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討厭父母說的「5句話」,希望你不常說
2024/02/29

我國有句老話講:「打是親,罵是愛。」這樣的教育觀念放到今天顯然已經不適用。

如今,許多家長已經能夠做到不動手打孩子,但在語言和說話方式上,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一個國中孩子在公眾號后台發來消息,字里行間透露出痛苦和無奈:

「我爸爸整天只知道否定我、批評我,感覺僅有的一點自信也要被消磨光了······」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語言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對孩子的智力發育、認知學習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乃至性格塑造,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孩子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許多問題:自卑、心理脆弱、頂嘴、叛逆、磨蹭拖延······基本上都和父母使用的語言不恰當有關。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說: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并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孩子的心靈單純而敏感,父母又是他們最重要的人,言語的分量可想而知。

有時家長對孩子說的話,自己覺得沒什麼,卻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甚至是終身的傷害。

我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等機構曾發布《青少年藍皮書》,根據對各個城市學生的調研,整理出了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5句話,值得反思:

「快去學習/快寫作業」

平日里,催孩子寫作業、學習,已經快成了家長的口頭禪。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玩就焦慮,恨不得孩子時時刻刻在學習;看孩子磨蹭,就忍不住催孩子快點完成作業。

前不久看到一則視訊,一個小女孩受不了爸爸不合理的要求,向爸爸哭訴:

「我得有自由的時間啊,學習必須勞逸結合啊。

「我寫完作業了,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了,難道我玩還有問題嗎?」

「你要是要求這樣的話,機器人都忙不過來,我長八只手都忙不過來呢。」

視訊看得令人窒息,能夠感受到孩子的壓力有多大。

很多時候,孩子不是不喜歡學習,而是不喜歡父母的態度和說話方式。

一方面,孩子在學習之余,也需要放松和休息。

適當的自由玩耍時間是必不可少的,讓孩子在枯燥、高壓的學習之外,有一個喘息、調節的機會,不光能提高學習效率,更保障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果家長張口閉口都是催孩子學習的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和煩躁情緒,反而會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另一方面,站在孩子的角度,家長經常性地催學習、寫作業,會帶給孩子一種不被信任的感覺:「難道我自己不知道要學習、寫作業嗎?」

還會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

「父母關心學習和作業,勝過關心我。」

「父母只喜歡愛學習的我、作業做得又好又快的我。」

這兩種感覺疊加在一起,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家長越催、他越不做,越催越慢。

孩子也會對父母感到失望,親子關系越來越差。

因此,家長平時和孩子溝通,不要只知道催孩子學習,多和孩子聊聊學習之外的事情,關心他的喜好、人際交往、情緒感受······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

學習上,家長可以通過立規矩,來避免嘮叨、催促:比如每晚放學后先寫作業再玩、周末有固定的學習時間段。

在此基礎上,家長就不用一直盯著、催著孩子,給孩子更多的信任和自主權,讓他自己安排作業和學習,有充分的自由空間,孩子慢慢會懂得自覺、自律。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別人」

好像在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別人家孩子」。

誰家孩子懂事又勤快,誰家孩子考了第一,誰家孩子鋼琴十級,誰家孩子奧數拿了全國的名次......

家長以為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孩子,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和別人之間的差距,向別人的優點學習。

然而,實踐起來的效果卻沒想象中那麼好。

每一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渴望著被父母的理解和肯定,家長的比較,孩子更多的是感到傷心,有種被忽視與被否定的感覺,影響內在的安全感。

時間長了,孩子會越來越不自信。

經常被比較的孩子,會漸漸形成參照他人的行為和標準去做事的習慣,缺少主見,找不到自我價值所在,容易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失去方向。

有一位家長曾分享過她和孩子的故事:

有次她兒子寫作業不認真,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要喝水,她忍不住吼孩子:

「換成別人早寫完了。怎麼別人家孩子學習都不用大人操心,成績還那麼好,再看看你!」

沒想到孩子一下子跳起來,氣沖沖地說:

