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角度來講,莊文強算是「大器晚成」。
他的履歷比較有趣。
1999年,以編劇身份正式入行,後來以參與編劇《無間道》而名聲大噪。
其后開始拿起導筒,一口氣執導了《大搜查》、《竊聽風云》、《飛砂風中轉》、《關云長》、《聽風者》等多部電影。
不過除了一部《飛砂風中轉》,其他電影都是「麥莊」聯合執導。
兜轉多年以后,他在《踏血尋梅》的導演推薦會上,把《無雙》的劇本遞給了郭富城,始有《無雙》橫空出世。
又數年后,有《金手指》出爐。
而從《無雙》到《金手指》,莊文強都經歷了些什麼?
以前講過一個觀點。
在很大程度上,對于電影《金手指》的觀影期待值,一定會是來自導演莊文強前作《無雙》的威勢。
這種說法,招致了一部分人的反對。
畢竟在演員擁躉的角度來看,《金手指》的吸引力,應該來自原《無間道》班底的重聚,又尤其是梁朝偉與劉德華這兩位巨星,時隔多年后的再次合作。
這種看法當然也有道理。
但我們需要注意一個「趨勢和影響力」的概念。
也可以叫前作加成。
拿《無雙》來講。
這是莊文強導演第二部「單飛」的作品,縱然請到了周潤發和郭富城雙雄壓陣,那麼在沒有前作口碑加持的情況下,市場和觀眾對于「非富即發」組合,有多高的期待度?
回看數據,這部《無雙》,首日排片18.8%、預售1628萬。
而同日上映的《李茶的姑媽》,首日排片35.8%、預售4542萬,另一部《影》,首日排片22.4%、預售2343萬。
這就是市場的真實。
不過在後來,《無雙》憑借懸疑劇情的張力、優秀的表演及敘事能力,贏得了觀眾的歡迎,成功逆襲,斬獲了12.
74億的票房,成為昔年國慶檔的冠軍電影。
邏輯適用于任何電影及電影人。
所以《金手指》,當然可借東風。
但這部電影,非但沒有能夠「飛」起來,反而呈現一種平庸甚至是被人詬病的狀態,原因很簡單,品質和娛樂指數的雙重不足。
整部電影看下來,浮光掠影、淺嘗輒止。
那些人物與故事,看似繁復,卻如走馬燈一樣,倏忽來去,就若無根浮萍。
這實在可惜。
其實從配置來講,《金手指》與《無雙》幾乎無差。
同樣是英皇與博納主力出品,同樣屬于大制作商業電影,同樣是莊文強編劇和導演,同樣是香港影壇的頂級雙雄演員陣容,也同樣是犯罪劇情片。
但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金手指》這部電影。
雖與《無雙》一樣,同屬犯罪劇情片,但從時間線角度來講,更接近于《浮城大亨》和《風再起時》的史詩背景年代。
冒險者、混亂的年代、一夜暴富的神話,落魄、義氣、忠誠、恐懼與背叛,時代變革、商業帝國、手眼通天,廉政公署與白手套、金手指,傳奇與謊言,不一而足。
極像又一闕「史詩」。
但這并不是,電影失敗的因由。
程一言的故事,其實比《無雙》里李問人生的波詭云譎,更具現實性。
他從一開始的落魄潦倒、四處碰壁,到漸入佳境,再到一夜暴富和手眼通天,從其人生經歷,可以窺見初臨貴地的惶惑、遭受冷遇時的落寞和隱忍,以及暴富之后的膨脹、桀驁、唯我、妄為,乃及最終的不可一世和不擇手段等等人物性情。
角色與故事其實都相當飽滿。
以之為核,還有其一生之敵劉啟源、情人張嘉文、富豪吳任松、同鄉曾劍橋及炒股高手任沖等等各色人物。
看得見莊文強的野心。
但很可惜,沒有一個演員深入了角色。
除了故作姿態,我們無法窺見角色的內心,演員們似乎都罩上了假面具,這個說,我很強大,那個說,我很厲害,各個都在故作高深。
無聊,且無趣。
而這個暴富神話,也居然顯出一種陳舊和無趣來。
地產、股市、投機轉賣、空買空賣、一夜貧富,富家子、小明星與龍蛇混雜,成捆如山的鈔票、富豪的驕奢淫欲,看起來金碧輝煌,實則一派腐朽陳章。
此外,演員們也實在是太老了。
別的不說,電影中的人物,從甫亮相,到經歷漫長時光,不說從年輕到年老,起碼應該是有從壯年到遲暮這樣一個時間線的設定。
但畫面一轉,比如十年之后,演員們從形貌到肢體甚至是服飾,都近乎沒有絲毫變化,就連太保這種一出場就老態龍鐘的角色也一樣,其他人更不必說,直到片末,也只是象征性地,給梁朝偉上了點「老妝」,給劉德華染了點白發,加了點褶皺。
再比如,給劉啟源這個角色,安排一個「二胎」父親的劇情,編劇上沒問題,但放在此時的劉德華身上,就欠缺說服力了。
電影在技術上,倒比《無雙》花了更多心思,主要指轉場和氛圍渲染方面,但似乎又有點過度應用,并沒有起到「加分」的作用。
還有什麼可說?
更多的東西,已無再多言的興趣。
回首再看。
《無雙》更像一部「可遇而不可求」的佳作。
一切都在「剛剛好」的時候。
周潤發風流倜儻、氣度儼然,郭富城則無論是逆流時光,還是自由穿梭于謊言與真實之間,都如魚得水、恰到好處,而一眾配角,各領其位。
《金手指》則只剩嘆息。
如果一定要問,從《無雙》到《金手指》,莊文強都經歷了些什麼?
個人以為,是從意氣風發,到勉為其難。
或需從頭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