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成為兄弟,共同闖蕩天下。他們建立了蜀漢王朝,成為了歷史上的英雄。
然而,他們的結局卻各不相同。劉備在白帝城病逝,托孤于諸葛亮和趙云;關羽被孫權斬首,送往曹操;張飛被部下刺殺,死于營賬。他們的后代也有著不同的命運。關羽一家滿門被殺,無人存活;張飛一家無人敢動,還受到恩寵。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背后又有何緣由呢?
關羽和張飛都是劉備手下的大將,但他們的妻子卻有著天壤之別。關羽的妻子是胡氏,她是一個農家女子,沒有什麼背景和勢力。有一種說法是她是劉備的妹妹,也就是劉備的皇后,這樣的話,她就有著很高的身份和地位。
她與關羽結婚后,生了一個兒子關平。胡氏對關羽十分忠貞,即使關羽被困于曹營,她也沒有改嫁他人。她與關平一起跟隨關羽南征北戰,最終在麥城之戰中與關平一同被東吳所殺。
張飛的妻子是夏侯氏,她是夏侯淵的堂妹,出身于名門望族。她與張飛結婚是因為張飛在逃亡途中見到她美貌,便強行擄走了她。
她與張飛生了兩個兒子張苞和張紹。夏侯氏對張飛并沒有什麼感情,只是因為無法逃脫而屈從于他。她與張苞一直留在成都,沒有參與過戰爭。
由此可見,關羽和張飛的妻子身份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后人的命運。夏侯氏作為曹魏貴族的親戚,在蜀漢滅亡后能夠給張飛一家提供保護和榮耀;而胡氏作為一個平民女子,在關羽死后無法給關平一家帶來任何幫助和安全。
關羽和張飛除了妻子身份不同外,他們的子女婚姻也有著很大的差別。關羽只有一個兒子關平,他與趙云的女兒結婚,這是一樁軍中之好。有一種說法是關平與趙云的女兒結婚,是因為關羽想借此拉攏趙云,而趙云的女兒并不情愿,甚至有一次想要刺殺關平。
關平與趙云的女兒生了一個兒子關樾,他是關羽唯一的孫子。關平與趙云的女兒都是忠于蜀漢的武將之后,他們沒有什麼外來的勢力和關系,只能依靠自己的武功和忠義。
張飛有兩個兒子張苞和張紹,他們的婚姻都是與劉備家族有關。張苞與劉備的侄女結婚,這是一樁皇族之緣。張苞與劉備的侄女生了一個兒子張遵,他是張飛唯一的孫子。張紹與劉備的侄孫女結婚,這是一樁皇族之緣。
張紹與劉備的侄孫女沒有生育,但他們卻得到了劉禪的寵愛和信任。張苞和張紹都是與劉備家族有親緣關系的武將之后,他們有著強大的外來的勢力和關系,可以借助劉備家族的影響力和地位。
由此可見,關羽和張飛的子女婚姻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后人的命運。張飛一家因為與劉備家族有著血緣和姻親關系,在蜀漢滅亡后能夠得到劉禪的照顧和尊重;而關羽一家因為只與趙云家族有著軍中之交,在蜀漢滅亡后無法得到劉禪的幫助和保護。
關羽和張飛都是死于非命,但他們的死因和死后待遇卻有著很大的不同。關羽是被東吳所殺,而張飛是被部下所殺。關羽是被曹操以諸侯之禮安葬,而張飛是被諸葛亮以將軍之禮安葬。
關羽在麥城之戰中被潘璋所擒,請求見孫權,希望能夠保全自己的性命,但孫權沒有答應,而是下令將其斬首。他的首級被送往曹操處,曹操對關羽十分敬重,將其以諸侯之禮安葬于魏郡曲陽縣,并賜謚壯繆侯。
曹操還為關羽立祠祭祀,并命令全國各地為其立廟供奉。關羽在死后得到了曹操的尊重和禮遇,也為其後來成為民間信仰中的神明奠定了基礎。
張飛在睡夢中被部下范強、張達所殺,他們將其首級送往東吳處,孫權對張飛敬重,將其以將軍之禮安葬于武昌,并為其立祠祭祀。
諸葛亮得知道了張飛得知張飛之死后十分悲痛,將其以將軍之禮安葬于永安,并賜謚桓侯。諸葛亮還為張飛立碑紀念,并命令全永安的百姓敬仰。張飛在死后得到了諸葛亮的哀悼和紀念,也為其後來成為民間傳說中的英雄留下了印記。
由此可見,關羽和張飛的死因和死后待遇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后人的命運。關羽一家因為被東吳所殺,在蜀漢滅亡后遭到了曹魏和西晉的迫害和滅絕;而張飛一家因為被部下所殺,在蜀漢滅亡后沒有受到東吳的仇恨和報復。