「總拿我和別人比,你怎麼不和別人媽媽學,人家媽媽工資又高、又漂亮,溫柔,不像你,成天兇巴巴!」

她一下子怔住了,憤怒之下把孩子大罵一頓,差點動起手來。

冷靜下來后,她不禁陷入沉思:原來被比較的滋味這麼難受,平時自己還總是拿那些優秀的孩子「刺激」孩子。

忽然間,她理解了孩子的感受,之后再也沒有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真正對孩子好的教育,不是百般挑剔他的不足,而是接納他真實的樣子,欣賞他的獨特,善于發現他的閃光點。

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而是讓孩子和自己比,有進步就值得鼓勵和肯定。

只要孩子一直在努力進步的路上,終有一天會達到理想的目標。

「不許看手機/不許看電視/不許玩游戲」

有些家長把電子產品視為洪水猛獸,嚴禁孩子使用,常常命令孩子:「不許看手機/看電視/玩游戲!」

心理學中有一個「白熊效應」,很多時候,父母越是禁止,對孩子來說越是一種誘惑。

而且,命令的語氣也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正如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所說:

「不論什麼時候,當父母命令或者強迫孩子做事情,就會導致權力之爭。」

于是,家長越不讓孩子玩手機、看電視、玩游戲,孩子偏要做,倒不是因為多喜歡,更深層的心理動機是表達抗議,爭奪「自主權」,不想屈服于父母。

因此,家長的說話方式很重要,少用命令、威脅的語氣。

而更為關鍵的是,現在這個時代,信息、科技發展迅猛,電子產品已不僅僅是娛樂工具,更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想要孩子完全不接觸電子產品是不切實際的,孩子的生活中也需要適當的放松、娛樂、獲取信息、和同齡人有共同話題。

更好的辦法是,規定孩子玩的時間,控制時長,比如每周只有周末兩天可以玩,時間不超過1小時。

讓孩子合理分配使用電子產品和學習的時間,培養起自控能力才是關鍵。

另外,家長需要回答這個問題:不許孩子「玩手機、看電視、玩游戲」,那可以做什麼?

不可否認,許多孩子是因為現實生活的孤獨、單調、空虛、沒有興趣愛好,才容易沉溺于手機、電視、網絡世界。

因此,家長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心;另一方面,豐富孩子的日常生活。

比如經常陪孩子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戶外運動、閱讀、參觀博物館、上一到兩個興趣班等。

當孩子內心能量滿滿,現實生活足夠精彩充實,自然不會沉迷電子產品。

「真沒用/笨」

生活中,當孩子犯錯、表現不好的時候,家長們總是會不耐煩、情緒上頭,開始朝孩子發火。最常見的就是罵孩子「沒用」、「笨」:

孩子東西沒拿穩,掉在地上,「真沒用,你能做成什麼事?」

作業教了幾遍還不會,「真笨,豬腦子!」

孩子被同學欺負了,「真沒用,你不會打回去嗎?」

父母的真實想法可能是「你需要更加努力/多練習/勇敢一點」,但孩子往往會全部理解成:「我很差勁。」  

有一位網友曾說:

「小時候經常被父母罵‘沒用、笨’,後來一遇到困難就覺得自己不行。」

在幼小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權威,他們對自己的認知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父母的評價。

長期生活在父母的負面評價中,孩子也會開始自我懷疑和否定,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沒用的人」,就是「笨」,從而自我設限。

缺乏自信的孩子,不但會缺少積極進取的動力,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也容易被打倒,心理脆弱。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犯錯、表現不好再正常不過,代表他還需練習、需要家長的指導。

因此,家長應當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和耐心,不要總是用成人思維看待問題。

給孩子具體的幫助,而不是一味的情緒宣泄,告訴他錯在哪里(哪里做得還不夠好)、應該怎麼改正(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進步。

批評孩子時,要就事論事,不要攻擊孩子的人格、給孩子貼負面標簽。多一些鼓勵和肯定,孩子會更有自信,越來越優秀。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有些家長看待孩子的言行常常帶著偏見,說話也不管是否客觀公正,就隨意評判孩子。

