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年8月22日,58歲的雍正突然在圓明園暴斃,而傳位密詔還在紫禁城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可從圓明園到紫禁城來回要一天多,國不可一日無君。
一時間,在場所有人驚慌不已。
一、孝子賢孫
當所有人都不知所措時,只有張廷玉很清醒,他吩咐眾人「陛下身上應該有副本,快去找!」
總管太監一臉懵,稱陛下沒有跟我們交代過呀!
張廷玉直言在皇帝身邊找,那東西是外面用黃紙封著的小盒,背后寫著個「封」字。
依著張廷玉的描述,太監就很快找到了傳位密詔。
之后,遺詔公布。
《張廷玉年譜》中記載:
「上伏地大慟良久,王大臣等叩頭敦勸再三,上始載拜受命。」
也就是說,乾隆聽到遺詔后,趴到地上號啕大哭,任誰都勸不住,哭了許久之后,他才從地上爬起來,很勉強地接受了眾人的朝拜。
之后,乾隆想起父親生前教誨關愛,一時間悲傷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清史稿》中記載的情形是:自宙至夜,號哭不止!
就是說,這乾隆傷心地從前一天半夜,一直哭到了次日太陽下山,粒米未進。傷心程度讓人動容。
然而,這還沒完。
《清高宗實錄》中記載:
大殮之際,弘歷痛哭失聲,擗踴無數。
意思是,就在要把雍正裝進棺材的時候,乾隆無數次掙扎,嚎哭著撲到棺材上,不讓人蓋蓋。
眾人見狀,紛紛感嘆新皇帝孝感上天。
然而,沒想到的是,就在乾隆繼位2天后,雍正尸骨未寒之際,他便揭了老父親的短。
二、離經叛道的新皇帝
孔子稱,三年無改父之道,可謂孝矣。
可乾隆的孝只有3天。
雍正大殮后,就在滿朝文武都以為乾隆會繼承乃父所為時,乾隆一番操作驚呆眾人。
乾隆于8月22日晚上成為皇帝,25日上午他就迫不及待發了道圣旨,將雍正養的那些道士一個不留趕出宮。
《清高宗實錄》中記載了這道圣旨的內容。
大概意思就是,我父親閑著無聊時聽人說煉丹有益,雖然覺得荒唐,但為了逗樂就招了幾個道士練上了,卻從未吃過他們練出來的哪怕一顆丹藥。
這道圣旨可以說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地告訴大家,「我父親真的不是吃丹藥死的!」
之后,乾隆便將父親雍正養的所有道士,從宮里趕了出去。
不僅如此,他還提出以后要誰想出嫁,必須經過朝廷審批才可以。
試想一下,雍正要知道兒子這麼鬧,棺材板指定蓋不住。
然而,這才是個開始。
在乾隆繼位后第7天,又頒了道旨意,即以后凡是慶云、嘉谷一切的祥瑞事,都不許陳奏。
而所謂祥瑞就是一些象征吉祥好運之類的自然現象,比如五彩祥云、雙頭稻、雙黃蛋、五星連珠等等。
要知道雍正在位時,因為得位不正的傳言,就大肆宣揚世間所有祥瑞之事,甚至于要求臣子們將這些寫在奏折里。
意思是,你們看看世間之所以出現這種種吉祥之兆,皆是因為我是天選的,如果我是篡位的,上天怎麼可能如此認可。
哪知乾隆一繼位就狠狠摔了老父親一記響亮的耳光。
可誰能想到,這只是開頭。
三、老鼠拉大锨
有句歇后語叫老鼠拉大锨——大頭在后面,用這句話形容乾隆對雍正的叛逆毫不為過。
雍正死后48天,也就是乾隆繼位48天后,這個叛逆的兒子又發了道旨意。
《清高宗實錄》中記載:
允禩、允禟等孽由自作,得罪已死,其子孫仍是天潢支派,若俱屏棄宗牒之外,與庶民無異。
當初辦理此事諸王大臣再三固請,實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處理之處,著諸王滿漢文武大臣各抒己見,確議具奏。
什麼意思呢?