關羽和張飛都是蜀漢的忠臣,但他們的后人在蜀漢滅亡時卻有著不同的選擇和態度。關羽的后人是堅決抵抗曹魏和西晉的,而張飛的后人是順從投降曹魏和西晉的。
關羽的兒子關平,是蜀漢名將,曾隨父親征戰四方,也曾隨諸葛亮出師北伐。他在麥城之戰中與父親一同被東吳所殺,死前還與父親相擁而泣。
他的兒子關樾,是蜀漢末代名將,曾隨劉禪出師西川,也曾隨姜維出師北伐。
他在蜀漢滅亡時,拒絕投降西晉,與姜維等人奮戰至死。他沒有留下任何后代,是關羽一系最后的血脈。
張飛的兒子張苞,是蜀漢名將,曾隨父親平定益州,也曾隨諸葛亮出師北伐。他在祁山之戰中與諸葛亮一同擊敗曹真,但不久后因病去世。他的兒子張遵,是蜀漢末代名將,曾隨劉禪出師西川,也曾隨姜維出師北伐。
他在蜀漢滅亡時,主動投降西晉,并勸說劉禪降服。他得到了西晉司馬炎的賞賜和封號,是張飛一系最后的榮耀。
張飛的另一個兒子張紹,是蜀漢末代大臣,曾隨劉禪出師西川,也曾輔佐姜維出師北伐。他在蜀漢滅亡時,也主動投降西晉,并勸說姜維歸順。他得到了西晉司馬炎的赦免和任用,是張飛一系最后的忠誠。
由此可見,關羽和張飛的后人在蜀漢滅亡時的選擇和態度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后人的命運。
關羽一家因為堅決抵抗西晉,在蜀漢滅亡后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和家族;而張飛一家因為順從投降西晉,在蜀漢滅亡后保全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關羽和張飛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但他們的后人在曹魏和西晉時期卻有著不同的遭遇和影響。關羽的后人是被曹魏和西晉所迫害和滅絕的,而張飛的后人是被曹魏和西晉所尊重和贊頌的。
關羽在死后,被曹操以諸侯之禮安葬,并為其立祠祭祀。然而,這并不代表曹操對關羽有多麼敬佩,而是為了安撫關羽的鬼魂,防止其為禍人間。
曹操還下令禁止民間傳唱關羽的事跡,以免影響其統治。關羽在曹魏時期,被視為一個叛臣和罪人,沒有得到任何尊崇和贊揚。
關羽的后人也沒有得到任何優待和照顧,反而受到了曹魏的打壓和追殺。據《三國志》記載,曹魏太和五年(231年),曹魏大將軍曹真率軍攻打蜀漢,途經關羽墓地,下令將其墓碑毀壞,并將其墓中的財物掠走。
曹真還下令搜捕關羽的后裔,并將其全部殺死。這樣一來,關羽在曹魏境內的后人就被徹底滅絕了。
張飛在死后,被諸葛亮以將軍之禮安葬,并為其立碑紀念。然而,這并不代表諸葛亮對張飛有多麼敬重,而是為了表達對劉備家族的忠誠,以及對張飛功勞的承認。張飛在蜀漢時期,被視為一個勇將和忠臣,但也有著暴虐和魯莽的缺點。
張飛的后人也沒有得到任何特殊的待遇和榮譽,只是按照正常的官職和爵位繼承。然而,在蜀漢滅亡后,張飛的后人卻得到了曹魏和西晉的尊重和贊頌。
據《三國志》記載,曹魏嘉平二年(250年),曹魏文帝曹丕下詔贊揚張飛一家對劉備家族的忠義,并賜給他們金帛等物。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西晉武帝司馬炎下詔賜給張飛一家王爵,并稱贊他們為三國之英雄。
這樣一來,張飛在曹魏和西晉境內的后人就得到了榮耀和尊崇。
關羽和張飛的后人的命運,與他們的妻子身份、子女婚姻、死因和死后待遇、蜀漢滅亡時的選擇和態度、曹魏和西晉時期的遭遇和影響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關羽一家因為忠于蜀漢,而遭到了敵人的仇恨和滅絕;張飛一家因為親近劉備,而得到了朋友的保護和尊崇。這也反映了三國時期的復雜和殘酷,以及人性的多樣和變化。關羽和張飛雖然是桃園結義的兄弟,但他們的后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這也是歷史的一種諷刺和悲哀。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