比如孩子正常和同學約著出去玩,家長就忍不住念叨:「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孩子跟家長聊天,說到學校里和學習無關的趣事,家長馬上脫口而出:「天天就知道玩!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是給你玩的?」

孩子剛寫好作業,出來休息會兒,被媽媽回家撞見,就馬上罵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作業寫了嗎?」

被父母這樣不公正地評判,站在孩子的角度,他會覺得很委屈:

「為什麼我認真學習的時候你不說呢?為什麼爸爸媽媽總是看不到我的努力?」

有些孩子甚至會故意和父母作對:

「反正我在你心里是這樣的,那我還不如就真的這樣做!」

家長的話,對孩子也是一種消極暗示,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孩子內驅力的發展。

作為父母,說話應當客觀公正,不要隨意評判孩子,以偏概全。

根據孩子一時的行為就對他做出負面評價,這會破壞孩子對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導致親子關系惡化。

如果孩子確實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或行為,家長也應就事論事,多用正面的語言和孩子溝通,比如:「是不是到學習時間了?」

在孩子認真努力、表現良好的時候,家長也要適當給予肯定,會給孩子增添力量和信心。

多給孩子信任和積極暗示,孩子才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兒童學家阿黛爾·法柏曾經說過:

「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通過這篇文章,希望能給家長一些提醒,說話之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再選擇要不要說出口。不要在無意間,傷害了孩子的心。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baby被冷水澆臉,眼窩處的雙眼皮貼被沖掉,露出素顏看傻全場人,網:整沒整容很明顯
2023/07/26
李小璐年輕時照片曝光,比整容后漂亮一百倍,怪不得當初那麼紅
2023/07/26
「蜜桃臀」算啥,昆凌的「栗子臀」才叫驚艷,難怪被周董寵成公主
2023/07/26
劉亦菲自己都想刪除的8張尷尬照,網友:得罪了造型師
2023/07/26
49歲鄭秀文「瘦得沒有肉」,一襲緞面裙卻能凹出「S身材」,闊太氣質根本藏不住
2023/07/26
娛樂圈頂級骨相美人,只服這9位,無一例外驚艷了一整個時代
2023/07/26
劉德華妻女迪士尼游玩!朱麗倩打扮樸素「素顏出鏡」,10歲女兒身高已超媽媽肩,網友:和爸爸劉德華長相十分相似
2023/07/26
「影壇大哥」萬梓良,落魄到去商演,為何卻還拒絕周星馳的好意?
2023/07/26
48歲林志玲同框29歲昆凌,她風情嫵媚美成貴婦,合照不輸天王嫂,網友:昆凌看起來好嬌羞
2023/07/26
5個版本的黃飛鴻,李連杰只能排第二,最后一位至今無人能超越
2023/07/26
有種基因叫曾志偉的四個兒女,本以為很一般,沒想到卻一個比一個驚艷
2023/07/26
香港男星轉行做按摩師!逆境下投資6位數開店,加入TVB22年不受捧
2023/07/26
她才是真正的「豪門殺手」,44歲依舊如花似玉,李嘉欣都自愧不如
2023/07/26
張馨予放肆秀身材!雖然裙子是「透肉」的,卻引網友一致好評:毫不低俗
2023/07/25
當女星展現美背殺:楊冪楚楚可憐,趙麗穎甜美知性,馮提莫太撩人
2023/07/25
38歲陳妍希時隔多年再扮古裝!五官精致靈氣逼人,被網友熱議:以前是得罪了造型師
2023/07/25
楊冪時隔8年再演清宮戲,這回扮「令妃」,傾城絕世,網友:這是令妃最美的樣子
2023/07/25
郭晶晶貝嫂合影被翻出,氣質差距太大惹爭議,網友:不在一個檔次
2023/07/25
娛樂圈6位「少數民族」美人:長相靈動,氣質出眾,有人讓人意想不到!
2023/07/25
本以為吳謹言扮演的「魏瓔珞」夠美了!當看到她的古裝照,這才是絕版的古典美人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