這允禩、允禟,其實就是康熙朝九子奪嫡事件中,失敗了的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雍正繼位后為避諱他的「胤」這才改成允禩、允禟。
而雍正繼位后還給這對難兄難弟分別改為「阿其那」和「賽斯黑」,也就是滿語中豬和狗的意思。
然而,改名后雍正依然不解恨,索性又將倆人關起來秘密處死,之后又將他們的子孫后代從皇室族譜《玉蝶》中刪掉,開除宗籍。
而乾隆這一道旨意,相當于間接給這倆叔叔解套了。
怎麼說呢?我們看看乾隆的圣旨:
允禩、允禟這倆人自作孽已經死了,但他們的子孫到底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孫,如果把他們開除宗籍委實不妥,父親以前這麼處理都是因為有些大臣使壞,不是他的本意。你們看看怎麼處理合適?給我個方案。
這幫大臣見狀,瞬間明白乾隆的意思,立馬報上了乾隆想要的方案。
于是,這允禩、允禟的子孫又重回族譜,再次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此后,乾隆又將雍正的同胞兄弟,自己的親叔叔,當年的十四阿哥胤禵也放了出來,給了他大宅子和大筆銀子,供他安度晚年。
這麼一來,雍正又被兒子甩了一耳光。
然而,這還不算完。
四、父皇,這都是為了大清江山
雍正死后,乾隆趕道士、斬祥瑞、給父親的死對頭平反,可以說接連向老父親甩了3個耳光,然而,耳光之后還有耳光。
康熙晚年過于寬宥,造成臣子們得過且過,沒勁拼業績。
雍正繼位后,大肆鼓勵大清百姓們開荒種地,并以開墾荒地的多少來考核臣子,作為他們晉升的關鍵指標。
于是,臣子們為了晉升,紛紛虛報墾荒數字,數字一大,臣子便會高升,留下百姓不得不承擔虛高的田稅。
乾隆繼位后,立馬廢了雍正的「奏開墾」,并徹查、核實這開墾的畝數,一時間百姓負擔減輕,皆感念新皇帝的恩德。
從這一點來說,乾隆雖然打臉父親雍正,卻做了一件身為新皇帝不得不做的事情。
也算是,為了大清江山。
不過,說到這里再回頭看看雍正死時他的表現,難免讓人覺得之前的孝子模樣,是演出來的。
表面上看起來,乾隆繼位后做的這4件事,件件打臉雍正,但細想來卻是為了大清江山。
因為這一套操作下來,他成了臣子們心中的孝子,皇族心中的「仁君」,百姓心中的「好皇帝」。
可以說打臉雍正的這幾件事,每一件都為他「維護皇權,穩坐江山」打下了基礎。
只是不知道雍正若死而復生知道兒子這一番操作,會不會氣得掛掉。
說到這里,也許讀者會問九仙月,乾隆為什麼這麼「叛逆」呢?
這就不得不說到雍正的父親、乾隆的爺爺康熙了。
五、叛逆的根源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乾隆十幾歲時曾被爺爺康熙貼身養著,甚至于雍正在九子奪嫡中勝出,有一部分原因是乾隆這個兒子優秀。
康熙晚年很是寬宥,對于乾隆這個孫子從一見面就「心疼」的不行,養在身邊時,干什麼都帶著。
也因此,乾隆格外愛這個爺爺。
毫不夸張地說,這爺孫倆也算是雙向奔赴了。
但與父親就不同了,他在雍正面前,就像《紅樓夢》里,賈寶玉在賈政面前一樣,連聽他說話都想離得遠遠的。
可以說,乾隆與康熙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隔代親。
乾隆繼位后,一直在效仿康熙,比如寬宥、比如六下江南、比如舉辦千叟宴、比如在位60年等等。
這樣看來,乾隆是打心里孝順爺爺康熙,卻只在表面上孝順父親雍正。
心理學上有一個觀點,那就是每一個叛逆的孩子,內心都有一個聲音,那就是「你又不愛我,憑什麼讓我聽你的!」
仔細想想,乾隆之所以對雍正叛逆,是因為在父親那里得到的「疼愛」太少。
如此看來,讓孩子不叛逆的方法,就是多給他一點疼愛。
那麼,你怎麼看?
資料來源:《清史稿》
《清高宗實錄》
《張廷玉年譜》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