能說,隨著時代的發展,壓力的增大,人性的淡漠,誘惑的增多,夫妻不和的情況,只會不減反增。現實,比想象得要殘酷。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