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朝,當權者云集,鹿死誰手尚難料。年羹堯此生起起伏伏,權傾朝野卻難逃蛇蝎,其命運實在嘆為觀止。
他是如何從一個文弱書生搖身一變成為雄才大略的大將軍?又是如何在權力巔峰跌落成為杭州閑職?其中起伏即是當時朝局的寫照。解讀年羹堯,亦可解讀人心難測的無常。
年羹堯生于清圣祖康熙帝在位之世,父系為當朝工部侍郎,可謂出自顯赫文官之家。年羹堯從小便勤奮好學,終得中式康熙三十九年進士,遂入仕途。
初入仕途,年羹堯多在外放州縣鍛煉,負責監察地方學政。
仕途初期,年羹堯并無過人之處,不過是一介讀書人而已。然圣祖見其學識淵博、儀表不凡,頗為欣賞,數次破格提拔,可見年羹堯實具不凡之才。
命運轉折點,則在年羹堯出任四川巡撫之時。原本圣祖只是想鍛煉他增長見識,未料年羹堯竟在此彰顯出驚人的軍事才能,終成大將軍之命運契機。
時逢青藏地區戶部郎中柏楚克珠之亂,年羹堯奉旨剿平,出乎意料地以書生之姿指揮大軍,接連殲滅叛軍。從此聲名大噪,為圣祖所賞識,授權全權調度川陜軍務。一介書生忽成軍事統帥,年羹堯才干過人可見一斑。
年羹堯原本就是一個典型的讀書人,他從小家學淵源,刻苦攻讀,最終高中進士,躋身達官貴人行列。
進士出身的他,本應該是踏上清流的仕途,混跡文字場,承父業讀書行。但命運弄人,竟讓文人年羹堯一躍成為軍事才俊,這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然而細想來,年羹堯的這一蛻變也并非毫無道理。在擔任四川巡撫期間,他面對地方叛亂頻發的局面,不得不收拾起軍旅之才。
四川民風番虜,義軍頻起,若不以武力平叛,文官的學問對治理亂局起不了任何作用。年羹堯不得不暫時拋開文人外衣,以果決機變的手段平定叛亂。他親臨前線督戰,以文治武,終于力挫叛軍,立下赫赫軍功。
自此,年羹堯踏上了與過去不同的人生道路。他繼續擔任四川總督,以超強的軍事能力剿平大小金川之亂,成功穩定了西南邊疆。
一時間,「文以平叛」的美名傳遍天下。年羹堯也從一個當朝讀書人,完全轉變成新的軍事統帥人物。他的才干、魄力無不展現在這場蛻變中。
憑借軍功,年羹堯聲名遠播。當年諸皇子爭奪大統,年羹堯遂成為獵物。其時四阿哥雍正王胤禛還只是一介藩王,遠在湖南,想要登上大寶,必須依靠外援。敏銳的年羹堯即看中胤禛之才,秘密結為心腹,誓將助他奪位。
如此關鍵時刻,年羹堯不計前嫌,投靠了實力最弱的四阿哥,可見其鑒人之明。胤禛最終果然以微弱優勢成為太子,繼位為帝,是年羹堯一力扶持。終年羹堯之明斷不虛,胤禛亦感念年羹堯扶持之恩,兩人關系日益密切。
當時,康熙駕崩之后,皇位繼承人選備受爭議。眼見皇帝將不日駕崩,各皇子早已暗暗做準備,結黨營私,準備奪取皇位。
其中以四阿哥雍正王實力最弱,頭銜不高,根基單薄。若要和其他皇子爭奪皇位,他迫切需要強有力的外援。
敏銳的年羹堯果斷拋棄了其他皇子派系,轉而與四阿哥聯手。因為在他眼中,四阿哥雍正王才識過人,最配做皇帝。
于是年羹堯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冒著被其他皇子打入冷宮的風險,將自己在西南的勢力投入四阿哥麾下,兩人結為心腹之交。
如此冒險的舉動,直到四阿哥果然登基為帝,年羹堯的明智選擇這才真正顯現出來。
沒有年羹堯在西南牽制其他勢力,四阿哥很難與皇族競爭中取勝。年羹堯見微知著,最終助四阿哥成就帝業,可見其判斷人才、洞察大勢的超強能力。
四阿哥登基為帝后,身為心腹的年羹堯自可飛黃騰達。雍正先后提拔年羹堯為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正紅旗漢軍都統,更加大督二川閩浙處方刑獄簽呈事宜,幾乎手握軍政大權。
雍正信任年羹堯,事事與其商榷決斷,可見年羹堯權傾朝野、獨攬大權之盛。
然權勢過盛,漸使年羹堯驕縱跋扈、恣行妄為。年羹堯本就出身名門望族,又功高震主,日益目無君上。其在四川時,征調民夫十萬于軍中效力,甚為荒唐。人心因年羹堯日益怨毒,積怨甚深。
年羹堯功高震主之心更為明顯。其每上奏事,皆不稽首跪請,而是站立奏事。又多次在言談舉止間流露不遜之態。這已非是臣子應有的舉止。雍正對年羹堯驕縱日深早有察覺,漸起疑忌之心。
就在眾人對年羹堯勢力驕傲之時,雍正帝忽然出手,一舉將年羹堯打入低谷。雍正先是解除年羹堯大將軍之職,又連續貶謫年羹堯官職。
最終年羹堯遠離權力中心,被外放到杭州,擔任不過一個閑散官職——杭州將軍。
此舉震驚朝野。原本身居要津、令諸臣唯命是從的年羹堯,轉眼間成了權責全無的杭州將軍。
此種貶謫對年羹堯打擊極大,簡直是從巔峰跌入谷底。而雍正此舉,則在斬斷年羹堯在朝廷的勢力,將他徹底冷置于權力之外。
年羹堯由盛轉衰,亦使朝中群小嗅到了機會。大批御史此時翻出年羹堯過往種種過失,上書彈劾。
這些平日里對年羹堯唯唯諾諾的小人,轉眼之間集體吐露心聲,列舉年羹堯90余條罪狀,將年羹堯徹底打入罪惡之淵,以求個人之清白。
這些小人之行徑,著實讓人嘆息。
在這輿論與政治雙重打擊下,年羹堯終無法翻身。朝中舊部紫禁衛指揮使馬爾賽亦遭牽連攜全家自盡。
年羹堯在獄中亦自盡身亡,生前扶持之子更被凌遲處死,妻小亦被發配邊疆,家族跌入低谷。年羹堯一生功業盡毀,實在令人痛惜。
然功成名就,人往高處走;有起必有落,人生難免坎坷。年羹堯從大將軍跌至杭州將軍,權力之變化可謂天壤之別。
然其驕奢日甚,漸與君上生隙,終釀大禍。年羹堯之命運跌宕,恰如當時君臣關系之復雜,實乃一段人情冷暖之寫照。
年羹堯前世今生,權勢盛衰幾度,實令后人難免唏噓。其歷練可知才能出眾,然好大喜功之心由來已久。
若當初能謹慎處世,定可不必如此收場。然世事難料,年羹堯之命運亦如當時朝局之反復,吾輩讀之,可資戒訓。生在亂世,且見寬以待人,莫要貪圖權勢,自取滅亡之道。